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农业生产离不开“天时地利”,农业生产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人类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尽管现代科学技术把人造卫星送上了天,但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于天。自然灾害的危害使人们还是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代科学技术已全面进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渗透到农业这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中,对提高生产力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已占居主导地位。可以说,当今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普及推广运用的速度和水平。我国农业生产的实践也表明,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科学技术解决问题。据测算,1972—1982年,农业总产值增长量中的27%是靠科学技术的作用实现的,“六五”期间上升到35%左右,“七五”期间可能达到40%以上,到本世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栽培与阜新农业的发展张彪,戈海华农业生产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我市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正是在这“三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促进我市农业增产增收诸多因素中极其显著的一项实用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采用。一、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农业生产要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这“三靠”是在总结我国农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每一个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都使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任何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科学的组合,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的耕地而积上,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我国农业要从国情实际出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靠政策、靠科学,农业生产得到全面发展。继1979年大丰收之后,1982年取得更大丰收,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主要农产品产量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比上年增产568亿斤,棉花总产突破7000万担。1983年在严重自然灾害下,农业又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7700多亿斤,棉花总产可达到9200万担以上,都提前实现了“六五”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术界对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的研究不多,成果亦甚少。直至近些年来,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才给予较多注意,不论在文章数量还是在研究范围上都远远超过以前。现把建国以来报刊所见有关明清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的一些问题做一简要的概述,从中可窥见一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一、“农业自然灾害”概念的提出学术界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早已进行,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涉及了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探讨。只是“灾害学”这一名词的明确提出要一直拖延到80年代初。不过,灾害学毕竟还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主要是对灾害群的研究,“农业灾害学”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在这以后,许多报刊杂志仍如以前一样,依然把一些泛论灾害的论文归于农业自然灾害名目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我市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全市绿化达标和水利达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自然灾害破坏的作用。但是,人们抗衡大自然的力量毕竟是有限度的,近几年,我市农业连续数次受自然灾害的打击,不断唤起农业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关注。 一、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对我市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市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光照强,热量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在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作用下,我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加入WTO后,“三农”问题极为突出,为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黑龙江垦区农业互助保险应运而生。农业互助保险是垦区为规避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而建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财政支持农技推广的若干问题赵鸣骥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到本世纪末还剩五年时间,我国农业生产要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台...  相似文献   

10.
农业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的积极性的问题。在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下,农业生产主要是靠农民手工劳动的情况下,便更是如此。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在歉收年景,一般都重视农业,注意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而丰收之后,则容易忽视农业、忘记农民,从而导致出现农业“一年丰收,几年徘徊”的现象。在丰收以后要不致忘记农民、忘记农业、忘记农村,最重要的是要正确估量农业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未雨先绸缪,千万不能盲目乐观和头脑过热,丝毫不能满足,也不能麻痹,更不能掉以轻心。其原因:一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界气候制约大,农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容不得半点松懈。二是广大农民虽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  相似文献   

11.
充分认识建设效益评价队伍的重要性 要把农业搞上去,需靠政策,靠增加投入,靠科技。我们必须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速度,从根本上改变几十年来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逐步扩大的格局。尽快地、积极地建设一支效益评价队伍,是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三靠”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靠农业稳定基础,就是以保证农业产值和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为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靠乡镇企业、城镇工业振兴经济,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全民和城镇集体企业,使之成为全县经济的脊梁,促进城郊型经济模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保险是为了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一种保险,是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保险对防范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流动资金缺少的原因1自然因素。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农业生产的种、管、收都伴随着自然风险,每一环节出现灾害,都将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产。虽然近几年各农垦企业都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抗灾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难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垦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农业,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2市场因素。近年来由于价格体制改革以及汇率并轨,造成物价上涨过快,各类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特别是农业生产所需的农用材料价格更是突飞猛进,致使农业生产成本急…  相似文献   

15.
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几个问题杨新华一、辽宁农业发生了根本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农业生产连续四年获得全面丰收。去年,我省农业生产战胜了严重的春早秋吊等自然灾害,“两高一优”农业发展迅速,粮、棉、果、菜、蚕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在于实现“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国人最为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为“三农”问题的症结是“三弱”使然,即农业的“弱质”,农民的“弱势”,农村的“弱位”;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即农业问题要靠农业的“产业化”解决,农民问题要靠农民的“非农化”解决,农村问题要靠农村的“城镇化”解决。  相似文献   

17.
《农业协定》将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划分为“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鼓励各国减少对农业的价格干预和贸易扭曲的黄箱措施,尽量采取与农业生产“不挂钩”的收入支持和其他绿箱措施。我国目前使用的绿箱措施只有6项,分别是政府一般服务、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国内粮食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环境保护计划和支持地区发展,旨在通过转移支付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措施是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措施中最缺乏的。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保险的必要性首先,农业的基础地位极其“弱质性”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农业需要一种为其提供灾害损失补偿的风险保障制度。农业不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但是作为“露天工厂”的农业,其生产容易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而遭到破坏。贵州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每年因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数以万计,加之长期以来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致使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生产条件脆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贵州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全省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和农业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农业大国,探索农业自然灾害的规律,研究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加强农业保险,对于扭转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地位,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除农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对于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20.
毕节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山区,总面积中山地面积比重较大,农耕地田少地多,主要农作物品种有玉米、小麦、水稻、洋芋、大豆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烤烟等经济作物。长期以来,由于受农业生产条件差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迟缓。 1988年毕节成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全区围绕建立“粮食一人口一生态”良性循环的目标,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综合治理,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