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正> 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现象,防止“内部人控制”,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董事会中引进中小股东的代言人。2001年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上市公司2002年6月30日前修改公司章程,聘任独立董事。按照现代受托理论,独立董事能否真正独立,关键在于受谁之托。如果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聘任的,则他们一般都倾向于与大股东保持一致,有时明明  相似文献   

2.
谌琴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85-86
当前,由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监督、制约功能不全,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害的情况屡见不鲜。且由于法律对投资者缺乏足够的保护,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严重侵害着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分析了大股东行为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其根源在于大多数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所占股份比重过大以及他们对公司董事会的过度渗透。设立独立董事制度是防止不正当“关联交易”、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和防止内部人控制的重要手段。独立董事制度的健全需要独立董事权利基础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职业群体的培育、合理选聘程序的实施和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创设。  相似文献   

4.
张天旺  杨洪娜 《消费导刊》2014,(10):229-230
自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实施以来,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股权相对集中和“一股独大”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存在,以及体制和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当前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行为仍时有发生。本文对大股东如何利用自身权利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这一现象进行揭露,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些许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存在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董事并不“独立“。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在于借助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公正性来制约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以确保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却使独立董事难以发挥作用。主要原因是独立董事的任免、薪酬常受制于大股东以及代表大股东利益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由于独立董事是由董事长和总经理提名推荐或任命的,或者由有大股东推荐选举的,且其报酬的多少也要由他们来控制,其结果只能是“拿了别人的手软,吃了别人的口软”。于是,独立董事就成为了他们的亲信和忠实代表,怎么可能去监督大股东或高管人员而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呢?  相似文献   

6.
《商》2015,(5):161-162
对于国企改制的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问题带来的大股东侵害一直对中小股东利益存在着威胁,有些企业,其背后所隐藏的不透明的关联方交易和企业资产的转移往往令人担忧。由于大股东的绝对地位,中小股东很难形成对大股东的监督与控制,本文以"ST宝硕"为例,探索如何能够尽早的识别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风险,从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另一方面,当大股东侵害的事件曝光后,对于面临破产的企业,如何选择企业重生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企业财务困境,又是中小股东另一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大股东通过直接占用或关联交易、担保等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解决方法是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大股东行为,对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进行责任追究;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切实保证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大趋势.上市公司是公司制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公司治理系统在许多方面仍受经济转轨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在外部市场约束,内部结构制衡及公司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权责失衡,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表现为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的流动和分割中缺乏约束和制约,如大股东滥用控股权,经营者决策随意,无风险防范意识等.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社会认同和信息理论,以2009年~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所在区域社会资本与大股东利益输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可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两者关系在较差的信息环境中表现更为明显.社会资本促进了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向其提供关联抵押担保以度过难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关联方与上市公司处于同一地区加剧了“掏空”,高社会资本区域企业的滞后期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支持”显著正相关.社会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可有效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为上市公司改善内外部治理、建立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保障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蒋美云 《商业研究》2005,(16):126-129
目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监督、制约功能不全,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害的情况屡见不鲜。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这不仅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需要,也是证券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股权泛化条件下的内部人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韬  李梅 《财贸经济》2005,(2):28-31
普遍认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一股独大,我们对此提出异议。本文首先利用博弈论和实证结果指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强度是负相关的;然后通过实证研究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内部人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效率,说明中国的情况似乎与上述规律相反;最后提出了股权泛化的概念,证明由于股权泛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际上没有大股东,其内部人控制极其严重是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强度负相关规律的必然表现。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没有大股东。  相似文献   

12.
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综合考虑股权的所有者属性和集中程度,分析了国家为第一大股东和法人为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仅在法人为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既符合理论假说又能解释现实情况的倒U型曲线关系,负债和公司成长性对公司价值的正影响也才可以显现出来.因此,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提高公司法人股持股比例,降低股权集中度,并积极推进股票全流通,是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年至2004年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设计中期绩效指标,实证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和外资并购行为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中期绩效没有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中期价值有显著的负作用;外资控股对公司中期价值有负的影响,对中期效益有显著负的影响;2003年后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其中期价值不如2003年之前,其中期效益也显著不如2003年之前。  相似文献   

14.
Private placement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method of equity refinancing for regulators, listed companies, and inves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factors influencing private placement discounts based on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opportunistic behavior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type of subscriber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the private placement discount, particularly when the subscriber is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listed companies and investors is another important determinan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 greater the private placement discounts.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sider transactions in China and analyze how ownership structures shape market reaction to these transactions. We find that the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CAR) to insider purchases is a convex function of the percentage of shares owned by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Further, the CAR to insider purchases is lower when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s government-related, or when the control rights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exceed its cash flow rights. We also find that the market reaction to insider purchases is more positive for firms audited by Big4 auditors. However, we do not fin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market reaction to insider sales. Our results are remarkably robust to alternative model specifications, corporate insider identities, and recent corporate news releases on price-sensitive events. Finally, we show that market reaction to insider purchases is larger for firms with less severe expropriations, as captured by the use of other receivables.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公司为样本,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变量,对交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交叉上市能够减少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投资者保护水平与控股股东较高的持股比例正相关,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国有性质的公司与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正相关,不利于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17.
杨书怀 《财贸研究》2012,23(2):143-150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实施前后两年,即2005—2009年深沪两市A股业绩预告利多、高送转和增发三类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程度测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检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信息公平披露规则在实施当年的短期内发挥了作用,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信息泄露程度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内幕交易依然存在。为此,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大对违规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在强调公平信息披露的同时,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正确处理好资本市场效率与信息披露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进一步区分不同身份的国有控股股东进行分析发现:政府身份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国有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呈显著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通过发挥其积极股东的作用,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百货业巨头希尔斯公司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实施积极股东行为的经济动因与作为途径,并探讨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发挥积极股东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管理层薪酬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考察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管理层薪酬之间敏感系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与资本化研发支出强度显著正相关;在研发支出费用化强度更高的公司,管理层薪酬与研发支出费用化强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对于企业盈余,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人并未给予研发支出资本化更高的薪酬激励,即使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更高的公司也是如此,说明委托人无法理性察觉,由研发支出资本化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带来的股东未来财富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