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工业设备的销售,大多采用销售人员一对一的顾问销售方式。在一种全新的设备投放市场之初,如何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迅速切人市场,寻找哪些人员作为合适的直销业务员?直销和代理渠道如何平衡?  相似文献   

2.
长兴 《经贸世界》2006,(10):35-35
欧瑞莲获得牌照让中国大陆的很多直销人又吃了一惊,以为这是一匹直销界的黑马。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欧瑞莲是一家老牌的而且知名度很高的欧洲直销企业,我在欧洲演讲的两年中,处处都可以感受到欧瑞莲在欧洲的强大与竞争实力。它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欧洲是直销第一品牌。在中国大陆很多直销人觉得欧瑞莲是黑马,只是因为我们不太熟悉罢了。  相似文献   

3.
阳光 《经贸世界》2005,(2):63-65
2005年,直销立法,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又将有多少直销人士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又将有多少新人投入到直销领域之中?2005年是直销人的丰收年,还是又一个混乱的开始?直销六年,直销人从中收获了些什么?直销立法将给直销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直销人又该做何准备?本将就此和大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静 《经贸世界》2005,(1):28-30
2004年岁末,千呼万唤的直销立法没有如期出台,中国直销业仍然处于翘首期盼的状态。2005年,中国直销业能否正常开放,成了很多直销公司和直销商举目期待的一年。安利、雅芳、完美等早期进入中国直销领域的公司,早已先为人知,而更多希望能搭上直销开放班车的直销企业都在暗中骚动。《科技智囊》杂志在《直销乱力怪神》一中谈到直销的发展时说:第一代直销是机会导向,第二代直销是产品导向,第三代直销是制度导向,第四代直销是通路导向,而第五代直销则是整合导向。  相似文献   

5.
白木 《经贸世界》2005,(5):6-10
大潮乘风、气若天虹……中国直销15年,历经传销时代,转型时代,可谓坎坷曲折、可歌可泣可叹。而今即将迎来中国直销第三波浪潮——合法经营时代。政府也好、企业也好、民众也好,都在引颈相望,未来合法化的中国直销市场,将是何等模样?直销一波断人肠;直销二波费思量;直销三波……  相似文献   

6.
《大经贸》2005,(8):6-8
有人说,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做直销,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去做直销,因为那里是地狱。然而,天堂与地狱、直销与传销、天使与魔鬼都仅仅是一步之遥。在直销浪潮中,舞台与沼泽同在,激情和颓废并存,1998年禁令,2002年严打,在灰色地带潜行的中国直销业一直水深火热。外资巨头虎视眈眈,皆为一场饕餮盛宴。民族企业奋起突围,皆因一场生死危机。有人说,2004年是中国直销元年。可时至今日,直销法规仍是水中黄花、镜中明月,2005年又猛然过半,可当风暴袭来,谁能解中国直销之痛?  相似文献   

7.
阳光 《经贸世界》2006,(7):69-71
该OPP讲稿的设计思路如下: 1.开篇便提出直销的概念,而不是去回避。一是没有必要回避,来听说明会的人大多知道今天是来了解直销的;二是在开篇以组数据和事实来阐述直销行业的发展,加强听众对直销的正面认识。  相似文献   

8.
直销在中国能掀起轩然大波,全仗中国有13亿人口;直销能让很多人疯狂,又全赖穷怕了的中国人太想一夜暴富,而听信了某些人和某些不负责任媒体的胡乱吹嘘;直销成了男权社会大都钟情的杜十娘,但到真正谈婚论嫁的时候,谁都嫌她出身不好,弃她而去。直销,是否只有跳江?虽然不会,但直销在中国演绎着一场悲情剧。  相似文献   

9.
随着《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直销行业在内地正逐渐步入正轨。 但前不久的广州直销市场,却上演了一场“目前国内直销界最高层次的公司做直销”的闹剧,有家自称为“红色背景、绿色产品、金色前途”的公司,吸引了大批渴望一夜致富的人。而“一次性投入1,280元,将让你做拥32万元”的背后,正是非常传销的勾当。 “其实,广州直销市场一直就相当混乱,这家公司的情况只是九牛一毛。”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 又是混乱!又是广州直销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起,广州直销市场就很难有安安稳稳的日子。那么,广州直销市场究竟乱成怎样?为什么乱?是偶然之乱还是必然之乱?这种乱又透视出中国直销业怎样的一种现状……这些将是本所要阐述的。[编按]  相似文献   

