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当前河南省党和政府最大的政治。党的建设应以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最大的政治,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党,建设中原经济区离不开党的领导,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兴衰成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晏青 《产权导刊》2008,(1):70-70
2007年12月8日,首届“中原经济区产权交易暨资本市场发展论坛”依托“中原经济区第十八届市长联席会”在河北邯郸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晋、冀、鲁、豫四省的13市国资委、财政局和产权交易机构负责人共32人参加了会议,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作为支持单位,秘书长方建国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段世霞 《特区经济》2012,(5):281-283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本文在分析PPP模式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政策引导和增强市场活力的基础上,对利用PPP模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保持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介绍静脉产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论证制约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发展静脉产业的可行性及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琳  厉昊  陈桂芳 《魅力中国》2013,(20):256-256
摘要:本文就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意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经济的发展概况和特点,找准在中原经济区的定位、目标和方向,促进中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意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偃师经济的发展概况和特点,找准偃师在中原经济区的定位、目标和方向,促进偃师和中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1,(33):34-35
国务院:将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国务院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于近期出台。至此,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将正式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将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当前中原经济区经济稳定而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原经济区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总体上呈现出“低效与高消耗”的特征。影响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发展中原经济区的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为:采取“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发展经济:利用中原经济区战略腹地效应,全面发展农业;探索“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产业化经营基地”模式的路径发展现代农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化学、生物科技、进行农业基础保障设施建设、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农业结构来提升中原经济区农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丹 《理论观察》2014,(7):70-72
"中原兴则中华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是从根本上体现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标志,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粗放增长、科技相对落后、区域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经济基础、有力科技支撑及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利用GM(1,1)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工业"三废"产生量进行探究和预测,结果显示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经济社会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中原经济区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次区域的合作与发展将大大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进程.文章分别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豫中地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中原经济协作区”、“东南地区”等四大次区域的合作基础与条件,并相应地给出了发展战略建议,以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中原经济区被国家纳入重点开发区域,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济源作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持续求进、力求先行,探索发展道路,以期率先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为中原地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是中原崛起的重要一极。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关系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了十大支撑体系,其中“构筑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居于首位,充分说明了产业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明显增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2.29万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293.37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为老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原经济区大都是老区,加快老区发展,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点,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难点;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也关系到治国安邦的大计。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而行政壁垒是构建此体系的特殊障碍。本文针对中原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从创新协调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出了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战略意义。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原经济区迫切需要政策体系的支撑。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和土地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合力破解中原经济区的难题,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姜保雨 《特区经济》2012,(4):179-182
中原经济区已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南阳市是中原经济区主体以及连南启西的重要支点。县域经济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采用指标分析的方法找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并结合南阳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君 《开放导报》2012,(2):98-101
本文将影响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为7个内部动力因素,6个外部动力因素和2个耦合动力因素.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模型、外部动力机制模型和耦合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安磊 《特区经济》2012,(3):200-202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使得中原城市获得了发展的有利时机,而现有不合理的交通运输将会成为资源流失的诱导因素,阻碍经济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在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发展物流、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把握产业转移机遇方面加以努力,增加城市收益,全面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已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信阳如何融入到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