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因会计差错发生和发现的时间不同以及会计差错的重大与非重大之分而不同.因此,会计差错发现和发生的时间不同,造成会计差错有非重大与重大之分,其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目前会计差错更正屡见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情况下,考察会计差错更正问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操纵利润一直是政府监管的重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而上市公司利用差错更正进行盈余管理是操纵利润的方式之一。即上市公司出于自身的目的,操作差错更正会计处理,并通过补提费用,冲回收入等方式进行利润操纵。防范不当目的的差错更正,应强调差错更正的及时性,规范对差错更正的审计,健全财务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增加会计披露的内容,进而鞭策上市公司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3.
吕小辉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182-183
当前由于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给企业以前及当期收益的影响进行了披露,投资者在短期内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质有充分的认识,意识到了增加收益的会计政策变更给企业盈余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具体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变更效应与原因,在此基础上加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信息的披露,完善政府信息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变更负面效应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会计差错更正涉税问题处理的差异及其协调 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况下有关涉税问题的处理,会计与税收制度上没有差异。但会计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与涉税问题的处理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一)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133条、《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差错更正》的有关规定,企业应针对本期发生的不同情况的会计差错,按以下原则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1.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本  相似文献   

5.
会计实务中,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以及账户分类错误、采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不允许的会计政策、对事实的疏忽或曲解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等.准确判断重要前期差错并熟练掌握其更正的账务处理以及报表的调整和重述,是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本文揭示了前期差错重要性的判断.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辉 《现代商业》2014,(26):218-219
本文以2012年到2013年之间353家出现重大会计差错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Wilson的一期模型,检验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披露前后的盈余信息含量,结果表明,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会使盈余信息含量暂时减少,前后季度盈余的ERC呈U形,到了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盈余信息含量会恢复到披露之前。投资者对于重大会计差错临时披露的盈余信息有反应,核心盈余差错的更正披露会使之后四个季度的盈余信息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严重,而且相当部分的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舞弊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本文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为核心,对其表现、动机、制度环境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直接动机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如何构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和惩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我国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完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的简单阐释,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有关经验,提出了治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不同会计差错的甄别与更正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差错是指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和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使用上的差错和会计记录中的差错三种;会计差错按产生和发现的时间不同,又分为本期发现本期发生的会计差错、本期发现以前期间发生的会计差错、日后事项期间发现报告期或以前期间发生的会计差错三类;会计差错按重要性程度不同,还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两类。上述不同类型的会计差错,其会计更正方法都有明显的差别,甚至数额相同的会计差错在不同企业,由于其重要性程度的判断标准不同,其会计更正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常常采用各种手段操纵利润,致使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向,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方面的管理及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舞弊,解析会计监管产生在防范会计舞弊方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我国会计监管的模式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2001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现行准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修订的,修订后的"新准则"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体现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12.
会计差错更正主要是对前期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事后补救措施,是财务报告体系纠错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然而,有些企业出于某些动机及利益趋向,竟然将会计差错更正作为进行利润操纵的一项重要途径。笔者就如何规范此行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及其治理一直是证券市场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文章重点阐述了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及舞弊手段,并分析了造成会计舞弊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会计舞弊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不是一个局限于一国或者某一上市公司,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会计舞弊现象及丑闻频发,最早出现于英国南海事件,让英国经济陷入停顿近达百年之久,美国甲骨文软件公司的会计舞弊丑闻,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也毫不例外,长城机电,深圳原野等等也发生了不规范的会计舞弊丑闻。因此,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了资源浪费,声誉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大大的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动机的识别研究,针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动机,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建议,如何有效地降低会计舞弊现象,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促进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是本文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李化冰 《消费导刊》2014,(11):91-91
本文在明确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控制现状分析,提出了防范会计舞弊的措施,以便于国内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会计舞弊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帆 《商场现代化》2010,(13):127-128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严重,而且相当部分的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舞弊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本文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为核心,对其表现、动机、制度环境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直接动机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如何构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和惩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面对我国上市公司频发会计舞弊的财务丑闻,本文介绍了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概述,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财务重述相关理论阐述
  财务重述,亦即财务报表的重新表述,指企业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表的差错、重新表述前期公布的财务报表。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里,将财务重述定义为:通过发布临时公告、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形式对已经对外公布财务报告中包含的错漏信息的重新表述及修改,它的主要目的是其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同时,准则规定了前期差错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进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重新列示及披露,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  相似文献   

19.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讨论了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并论述了不同情况下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最后对会计差错对所得税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乔琳婷 《商》2014,(30):137-137
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舞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普遍动机和国有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殊动机进行研究。结合理论与我国现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舞弊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