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卫华 《魅力中国》2011,(17):274-274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哲学立场。在不同的哲学立场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解各不相同,呈现出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抽象到具体的否定性批判逻辑过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概念解读的过程和其丰富内涵为我国在面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关心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的权力和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自信思想,它提出理论自信科学来源、理论自信的特征以及实现理论自信的方法。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重要命题,因此,重温《<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理论自信的思想对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勇 《改革与开放》2012,(14):113-115
哲学总是在超越特殊趋向普遍,超越常变把握不变,超越现在憧憬未来,超越有限通达无限,超越生死面向永恒,超越必然寻求自由,超越现象发现本质,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超越危机期盼希望,超越苦难向往幸福.人既是现实性的存在,也是超越性的存在,哲学的超越性根子和奥秘在于人身上.文章从哲学为何超越?哲学如何超越?哲学超越何为?三个方面诠释了哲学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马克思关注的核心问题。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把握,才使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转变。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探索才最终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马克思的人本观启示我们:要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尊重人的精神属性、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以往哲学批判的不彻底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活的灵魂作用,是正真现实的哲学。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关注点方面论述其现实性的特点。另外,还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具有的内在的规定性,即存在方式上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称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文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概括。批判了费尔巴哈从宗教的角度来确定人的本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摆脱了传统的实体论思维方式的束缚,从人的本质属性与现实性的维度来理解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哲学是从批判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马克思的思想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影响,但马克思又没有拘泥于这一旧有的哲学层面,而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而批判它。本文从人的问题这一角度切入,分析了马克思哲学中的人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中的人的继承和发展,着重探讨了马克思哲学在人的问题方面的革命性变革,进而加深了对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李慧成 《魅力中国》2014,(2):292-29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异化的思想既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又实现了对其的超越。其诞生于对旧哲学的继承、批判和超越之上的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为“分工”和“商品拜物教”。“人的异化”现象在当今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同样存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我们探清和扬弃这种异化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青年马克思对宗教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缘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其宗教批判的理论价值在于继承并超越费尔巴哈实现对宗教的彻底性、现实性批判,进而走向批判德国社会的崭新道路和新世界观的建立;其宗教批判的价值诉求在于追求人类解放,建立真正属人世界。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内涵和人学关怀对现代社会商品拜物教的认识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李明钊 《魅力中国》2010,(6):322-322
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思想深刻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在继承和吸收了费尔巴哈从社会关系角度界定人的本质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对费尔巴哈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观念给予中肯批判并且超越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的唯物主义解释视域,首创从实践关系视域认识人的本质问题,使马克思的人学观趋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的探索和追问是一切哲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马克思之前,哲学家们对“人”的理解和把握都刻印上唯心主义的“套路模式”,他们善于从思想层面争论“人”的问题,而马克思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人的现实性出发深刻地阐释关于“人”的认识,以此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关于“人”的错误看法。当下审视“人”的现实性问题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批判经验批判主义、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著作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性和理论性。既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也是高度的理论概括和阐发,是现实性与理论性的有机结合。坚持现实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抽象的人和现实的人的比较分析,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指出,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遭遇了理论上的困境;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既与机械唯物主义区别开来,又与唯心主义区别开来,解决了在抽象理解人方面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4.
牟媛媛  李茜  杨文歆 《魅力中国》2013,(34):277-277
从人类起源以来,哲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思考“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人的本质”这个古老命题进行了新的考察和批判。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入手,进而探讨研究人的本质思想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哲学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逻辑主线,正是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开始萌芽,因此研究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思想史意义。可是长久以来,马克思法哲学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文章从法哲学定义的国内研究情况出发,对相关研究资料作一个基本的梳理,以期为具体研究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作思想铺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中外思想家有关人的发展问题的思想发展脉络,最终落脚在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观上。马克思入的发展思想是建基于自己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区别于以往思想家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马克思所指的人是以实践为标志的现实的入,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相统一的人。这种人同时还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即劳动这一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和“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统一。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正是以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可概括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自然、社会、精神等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是关于人的全部规定性的最深层依据,它贯穿于整个人的世界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但是,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永恒的、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处于历史变化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半有着不同的规定和存在形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包括对人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大课题。本文主要以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这段时期的著作为考察对象,探讨马克思早期所有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力求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准确的理论依据。(一)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对私有财产的最初认识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它的必然性,有它的起点和始因。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从当时的实际政治斗争中看到物质利益在人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发现私有制与国家理性和法的矛盾。这是马克思研究所有制的起点,也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王博 《魅力中国》2014,(27):213-213
人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会受到很多客体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研究人的解放问题,对于合理地有条件地摆脱束缚,使人获得自由,进而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毋宁说,“人的解放”问题的核心关注点在“人”,这也给我们在研究此问题上提供了很重要的价值,即始终将核心放在“人”这个主体对象上,对“人”的解放,是“人的解放”所涵盖面得以有效、综合的解放和“人的解放”解放的核心。在充分理解这一深刻内涵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人学思想--“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文娟 《魅力中国》2010,(7X):291-292
人本学作为马克思的重要体系之一,是贯穿马克思哲学的线索。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在人道主义方面人的本质的定义到从历史唯物主义方面透析人的本质。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的演变来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链接现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