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县域经济与注意力经济 县级政区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集中地。县域经济。即以县级政区为区域范围的经济系统,是以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在我国,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在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承上启下,它是工业与农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2.
发展县域经济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人云:“郡县治则天下定”。可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的稳定和发展,是全国发展的牢固基石。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是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衔接点,是城乡经济的结合体。把县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搞好搞活,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本人就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些粗浅的看法。一、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找准发展路子正确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于保证县域经济顺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关于县域经济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国际化战略是我省跨世纪四大发展战略之一,是我省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大战略选择。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县域经济的国际化问题,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国际化战略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我省对外开放整体格局的进一步完善。最近,我们就县域经济如何加快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进行了初步调研,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一、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是我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方面(一)我省县域经济对外开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对外开放得到长足发展,外经贸各项业…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的中观调节,是指县域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更好地对县域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一五”规划提出“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壮大县域经济”,这些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开始,广西每年都召开全区的县域经济工作会议,连续3年对全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并成立了自治区级的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办公室和县域经济研究办公室,充分表明了自治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张滨杰 《中国经贸》2012,(12):121-122
县域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所在。实现县域经济稳定发展,必须对县域发展的内涵、基本要求和意义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否则就很难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禹州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县域经济发展在具体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宏观发展思路,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马增明 《发展》2008,(8):9-10
一、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县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具有以农村人口为主和城镇与农村并存为主的特点,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之尾,也是农村经济之头,更多地具有农村经济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没有农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要求,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农村经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强调,“县域经济就是‘三农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由此可见,县域经济是一个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直接相关的问题,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县域经济中的城镇化与城镇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舜 《乡镇经济》2002,(1):5-9,33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城镇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随着城镇经济的增长,乡村农业人口比重不断减少,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镇经济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着县域经济发展。因此,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建良 《浙江经济》2004,(23):50-51
党的十六大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发展县域经济的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已迎来了大好发展时机。衢江区作为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新机遇,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理念创新,自觉确立科学化、理性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零下百度重温县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220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占全国90%以上,人口占全国60%以上,县域GDP占全国63.4%。可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点。也很显然,富国必须富县。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从县域本身来说,自然资源优势、产品产业优势,相当程度上寓于县域经济发展之中,城乡协调、社会经济协调和区域发展协调都需要统一到县域经济发展之  相似文献   

12.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县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我省县域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后,县域外向型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招商引资、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额大幅提升,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但与一些周边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县域外向型经济程度还很低,这也是制约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我省县域对外开放水平,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适应中部崛起和东向战略的需要。它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县域经济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汤川 《乡镇经济》2010,1(4):75-78
伴随着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和东向发展战略的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在安徽经济整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说,相对于经济发达省份而言,县域经济仍是安徽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金融如何发挥其杠杆作用,撬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摆在金融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富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文章围绕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县域金融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探讨发挥金融服务职能、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富有成效的金融解决框架。  相似文献   

14.
张晶  王红 《北方经济》2007,(10):12-13
近几年内蒙古经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使我区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县域经济不断发展,但是与全国强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县域经济特色不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尤其是发展资金短缺。陕西省应该培育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县域工业化经济,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推动中心城镇的建设,以此带动陕西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从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中让农民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7.
陆兵 《广西经济》2005,(6):8-14
一、2004年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200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桂林荔浦县召开了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一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县(市、区)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区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04年,全区89个县域单位共完成生产总值2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探讨了宁德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宁德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县域经济信息化,对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我们对全市信息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和今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研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崔海涛 《中国经贸》2013,(18):78-79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转变,县域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下县域地区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县域经济概念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让读者了解了什么是县域经济,并例举了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也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