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村民自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积淀了不少问题: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对村民自治的支持作用薄弱;相关法制建设存在缺陷,影响村民自治的顺利推进;村委会与乡镇政府权力不平衡,导致村民自治中附属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村委会与党支部争夺自治权,造成部委权力冲突;部分村干部和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等。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推动村民自治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纪荣荣 《乡镇经济》2009,25(7):30-32,37
文章针对当前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立法层面进行分析,提出若干解决思路:一是要进一步从立法上厘清村民自治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村民自治是一种非政权性质的社区民主;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选举相关法律法规;三是要科学设定选举操作程序规范;四是要增加对村委会选举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规定。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村民自治的大力推广,使我国农村基层自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暴力事件,乡镇政府的过度干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矛盾和冲突,村务公开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屡出不穷。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为找到解决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1980年代初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代表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方向。历经30多年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村庄治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村民自治的机构是村委会而排斥了党支部,发生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对立;村庄选举只举行村委会的民主选举而村党支部没有民主选举,导致村党支部威信不高等等。这些现象和情况的发生说明,有关村庄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并没有思考好、解决好。  相似文献   

5.
谢明 《特区经济》2008,228(1):126-128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在经历了20多年来的发展后,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实践中在对村民自治权实施法律救济的过程中却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的法律规定不明确;二是法律救济途径不畅通;三是法律救济程序不规范;四是法律责任追究不明确;五是诉讼救济程序难于介入。要保障村民自治权的有效实施就必须重视村民自治权法律救济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实际包括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两部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张力或矛盾,严重阻碍着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张力或曰冲突的主要表现、制约因素及成因,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取得很大的成绩,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中均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在贫困农村无人愿意担任村干部,村民自治成为空架子.为此,必须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提高经济收入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才能在贫困农村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8.
陈萍 《辽宁经济》2013,(12):48-49
要以理顺村委会与乡镇政府关系为先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以发展合作经济为支撑,奠定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以完善治理结构为重点,提高村民自治成效;以拓展功能为着力点,切实提高农村内在组织力.  相似文献   

9.
刘亮  黎珍 《魅力中国》2010,(26):99-99,95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社会资本在村民自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贵州农村村民自治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现状离真正的村民自治还具有一定的距离.信任、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等作为社会资本要素对贵州的村民自治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娟 《魅力中国》2011,(17):80-8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合理有效的村庄治理是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中确立了农村基层实行村民自治原则,村民自治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逐步从不规范走向了规范化。然而,就在农村民主持续发展的时候,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正常民主选举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因此。为了切实的推进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本文对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表现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遏制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从历史的逻辑看,村民自治组织的成长是国家政权建设推动的结果。村民自治组织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国家政权提供一套完善的制度,推行制度下乡,主要是规范村"两委"关系、建构有效的民主治理机制和规范国家行政权力和自治组织权力之间的关系,实现多元参与主体合作共治的村民自治秩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即选举不够规范、民主制度流于形式、村干部出现寻租现象等等;产生问题的根源,村委会与镇政府关系错位;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产生权利冲突;忽视人民的诉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级治理,就必须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对村级自治组织的监督;加强干部群众民主意识的培养,提高群众自我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促进了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但在实践中,又出现了新问题,如,部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村民的意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对村民委员会监督难,特别是对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委会,难以启动罢免程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面临的矛盾冲突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村民自治飞速发展的同时,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地区村委会的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村委会面临一定的矛盾冲突。文章通过对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面临的矛盾冲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地解决矛盾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实际包括乡镇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两部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张力或矛盾,严重阻碍着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张力或曰冲突的主要表现、制约因素及成因,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乡村社会逐步形成了以国家行政管制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的政治格局。乡镇政府是农村最低一级国家政权,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二者之间是“指导—协助”关系。然而,现实中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简称乡村关系)却存在着“偏离”成文法律规范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文章着重分析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偏离”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理顺乡村关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侨 《特区经济》2005,(6):279-281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将村委会明确定性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社会的经济基础,从深层次上决定着农村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因而也决定着农村村民自治的状况.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兴利除弊,搞好、搞活农村经济,不仅有利于理顺农村各种经济、社会关系,优化村民自治的运行环境,而且可以提供村民自治长期运行的物质基础.只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村民自治组织为农民办好事、办大事,不断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从而赢得村民自治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村民自治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委会的监督控制功能在不断弱化,尤其是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产生的众多社会经济问题,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中心具有强化农村党组织对基层的管理功能,推动农村党组织扁平化和社区管理制度化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西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在全国最先产生的自发阶段,到1987年开始试行村公所制度的曲折阶段,再到1995年以后村委会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广西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探索,创建出的一些民主制度、民主实现方式和民主渠道,对推进全国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