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滕斐捷 《现代商业》2008,(18):110-111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当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随着由商品短缺走向商品丰富甚至在某些产业出现商品过剩,必然要求我们去考虑如何不断的拉动需求,而要获得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必然需要旺盛的内部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则是构成内部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保持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均衡发展,才能使得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势头。本文考察了当前我国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状况,得出了投资需求畸高、消费需求过低的结论。所以,当前拉动需求的主要着眼点是在保持需求总体稳步发展的情况下,尽快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从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看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动经济增长有三架马车: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消费需求。近些年来,我国投资率和出口率不断攀升,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拉动,而消费需求却呈缓慢增长态势,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而消费需求不足的最大症结在于农民消费需求不足,这就决定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江西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近年来三大需求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消费需求的动力不足、投资需求增长的总量偏小、净出口需求的贡献为负.要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夯实消费基础,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加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扩大出口,改善外贸结构,发挥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构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协调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政 《中国市场》2013,(20):14-16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这表明我国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开始向内需型转变,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依靠消费拉动经济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动力。为此,本文从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和发展消费经济的角度出发,着力构建扩大我国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消费和社会投资的相互驱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淑芳 《消费经济》2004,20(2):50-52,56
剖析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分析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和国外需求等主要需求的走势,可以发现目前投资领域开始出现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但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仍略强于社会投资;而消费领域出现的却是政府消费率上升与居民消费率保持低位,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起伏不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需要一定规模政府投资的支撑,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前提,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应由目前的投资主导型转向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合力推动型。  相似文献   

6.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足以说明投资、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选用1978年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的31年数据,通过不同的计量经济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作用,确认了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的影响关系,为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提供了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庄建蓉 《现代商业》2012,(20):45-46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近几年三大需求对北京市昌平区的经济增长贡献来看,消费需求动力不足,投资需求结构不尽合理,净出口需求贡献微弱。当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欧债危机恶化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消费函数看我国需求疲软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彪 《消费经济》2001,17(4):52-55
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比较疲软,收入与消费的差额即储蓄越来越大,储蓄无法完全转化为投资,总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弄清我国市场化过程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疲软的形成机制,才能制定出适合目前我国国情的刺激需求的政策,充分发挥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卢彪 《商业研究》2003,(23):25-26
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以往的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三架马车共同拉动转向以内需扩张为主,而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又是关键,其中增加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收入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过分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不足,应该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导致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因素有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拉大等因素,相应地要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金汤 《商场现代化》2012,(31):34-35
<正>"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更是当前新形势下稳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强劲复苏的重要动力机制。由于我国经济多年来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增大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扩大消费的难度。2011年和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有所提升,但削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消费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儿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几年来,由于实施了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国内消费市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与投资、出口的高速增长相比,消费需求增速仍显不高。  相似文献   

13.
扩大我国消费需求的财政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汪东华 《消费经济》2006,22(6):19-21
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须以消费需求的扩大为支撑,我国要改变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针对制约我国消费需求的原因,应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加快税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财政对策,扩大我国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河南是人口大省,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消费潜力,如何有效地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入手,选取1996—2017年河南省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等基础数据,采用计算消费率、投资率、消费贡献率等指标,建立协整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对比消费、投资两种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消费需求发生了诸多根本性变化。但是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三大需求占GDP增量的比重总体上处于失衡状态,消费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开放通过FD I和国际贸易影响我国劳动力需求弹性,这意味着劳动者在面临负向冲击时工资会有较大的向下压力,从而可能造成较大幅度收入下降,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本文使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1993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开放、劳动需求弹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 I流入与国际贸易使得劳动需求弹性增加,进而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因此,为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需要完善对劳动者的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保持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18.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消费、投资于出口的三驾马车当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投资与出口,这使得我国经济的增长过多的依赖外需,这不仅会带来国家间贸易摩擦的产生,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如何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则是在这一背景下,利用199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制定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盘锦市的消费情况,研究如何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在实现盘锦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再生产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国家已经通过各项措施来努力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企业也通过开发新产品、降价、促销等措施来积极配合,并取得了一定的销售效果。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