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受到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困扰,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但不可否认,受到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放缓,以及国内持续的通货膨胀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面l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及特点 (一)2001年世界经济基本情况 1、2001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2001年世界经济出现十年来最缓慢的增长。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实际上世界经济已陷入衰退。 2、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步下滑 2001年三大经济体经济同步下滑,这是1973年以来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辽宁经济》2011,(12):19-24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持续蔓延,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或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虽然经济前景乐观,但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金融风险陡增,预计2011年和2012年,全球GDP增长均在4%左右。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明显趋缓,经过金融危机以来的持续调控,我国政策工具的腾挪空间已经有限,财政政策更多的可能是结构性减税,货币政策更多的可能是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松、紧”的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整,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寻求平衡,政策的弹性减少,操作空间受限。  相似文献   

4.
赵伟 《浙江经济》2009,(21):21-21
股市不定期地上涨与出其不意地猛跌,是近年中国治理与防止通货膨胀的最有力武器之一近大半年来,关于中国即将遭遇通货膨胀的预期一直不绝于耳。财经界的几片"大嘴"轮番鼓噪,一会儿预言"我们的钱将不再值钱",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贸秩序加速调整。新兴经济体经贸实力大幅提升,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积极开展TPP、TTIP和TiSA谈判,意欲重掌国际经济话语权。面对三大经贸谈判合围的压力,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以破解美欧日控制世界经贸规则制定、主导国际经贸秩序演变的困局。  相似文献   

6.
发达经济体复苏增长疲软是构成全球经济减速的重要原因,评估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空间有助于客观认识发达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并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及实证分析表明,当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已经偏离稳态水平,财政政策空间显著缩窄,由此倒逼央行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债务货币化拓展财政政策空间,但即使考虑金融危机期间超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前美欧日财政政策仍然难以实现财政债务负担率的稳定,预示财政政策空间的缩窄。因此,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可能推高系统性风险,对此,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协调,降低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国力与品牌     
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由此登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同时也终结了日本自1968年以来保持了四十多年的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奇迹"。但是在美国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的"2011年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中,  相似文献   

8.
美日欧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也是各国产品竞争最激烈的区域。本文借鉴Tysynski等人提出的固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将我国1998到2003年间对美日欧市场的出口增长分解成“特定市场进口增长效应、出口产品结构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效应”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并探讨我国产业间由于竞争优势的不同而出现的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差异,以及相应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消息之于股市,相当于炸弹之于战场。一颗重磅炸弹足以扭转一场战争的走向,投资者过分看重消息面、"炒概念",而不是基于经济基本面及公司业绩作出判断,也会因为一个"可靠消息"引起股市的暴涨暴跌。5000亿美元美财长"威胁"让美元下跌1987年的华尔街人心不定:里根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不见明显萎缩;借外国人的钱消费终非长久之计;利率是降,还是不降?降则可能诱发通货膨胀,不降,股票市场的投资就要流到银行里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刊》2013,(26):32-34
新引擎1改革2013年,是新兴经济体由正常增长到开始减速的转折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双速增长",美日欧的经济陷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问题凸显。本文以金砖四国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行政性措施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评价,最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梅新育 《中国经贸》2013,(13):87-87
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明确表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宣布消息,美欧双方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成定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席卷世界各个区域之际,美欧这一对政治经济关系紧密的贸易伙伴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属当然;正值旷日持久的次贷危机–美欧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经济全球化进程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去全球化”趋势之际,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维护自由贸易体制无疑是一项利好。  相似文献   

13.
美国2007年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2009年以来又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虽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但是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高通胀的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4.
面对2007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形势,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积极运用市场干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政策协调配合应对通货膨胀。短期内,东南亚的通货膨胀取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能否企稳和其国内政策能否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长期内,则取决于社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和其企业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消化吸收能力。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26岁的火车司机阿扎马特·库利耶诺夫将黑色的操纵杆向前推,1800吨重、近半英里长的特快货运列车由中国重庆出发,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一家西方主流媒体记者跟随火车司机的行程,生动描述了"渝新欧"国际铁路大动脉的景象。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庆近年来开通的"渝新欧"货运班列构筑起一条"钢铁丝绸之路",极大促进了中欧间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复醒步伐放缓和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大背景下,受其国内经济矛盾加剧的影响,以美、日、欧世界三大经济体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2002年以来,不断向中国施加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政治、经济压力.从汇率决定理论和国际收支角度来看,人民币也的确面临着强大的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7.
国家级一类口岸、国家级保税港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保税商品展示交易、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 如今,这些专门用来标识"开放格局"的词汇,无不与重庆联系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动作频频,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足迹遍及亚、欧、非、美四大洲,用中国独特的方式,广结世界朋友,提出新理念,建议大构想。  相似文献   

18.
日元贬值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1年12月下旬以来,日元突然加速贬值,12月26日突破了1美元兑换130 日元的心理大关.日元的贬值再次引起东亚国家的担忧.一些东亚国家的货币也开始随日元的贬值而贬值.自2001年3月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日趋恶化,目前正面临着石油危机之后未曾发生过的三大经济体(美、日、欧)同时陷入衰退或严重减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酝酿已久的美国与欧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终于在华盛顿开启首轮会谈。根据双方规定,美欧自贸区谈判将在两年之内完成。不料,美国前情报人员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让欧盟代表团变得惴惴不安。欧盟外交官严厉抨击美国的卑劣行径,法国总统奥朗德甚至威胁在没得到美国人澄清的情况下协商不应进行。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欧"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构想就已成为美欧间热议的话题,但直到今天依然停留在纸面上。美国希望尽快与欧盟达成协议,但窃听丑闻让磕绊不断的会谈再次触礁。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份的CPI达到6.4%。虽然,这一数据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尚有明显距离,但毕竟是35个月以来的新高,比创记录的5月又上升了0.9个百分点。也因此,中央银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表明,通货膨胀还在继续"发酵",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