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给各国央行实施央行数字货币(CBDC)提供参考,此篇IMF的工作论文从六个亚洲电子钱包实践案例中总结了四项经验启示:(1) CBDC应体现四个属性:信任、便利、效率和安全;(2) CBDC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四个渠道促进CBDC的使用:利用数字技术、针对用例、开发商业模式以及遵守法律和监管要求;(3)央行在考虑实施CBDC时,可以激励CBDC服务提供商开发这四个渠道;(4)中央银行应建立保护隐私的数据共享安排,同时为CBDC服务提供商探索数据的经济价值留出空间。本刊编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17年9月4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共同整治"首次代币发行"(ICO)乱象。然而,专家、媒体也指出在整治ICO的同时,应当继续鼓励发展区块链技术。本文辨析了区块链、比特币等相关概念,剖析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手段相比的特点、优势,简析了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等国际主要央行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观点启示。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引导,鼓励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并积极做好公众宣传教育,在鼓励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中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刘德林 《海南金融》2016,(10):27-31
区块链技术(又称分布式账本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央行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而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又是区块链应用中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区块链被称为颠覆性技术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研究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在金融领域运用的主要优势、研发状况、研发模式以及需关注问题,为央行和金融机构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运用提供了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多国央行和国际组织热议数字货币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正日益走进公众视野和政策层面。本文从比特币谈起,揭示了区块链的由来和本质,分析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研发现状,展望了区块链技术可能的应用情景。文章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发展当前面临着人们的观念束缚、法律制度约束和竞争性技术的挑战,尚有技术瓶颈需要突破,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继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之后,区块链从概念到实践迅速演进,已成为新一轮研究热点。英国央行、美国证券交易所、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纷纷宣布将研究或应用区块链技术;高盛、摩根大通、汇丰、花旗等40多家大型银行和金融集团加入了R3领导的区块链联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区块链技术出发介绍"央行贸金平台"(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的概况、特点和运行成效,分析甘肃省贸易金融领域推广"央行贸金平台"的可能场景:包括构建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场景、形成以特色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为一体的应收账款场景、推动形成多式联运相关场景、对接形成粮食交易中心场景、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甘肃煤炭交易中心所需场景、构建以普惠金融为目的的场景等。提出加强学习借鉴、稳步实施推进、培育核心企业、加强人才培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区块链已经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首份数字货币报告中指出区块链“具有改变金融的潜力”,英国政府发行的《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提出将优先在传统金融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英国央行已在考虑发行数字货币,纳斯达克借助区块链建立私人股权交易平台Linq。  相似文献   

8.
跨境支付清算行业是一条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代理银行制是这条产业链中的典型安排,具有速度慢和成本高的痛点.区块链为解决跨境支付清算服务的痛点提供了可行性方案,金融科技公司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进入跨境支付清算领域,出现利用区块链技术重塑跨境支付清算价值链的趋势.作为跨境支付清算价值链的关键部门,央行应发行数字货币,提供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的最终清算资产,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9,(5):149-150
本文以区块链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实际应用,分别从性能风险、安全性风险以及业务风险等方面探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并建立以柔性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0.
宋爽 《银行家》2020,(4):48-49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就因分布式记账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也因此与治理问题结下不解之缘。很多人认为,从中心化治理走向分布式治理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因此应当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但也有人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需要各国政府谨慎对待。就数字货币而言,我国即将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也备受争议。推崇者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行")独自发行和管理是最具效率的;质疑者则提出,分布式系统才是数字货币未来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为人们所热议,由于其弱中心化、低成本化、强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特点,作为潜在的底层技术支撑,将为政治、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本文根据区块链的技术原理,运用区块链思维,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机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支付研究项目,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发展项目的共同点与特点。随后分别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三种不同智能支付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未来优化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在金融技术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趋势和创新莫过于一再被提及的抢眼技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发源于数字货币并快速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创新热潮。近期,我国也明确了将尽快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在此背景下,论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分析区块链技术将对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带来的深刻变革。并结合央行现有的数字货币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赵成军 《金融纵横》2020,(4):96-100
保险业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目前全球正在进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探索中,20%以上涉及保险业。本文在概述区块链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块链技术对保险业的影响,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0月,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提出了各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13项公共政策原则,其中第一条便是“货币和金融稳定”。在肯定CBDC给宏观政策调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可能蕴含的风险,本文对央行数字货币给货币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陆伟强 《财会学习》2024,(9):109-111
区块链技术能够为财务报告审计提供一种创新的技术支持和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信任度,从而增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和公信力。本文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财务报告审计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区块链技术的独特性质和优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也探讨了当前财务报告审计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区块链对其进行优化的具体策略,包括创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财务报告审计平台,培训专门从事基于区块链的财务报告审计的专业人员,以及完善与区块链相关的财务报告审计标准和规范,目的是提高财务报告审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审计成本控制一直都是国家审计部门重点关心的问题[1]。近年来,区块链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揭示了我国现阶段与审计成本相关的问题,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并运用了区块链技术从审计数据方面分析了如何控制审计成本,综合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审计成本的影响,最后不仅着眼于区块链技术对审计成本的优势还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区块链作为当前发展迅速的技术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在理解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内涵和技术特性的基础上,探究了当前金融环境下,现有金融服务行业的痛点以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并对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加以阐明,以期能够客观地认识区块链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近期,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发布报告《历史视角下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货币历史上的又一个十字路口》称,历次货币变革主要由技术发展、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驱动,中央银行及货币的演进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推出奠定了基础。基于CBDC的经济性、安全性、普惠性等优点,全球央行正加速研发进程。论文认为,CBDC利率将成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计息CBDC可以改善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透明度。同时,在全球开放经济环境下,CBDC可以大幅改善跨境支付,对国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现将有关内容编译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达 《征信》2022,40(3):53-59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效率,但由于建设成本较高,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针对这一问题,阐述区块链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优化机理,结合国内实践对主流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模式以及该技术前沿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多种模式以兼顾不同地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的成本与效用,同时该技术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考虑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家庭、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经济行为影响的局部分析与包含五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研究CBDC对货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部门兑换CBDC方式、派生存款机制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共同影响货币结构,CBDC替代存款比例变动通过融资利率变化影响经济增长。CBDC替代存款的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中央银行具有货币政策调节融资利率职能。数字人民币以不计息形式发行最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数字人民币发行初期,需要定期对数字人民币兑换与发行情况进行货币流动性监测,并基于货币流动性监测结果制定与实施结构型和总量型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