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业界动态     
《产权导刊》2011,(10):66-67
国资委:央企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资委主任王勇近日称,多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可喜成绩,但央企“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央企要认真分析境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寻求对策,加以解决;要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下苦功夫硬功夫...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实现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需要解决我国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一些内部问题,简而言之,首先要修炼"内功"。  相似文献   

3.
王宁霞 《发展》2016,(3):37-38
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对文化的态度应是继续对外开放。在文化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优秀文化"引进来"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相辅相成。文化对外开放不仅要把中国优秀文化"引进来",还应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文化"走出去",就是要把对人类有着健康向上积极发展意义的内容输出到国外。新时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4.
企业"走出去"是党和国家确立并实施的国家战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广泛实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取得了较大成就。在当今世界各国疲于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中国资本显示出较强的信心和实力,掀起了新一轮对外投资热潮。然而,我国对外投资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国家各方面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激励,税收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如何加快税制改革,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目前理论界和有关实际部门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2014年,中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了第二个历史节点。 11月21日,原国家对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龙永图在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表示,如果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个历史节点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那么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望首次超过外商来华投资,预计2014年年底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能达到120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可以看成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二个历史节点。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的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也包括资本输出,但主要是指资本输出,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因此,在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当然要推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即“走出去”。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边城巨变     
高鑫 《中国报道》2012,(5):72-73
二连浩特最突出的优势是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而且是全方位的开放。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要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已迈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与"倍差法"相结合的估计方法,利用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分别从总体层面、企业所有制层面、行业技术属性层面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层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事后生产率效应。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具有滞后作用,但作用不大;(2)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上,国有企业"走出去"的事后生产率提升效应不明显:(3)高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提升绩效要优于低技术密集型企业;(4)"走出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到发达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已迈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比亚政局动荡,包括13家央企在内的多家中资企业损失惨重,而实际损失可能远远高于目前已公布的"合同金额"。"十二五"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投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然而,中国企业投资境外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民企为辅,投资主要集中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及亚洲一些国家,很多国家一直处于政治不稳定状态下。  相似文献   

11.
图讯     
《浙江经济》2012,(24):3
2012年12月7日,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理工大学承办的文化"走出去"系列论坛之企业"走出去",在浙江理工大学隆重召开。研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领导分别从不同角度围绕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中国文化企业尤其是浙江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分享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魏洁 《产权导刊》2012,(2):53-55
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将组织大型央企和产权交易机构赴欧洲举办"走出去"项目对接活动。为了协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考虑到荷兰政府最近设立了"西荷兰开发特区",并设立了"西荷兰投资促进局"专门对外(包括对华)引进投资,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初,一声惊雷炸响中国投资界:中国复星集团已确定收购法国知名旅游休闲企业地中海俱乐部。纵观2014年,复星的收购绝非孤例,中国资本走出去已风生水起,"世界工厂"已经华丽转身,中国已成为了"世界投资人"。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另一方面,根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传出的消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逐步逼近甚至超过外商投资规模,中国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相似文献   

14.
日前,商务部发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拓宽对外投资渠道;扩大境外投资备案登记制范围;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这是对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理论诠释和实践升华。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化发展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存的今天,我国应通过继续推行互利共赢的经济外交政策,不断健全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姜艳艳 《科技和产业》2010,10(5):52-53,111
"走出去"战略是辽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要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改变辽宁省目前"走出去"与"引进来"严重失衡的局面,首要问题是模式选择问题。本文论述了辽宁对外投资的特点,提出了跨国并购是最好的对外投资模式,最后就如何成功实现跨国并购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国际比较,阐明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投资的关系,主要国家对外投资政策及其借鉴意义。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福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必然要"走向海洋"。然而,至今相当多的人还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口号",习惯于拿陆地思维观来对待海洋,导致对海洋十分陌生、茫然。因此,联合国号召,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海洋的公众宣传,唤起世界各国更加关注海洋,激励人类对海洋及其资源重要性的全球觉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提速,我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存在着投资目标欠清晰、投资结构待优化、投资效益不高、缺乏企业间有机协调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后,在继续做好引进外资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应按照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基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选择合适的对外投资项目,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