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外汇的持续"双顺差"让我们欢喜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国际收支失衡的重大压力.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政策和调节外汇储备规模等相适应,试分析我国当前面临国际收支平衡重大压力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平衡对一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多年持续的"双顺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持续"双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政策导向型出口优惠政策、内部经济结构性失衡以及国际间产业转移。国际收支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通胀压力,阻碍了民族企业发展。提出有效扩大内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阐述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入手,说明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了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影响。在对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运用利率政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曾珠  白东辉 《价格月刊》2007,(12):50-53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时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存在"双顺差"的失衡现象,尽管这在一定意义上能提高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但也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探讨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成因和对策,对于平衡我国国际收支,进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收支失衡和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国际收支失衡产生的双顺差已经成为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国际收支来缓解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存在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一直保持双顺差。双顺差给我国带来一系列问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持有和运用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损失,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被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等。推动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象、具体原因以及影响,并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导向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而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探讨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走势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对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提出了战略思考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持续巨额顺差不但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严重挑战.要从国际,国内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以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民币存在着一定的升值压力,但人民币升值会鼓励热钱的投机;会引致我国贸易类型的长久变化,即使将来汇率回到初始水平上,也难以使本国企业重新占有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也不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应建立在国际收支发生根本失衡的前提下。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应着重采用汇率之外的措施平衡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11.
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运用政策工具调节我国的国际收支作一初步探讨。一、建立我国内,外部经济均衡调节政策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和原因不断变化,如何改变国际收支失衡成为一国政府和众多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该文主要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商务工作面临着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巨大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意味着,我们在千方百计稳增长的同时,还面临着  相似文献   

14.
2015年5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标准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初步数据。按照最新标准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之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持续二十多年的"双顺差"结构将不再出现。但研究国际收支结构仍旧是有必要的,国际收支的流量结构变化与差额平衡关系的形成,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自主性交易与政府调节性交易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与一国国内经济、对外经济政策、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利率等变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1990~2012年国际收支状况入手,阐述了近十年来的国际收支现状。发现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货币市场失衡的体现,一国经济增长不会恶化国际收支、人民币贬值不能有效改善国际收支逆差。选取1994年-2010年季度数据,以货币需求函数为媒介,分析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如何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引致国际收支顺差。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基本理论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国内信贷如何影响国际收支做了实证检验,得出外汇储备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与国内信贷负相关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引入收入水平、汇率等因素,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引起货币需求增加进而引致国际收支顺差,并且人民币升值不能缓解我国顺差压力。  相似文献   

17.
冯倩宇  刘莹 《商业时代》2012,(23):66-67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对内面临通货膨胀,对外面临巨额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货币政策作为化解通胀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工具,其有效性值得分析。本文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The Mundell-Fleming Model)作为分析工具,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艺灵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105-106
近几年,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不断升温。对近年来学术界就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流派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甚至三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这是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应当高度重视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相关政策,校正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纠正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收支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维护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国家外汇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复杂而艰巨。加快金融创新,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加强外汇储备风险防范,是外汇管理部门全面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所采取的积极措施。从短期来看,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