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就借鉴西方居住区理论在亚洲创造性地拟定了一套新镇发展模式并开发了23个新镇。经历了"邻里组团中心"、"棋盘式"模式之后,新加坡以榜鹅新镇为试验点开创"21世纪新镇"模式。榜鹅21世纪新镇在继承"田园城市"思想的基础上,汲取新城市主义的TOD模式和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以分层TOD为构架建设景观基础设施,在社区层面全面实践生态策略与技术并普及群众环境意识。学习总结榜鹅21世纪新镇模式的先进之处对我国新城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蒋剑虹 《东北之窗》2011,(15):29-31
未来大连城市到底该如何发展?65平方公里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给出了最智慧的选择。大连市副市长曲晓飞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大连市向高端化迈进的目标:我们要把生态科技创新城放在世界大环境去理解,用世界未来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设计,建设生态环境一流、人居环境一流、商务环境一流、聚集人才能力一流、产业水平一流的示范区,给世界提供一个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专利知识产权体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文章论述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应重视专利战略,建立专利制度,赢得未来发展先机。  相似文献   

4.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近期就台湾的科技业发展,发表了个人的看法,指出台湾科技业发展存在着三大隐患。他认为:第一,台湾的科技业是科技生产业,但却不长于技术的突破,不长于行销、不长于开拓新市场,可以说是畸型的发展,不是健康的发展;第二,台湾不论是大投资人或是一般投资人,从十几年前不了解科技业,到今天不恐惧,却以急功近利的心态竞相投资进入科技业,忽略了科技业需要长期的耕耘,并有高风险。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不对的;第三,台湾在科技的运用程度上还处于第三世界的水准,科技运用的落后是大隐忧,这种没有规模的内销市…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内新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以及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基础,揭示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不足和短板,提出宁波市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对策建议:做好顶层设计,重视未来产业布局;加强组织领导,以项目为载体,着力关键技术突破;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向国际一流迈进;强化数字创新赋能,提升新材料研发降本增效,加速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1,(14):73-74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21世纪的中国企业,不能以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为满足,而应追求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营销观念.我认为以下新观念应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7.
<正>台湾绿藻公司本着关怀大众生活及造福人群健康的理念,集合抗癌专家董大成博士、台北医学大学创办人胡水旺、徐千田先生等医学界团队,以及黑松、资生堂、奇士美公司等企业,共同创立于1964年,迄今50年历史,是台湾第一家大规模绿藻专业制造商,更是开创台湾成为绿藻生产基地的先驱。创厂之初,为了确保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别聘请日本德川生物研究所藻类权威—武智芳郎博士来台技术指导,用心严选优良藻种并坚持采用户外清净培养方式,再加以专精的技术,配合严密质量管控,生产出世界水平的顶级绿藻产品,每年定期送至日  相似文献   

8.
余世猛 《开放导报》2007,(6):113-114
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力量,市容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而人文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迎办世界大运会为契机,按照21世纪水准、后现代化理念谋划新龙岗的未来,龙岗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加强"人文龙岗"建设的新举措、新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而知识创新又是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每一步的成就,都离不开知识创新.为此,台湾朝野也取得了共识,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决胜21世纪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国际上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正在深化,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从国内来看,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党的十八大要求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八届三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新区》2013,(7):19-19
近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的“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座谈会”在成都高新区召开。火炬中心主任赵明鹏、副主任杨跃承,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深圳、西安、成都高新区等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单位主要领导,中国科学院、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专家等有关人员出席会议。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单位结合科技部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分别就自身园区发展经验、一流园区建设思路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建议进行交流。中科院、长城所的专家就创新创业、天使投资、企业培育、创新生态、产业集群及未来机遇等提出了新的观点。赵明鹏通报了全国高新区的近期发展情况,就一流园区试点单位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找准战略定位,明确建设目标和途径,不断丰富一流园区建设内涵、提升档次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民族产业被外资并购整合并非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一流的企业,一定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无可复制的核心技术的企业,而期望通过被跨国公司并购而取得企业长远发展的观点,必定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幻象近日,龙永图先生在“2006中国企业创新高峰会”上提出“中国企业应该争取被国际整合”的观点。他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转移明显加速,这次大转移不是整个产业的转移,而是产业的某些环节的转移,这就形成了连接世界各国的跨国生  相似文献   

13.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历史就这样也给了海淀区社区建设一次机遇,它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社区服务“软件”。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区社区建设都紧紧盯着一个目标:世界一流。一流意识所谓一流,首先是一流的意识。21世纪中关村的发展,不仅要带动北京,而且要带动全国,目标是世界一流,它标志着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自然环境、交通环境、通讯环境、法制环境、教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12,(11):16-17
华顿经济研究院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上海新四中心”的研究报告认为,上海的下一步发展,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对标2030年的世界格局,把上海建设成世界一流水准的经济中心、科教中心、文化中心和医疗健康中心,成为21世纪的世界一流城市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在石油价格暴涨暴跌,汽车尾气排放升格为环境污染第一元凶的21世纪,汽车发动机和动力燃料工业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就是"燃料电池发动机"替代常规汽油的能源科技大变革。"氢燃料汽车"或说"氢汽车"将成为主流。2000年的4月10日,世界上第一台燃料电池摩托车在台湾面世,标志着中国人开始加入这一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科技的竞争。而在此前,当环境保护已成为推动全球资源重新配置、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可持续发晨的重要力量,几乎所有的世界大汽车公司都在开发自己新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知识经济、电子商务、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经济趋势及两岸经贸关系的现实表明,海峡两岸未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台湾也只有加强同祖国大陆的全面合作,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构成了移动通信企业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移动通信企业要想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不断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建立世界一流移动通信运营企业"的战略目标,并致力于积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经济是大势所趋。南通市海洋自然资源丰富,海洋文化独特,发展海洋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几年,南通市临港工业发展迅速,渔业经济稳步发展,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发展海洋经济成效颇丰。但海洋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贡献率较低,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出现失衡等问题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南通市应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实现"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转变。文章对南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素芬 《北方经济》2007,(3):146-147
人类已迈入21世纪,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成为时代潮流,不可逆转。创建学习型企业,造就学习型人才已成为企业改革、发展所必需。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2):I0019-I0020
通信信息产业的发展之快就在瞬息之间。天津移动公司意识到.朝阳产业的快船是不会栽上一个没有核心能力的企业前行的。天津市五大战略举措的提出与中国移动创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不谋而合.也给天津移动带来振奋的讯息。因此,抓住机遏,加快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天津移动创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重要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