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涛 《汽车观察》2009,(9):19-19
6月的第三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四川腾中将收购悍马,一度引发轩然大波,随着媒体炒作的告一段落,腾中收购悍马这一当月的热新闻也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两个月之后,这个话题再度被引爆。  相似文献   

2.
持续近一年的腾中收购悍马的闹剧最终以交易夭折谢幕。交易双方将失败原因归结为未能狱得中国监管部门的许可。然而即使政府审批不是障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悍马也不值得买。  相似文献   

3.
陈茜 《董事会》2006,(4):39-43
近一段时间以来,外资在中国多个产业领域展开“打包”收购行动,大有全面收购中国之势。这引发了包括官方人士在内的国内多个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应。这次大规模针对中国关键产业的收购行为,究竟是跨国公司更大规模收购的预演,还是一次投机资金的短期套利活动?本刊选择在这一时机推出外资收购中国相关产业的系列分析文章,意在解读这次大规模收购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雄起     
黄琦 《汽车观察》2009,(11):98-98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尚未最终落袋为安,但是那临门一脚也许不太遥远了,建国60华诞刚过,腾中重工收购事件也可以算是对祖国的一声祝愿“雄起”!  相似文献   

5.
闹剧谢幕     
汪涛 《汽车观察》2010,(3):21-21
正是有了政府审批这道无形的屏障,才给了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真正勇气与动力,为人上演了这场暗藏玄机注定没有“失败者”的收购大戏。  相似文献   

6.
《中国纺织》2004,(10):190-190
作为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快速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以上市公司为切入点实现产业整合战略,优化配置资源,拓展融资来源的一条主要渠道,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收购重组直得到中国证券市场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未来的10~20年中,国有资本退出外国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相关的上市公司收购重组行为将形成持续的市场热点。  相似文献   

7.
正当美国百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遭遇破产危机之时,6月3日,我国四川省一家名为腾中重工的民营企业,与通用公司达成了收购悍马的初步协议。海外并购,在服装界也是热门话题。日本首富、优衣库品的所有者柳井正也打算抓住时机:(金融风暴)最大的好处是便于投资海外,兼并经营困难的外国公司。今后几年里(优衣库)公司将会在海外投资40亿美元,兼并部分服装零售商和生产企业。不过,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也已引发诸多争论:这究竟是一时冲动,还是抢抓机遇的理论性选择?就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曾表示,海外并购并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有没有相应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会不会水土不服等的问题。本期,我们编发一篇专家文章,希望能给业界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海的一家铅笔厂在原东德进行收购以来,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收购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行业也越来越广。早期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收购以破产目标企业为主,例如德隆集团收购道尼尔飞机、沈阳机床收购希斯公司、浙江弘升集团收购格罗斯纺机等。鉴于经验不足,中国企业的早期收购都有一种买便宜货的心态,由于目标企业破产所以不用花太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正准备对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unocal)发出逾1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该交易一旦实施,将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宗海外收购。  相似文献   

10.
经理世界网     
每日焦点通用宣告四川腾中收购悍马交易失败通用方面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此项交易只能宣告失败。这起被称作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的惊天交易,或许就这样落幕了。  相似文献   

11.
筹资结构中高比率的负债使管理者收购的财务风险极大。为保证管理者收购的成功,必须在其整个行为过程采取措施,控制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抢滩中国继续加速。外企收购中国企业或股份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大热点和一股新的浪潮,据笔者统计,2006年以来跨国公司收购中国化工资产的案例达60项之多。对中国化工资产进行收购和重组,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这种收购重组活动呈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3.
白益民  袁璐 《董事会》2009,(2):72-73
松下收购三洋,并不是经济危机中的抄底行为,而是产业布局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通过负债融资及股权交换等经济手段.取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极大地调动企业管理层积极性.降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抢滩中国继续加速。外企收购中国企业或股份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大热点和一股新的浪潮,据笔者统计,2006年以来跨国公司收购中国化工资产的案例达60项之多。对中国化工资产进行收购和重组,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更直接更便捷的方式。最近一个时间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这种收购重组活动呈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6.
龙泽 《中国纺织》2009,(8):64-66
近日,中国民企2亿欧元收购法国皮尔·卡丹部分产品在中国的“生产许可证”一事,引来一片哗然。从最初曝光的广州市健升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到卡丹路公司。从浙江嵊州巴贝到最后尘埃落定的温州四商人,皮尔·卡丹的收购可以说是闹得满城风雨。  相似文献   

17.
能源紧张与油价的攀升,使石油成为2005年的热点问题,而中国油公司海外的两次收购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海油收购未果、中国石油收购成功均已尘埃落定。虽然,人们评说各有不同,但总的意图还是希望中国油公司能走出国门,做强做大,成为跨国石油公司,以保证中国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安全,目此,我们必须从来果中获得启示.从成动中吸取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MBO:企业并购的新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BO的概念 经理层融资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贸本或股仅交涣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收购本公司,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MBO中,企业管理人员借助杠杆收购手段实砚对目标公司的所有权和业务经营控制权,从而完成从单纯的企业管理人员到股东的转变,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双重身份挖掘和提升公司价值,它使得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变成了为经理层完全控股的公司。MBO涉及与股权转让有关的收购活动,常…  相似文献   

19.
《汽车观察》2010,(7):56-56
2009 3月18日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据称在寻求购买美国汽车部件制造商德尔福DPHIQ.PK的非核心资产。 6月3日 四川腾中重工宣布收购悍马的初步协议。  相似文献   

20.
《化工管理》2009,(4):9-10
“富思特”牵手“红狮”,这一“蛇吞象”的收购行为带来的启示:不仅仅这是一个坚实民族品牌的典型实例,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只有通过宏观方面的资本,文化、品牌的整合,微观方面的产品、市场.生产、核心价值的整合才能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改变行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