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是新农人     
<正>当眼下的"新农人"不再"新",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而现代的农世界。艾格农业黄德钧先生认为,与传统农业相比,资本、从业人员、生产经营方式有创新,以资源、信息和生态等新观念为主导,这是新领域,网络上称为新农业。既然有新农业,相对应地,也有自诩或被称为"新农人"的一个群体。"新农人"是谁?谁又能成为"新农人"?@成都纳雅山庄的微博有言,"新农人就是带着生态自觉的激情或  相似文献   

2.
正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嘹亮号角,一批返乡青年群体正在悄然涉猎"三农"领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他们被称为"新农人"。"新农人"采用现代化经营理念、关注农业全产业链、通过新媒介开拓农产品销售网络,他们了解生态、注重品质、懂得营销、善于沟通、极具创新和创造力。然而,北京甜利农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杜鹃并不刻意把自己归入"新农人",她说:"我仅仅是做好了自己应该做也想做的一点事。"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而随着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加快普及,在广袤的中国乡村,一个高度依赖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新型农业从业群体正在出现,学术界将其称为"新农人"。新农人既包括本地农民、返乡打工者,也包括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一个农三代,对于新农人这个名词有很多诠释,有说我们是农业生产者、农产品流通者、跨界的投资者,也有说我们是传统农业的颠覆者和升级者。我认为,新农人就是我们国家未来农业的缔造者。"江西橙王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培坤这样定义自己的职业。和唐培坤一样,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新农人"行列。从最初从事农业到发展农产品电商,  相似文献   

5.
<正>"新农人"是近年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群体。有人说,"他们是传统农民的颠覆者和升级版"。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知识储备丰富、观念更新颖,敢闯敢干。他们主动选择土地,而不被土地束缚,他们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他们有理想有激情,对"三农"事业充满了情怀,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转型注入了新元素和新能量。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新农人"群体培育恰逢其时。新农人创新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不是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聚焦和服务于新农人群体,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为全体新农人会员服务,尽其所能协助解决一些困难与问题。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成立新农人创新与发展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凝聚和服务好更多的新农人群体。成立这个专业委员会,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育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农民教育培训始终围绕"三农""三生"以及"五大振兴"需求,以"围绕农业转、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科技连两端、共育新农人"为育人理念,建立起农科教协同发展(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为我国热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眼下,在农村,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农民"调整结构";而农民最头疼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是好事,农民为什么会头痛呢?因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对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地方政府若任农民盲目的"赶行情"、"跟大户",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果地方政府对市场也很生疏又代替农民拿主意,"让你调你就调",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或新的"产品卖难"。这两种结局都会让农民提起"调整结构"就心有余悸。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就是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政府决策如何相互调适的问题;所谓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则是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两个矛盾分别对政府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二、在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新农人”是新时代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新农人”队伍发展壮大能够有效托起农业、繁荣农村、带动农民,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像魏巧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做有情怀、懂科技的新时代“新农人”。5月25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调研“三农”工作时强调,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要有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农人”。扬州在“新农人”数量、质量稳步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的同时,不可否认还存在知识结构单一、技术运用手段传统、要素保障不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人”队伍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的百香果又迎来一个丰收年。近日,走进武平万安捷文村百香果育苗基地,"新农人"王炜正借助直播平台给粉丝推荐武平百香果。"直播这块,平均下来一个月大概有100多万元的成交额。"王炜说。  相似文献   

11.
农民需要新“农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农会.一些人头脑中马上就会出现以下场面:梭镖、火把、斗地主、分田地。然后这些人就被自己的幻象吓坏了,惊呼:建立农会还了得?!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农会原本是”农民民间协作组织”的简称,不仅可以协作农民生产、交易、学习和娱乐,而且还会教农民依法维权,使社会稳定有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会! 农会只是在革命年代才与革命相联系。在今天全民上下奔小康的征途中.农会则将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一把金钥匙。 为了有别于历史上的以革命为主导的农会.我们把新兴起的农会叫做“新农会”。“新农会”包含了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化、信仰等方面一切有序运作的民间团体。 看来.从“三个代表”的高度.与时俱进地看待“新农会”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我们要从蓬勃的现象、鲜活的实例、国外的经验、有疑问的探索和专家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告诉农民朋友,这种“新农会”是怎样的一个新事物。  相似文献   

12.
"新农人"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很强互联网思维及创新思维的新兴群体,其出现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但新农人的成长仍面临新农人自身、农产品、互联网等诸多瓶颈制约,为此,本文就如何化解这些瓶颈以期更好的促进对新农人培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微天下     
三农直通车【新农业发展趋势:未来5年是农业并购黄金期】2月4日,艾格农业创始人、食品行业咨询专家黄德钧、新农商学院创始人、新农人联盟发起人辛巴做客中经在线访谈。围绕“新农业与新农人”的话题,专家们解读了新农业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新农人们在投资农业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声音     
融资上市跟我们新农人关系不大,踏踏实实生存发展是正根。随着资本关注农业,很多新农人被资本绑架,整天做策划,做方案,到处忽悠,最终什么事都没有做成。新农人应该静下心来做产品,做基地,做团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新农联创(北京)农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毕慧芳互联网和农业的碰撞,现在来看仅仅是一个开始。褚橙、柳桃这样成功的营销案例,从营销上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在未来非常长的时间之内,不管是生产者还是经销商,还是渠道商,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育市场上。  相似文献   

15.
<正>"新农人"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词语,什么是"新农人",各方说法不一,定义还需继续探讨,本文仅就新农人现象谈些看法。"新农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表明,当国民经济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时,就会出现国民的休闲性消费,乡村旅游就会相应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农民科技培训》2013,(7):26-26
作为农广校的"新兵",教学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邵文涛深刻感悟到:"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为集体贡献出个人的力量,使集体因个人的努力而优秀才是个人最大的成就感!"工作中,他将自己的成长和农广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因个人的努力使农广校学员进步作为自己最大的成就。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在基层从事农业工作,与农民打交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因为基层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闹。可是邵文涛却不这么想,他经常说":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最终要看农业是否现代化,农业能否现代化要看农民能否职业化,农民能否职业  相似文献   

17.
农时不等人,各地要抓紧做好春耕备耕"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农民和农民工仍占人口相当比例,14亿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中."2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农时不等人."  相似文献   

18.
正翟超群,1982年2月出生,江苏金湖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就职于昆山市农业农村局。他始终专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技推广工作,在"新农人"的教育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任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站长、农广校负责人、高级农艺师。  相似文献   

19.
<正>种粮不划算,种粮不赚钱,是农民的感慨和焦虑,也将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粮食生产稳定,饭碗能不能端在自己手里是个问题。同时,由于传统农业"很苦很累",年轻人都不愿意回乡种粮,种粮"后继无人"成了老一辈农民的担忧,指向的是同一个问题。可见农业发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农业发展何去何从,提上了议事日程。毫无疑问,用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必须发展现代化农业,实行规模化种植,一方面降低劳动强度,使人愿意从事农业,另一方面要让种粮的能赚钱,才有人愿意投资农业,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烈日、脚踏实地,成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农民称他们为"活财神",他们称自己为"农保姆"。他们的待遇普遍不高,他们的付出却一点不少,他们就是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农技员。吉立斌,海南三亚市吉阳镇的编外农技员,在由农业部办公厅发起的"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中,他凭借扎实的工作和农民的好评脱颖而出,记者有幸对其进行采访,让我们一同近距离了解他的工作与生活,体味他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