10.
秦永楠  白木 《经贸世界》2005,(10):26-27
《直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对业界来说是一颗深水炸弹——表面上平静,深处却是剧烈的翻涌。很多人认为,条例允许的是传统经营思维的推销,而不是直销。但本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直销与推销进行了区分,并将直销行为抽丝剥茧般的细分为四类,相信能让读对直销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销售与管理》2005,(12):48-55
中国直销之路似乎从来都没有平坦过,从早期的无序开放到后来的因乱禁止,再到有限开放,直至今日为之立法。然而,直销法规的问世,也与之所规范的行业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期盼与波折。直销法规的出台,对中国直销行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直销从此迈入了法制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直销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2.
王万军  阿城 《网际商务》2004,(9):102-103
尽管我国相关的直销法规还未出台,尽管对内资是否与外资同步开放直销市场还未明了,但直销市场巨大的诱惑,已经吸引了众多内资健康产业巨头的目光。然而,直销市场真的是内资企业的掘金之地吗?  相似文献   

13.
徐静 《经贸世界》2005,(6):90-91
直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检验,终于将逐步有序的被放开。但在老百姓心中,因难以明辨直销与传销的区别,以及直销商在拓展业务时的种种行为,导致直销行业、直销公司、直销产品和直销商并不被能每个人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直销是一个呈网络状发展的事业。在这个事业发展的过程巾,人与人的关系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直销事业的国际化,也和这种人的脉络关系紧密结合。因此,直销组织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就好像下围棋一般,有其先后顺序与布局。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份世界直销联盟(WFDSA)和台湾地区直销协会(TDSA)针对台湾地区直销员状况的2004年调查报告。很多人 不能预测未来,是因为不了解历史。经济学上有个市场相似性原理,意即,地理距离越近,则市场相似性越强。台湾地区直销市场相对比较成熟,解读这个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内地4-5年后的直销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16.
没有背景是一种遗憾,还是一种助力,也许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但在永久公司领导蓝宝经理张育嘉与朱芳萱身上,绝对是成功的推进力。经营直销事业之前,在传统行业担任高阶主管的两人,事业成就总是比同年龄的人杰出许多,正因为没有背景,所以他们工作起来总是特别认真,而对于投入直销工作,张育嘉说:“因为昔日的工作经验,我知道行销通路的优势与魅力,在对直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我确认它未来的前景无限,所以毅然投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橘生淮北     
自1990年雅芳“大驾光临”之始,直销于国人而言,始终是个“令人头痛”的行业。20世纪90年代不少公司假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到处招摇撞骗、非法敛财。由此引发的经济秩序混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98年4月,中国政府忍无可忍,国务院终于颁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一笔封杀了一切直、传销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陈奇锐 《商界》2004,(7):20-22
受臭名昭著的非法传销影响。“直销”这一营销方式长期以来被人鄙夷甚至被禁止。但似乎一夜之间,直销成为了2004年中国经济的一大主题词:直销将要登堂入室。写进国家法律文本了!只是,喧嚣中有太多的迷茫:直销的未来会怎样?直销与中国企业有什么关系?传统企业可以做直销吗?  相似文献   

19.
郭梓 《大经贸》2004,(7):10-17
中国直销业风云跌宕,从未平静!直销自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掀起一次次轩然大波,时而以天使般的面孔为人们创造致富的机会,时而如洪水猛兽般扰乱社会的安定。它以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无数人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奔跑,它是天使,抑或魔鬼?亦正亦邪的直销模式总让人捉摸不透,时时刻刻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应对能力。从刚开始时对直销全面放开,到1998年一纸禁令全面封杀,再到后来引导部分外资直销企业走上店铺加雇佣推销员的新经营模式,中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应对直销的对策,14年来摸着石头过河,对占市场份额并不大的直销业一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深谙其中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罗婷 《经贸世界》2005,(6):48-53
“五一”之后,中国直销界的躁动已经明显不如节前那么热烈,但是平静如水的市场背后,仍旧掩藏不住一股压抑已久、犹如即将喷发的岩浆般的炽热力量。然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目前有关直销动态的公开平台越来越少,有关直销法的“利好”消息越来越少,不禁使人非常怀念去年那场在业界引起巨大轰动的会议和那群充满热血、公正认可直销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