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企业并购的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影响力。在企业并购之前,要考虑到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绩效的影响,从而选取最能提升企业效益的融资方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中,对于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发现了上市公司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选择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融资约束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上市公司规模扩张和产业带动作用的重要因素。以现代企业融资理论为基础,通过将农业上市公司与非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横向比较,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但依然面临较强的内部融资约束与信贷配给;农业上市公司在股权市场上的融资比重并没有显著增加,与承担的风险相比,股东收益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3.
那薇  杨娅婕 《特区经济》2010,(11):138-139
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融资次序正好相反,我国上市公司优先选择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内源融资。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逆向融资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上市公司逆向融资行为理性化回归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彭卉  曾德科 《特区经济》2010,(11):124-126
融资行为决策问题对企业的价值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企业的融资行为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焦点,本文选取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数据研究其融资行为,将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来进行分析,得出因此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顺序依次为股权融资、短期负债,内源融资、长期负债,应付债券。  相似文献   

5.
董粼 《新疆财经》2005,(4):72-74
对企业而言,可供融资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包括内源融资、债务融资和股票融资。按照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上市公司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然后考虑债务融资,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悖论”的存在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发展和体制上的原因,在我国,银行主导型的融资体系给企业带来了一个从单纯政策性借款融资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相结合的资本结构转变的机会,而其后市场公司型的融资体系使得外部股权融资又上升到值得重视的地位。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对企业债的重视程度不够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还不充分。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还是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本文采用Logit模型,先找出了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基本因素,然后分别检验这些因素对公司融资模式的具体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留存收益占所融资金比例较高,而且越是基本面好的公司就越倾向于留存较多的净利润作为资金供给的内部来源。我国上市公司直接融资主要源于外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所占比例极少,而间接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虽然公司的外部股权融资意愿较强,但其融资程度主要受到融资能力和政策规定的限制。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规模偏小。  相似文献   

7.
运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融资结构特征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虽然融资结构特征体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依赖性,但企业并不具有股权融资偏好。我国农业企业融资行为基本吻合融资啄食理论的"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偏好顺序,融资偏好与融资结构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背离现象。  相似文献   

8.
同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门庭若市”相比,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规模较小,徘徊于低水平均衡的陷阱,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的扭曲状态。这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次序“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相背离。本文指出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研究了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进而对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于那些依赖外部融资来成长的企业而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企业的成长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企业的规模扩张。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对我国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崔迎科 《改革与战略》2013,29(4):64-68,82
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不完全契约融资结构理论认为,企业专用性资产投资应与股权融资正相关。文章利用我国74家农业上市公司2002—2010年面板数据实证证明:农业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与债权融资比例显著正相关,且资产专用性与内源融资比例是负相关,从而得出与已有理论分析相悖的结论。其原因在于:我国大部分农业上市公司和银行控股股东都是国有性质,在经营期望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形成了银行对企业信贷的套牢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资本结构又称融资结构,是指资产中各构成项目之间的比例。上市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内源外源两个融资渠道,其中内源融资是指利用企业的自有资金和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则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以股票或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间接融资则来自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公司资本结构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以及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以公司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上市公司必须重视企业资本结构配置理,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公司业绩。本文通过对国际企业资本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上市…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再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冲动心理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然而,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企业纷纷注重内源融资和把债务融资作为外源融资首选之时,我国的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对股权再融资的极度偏好。但股权再融资的扩张并没有带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同步增长。文章从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的角度,阐述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袁欣  邵子瑄 《特区经济》2005,(1):154-154
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金来源之间的比例关系。目前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上市公司)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企业自身的留存盈利和折旧进行的内源融资,另一种是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外原融资。根据梅耶斯等人提出的融资优亭理论,企业的融资优选顺亭常常是:①挖掘企业自有资金。企业最先考虑的是从现金账户中提取现金,其次是考虑短期投资的变现;  相似文献   

14.
商业信用:基于企业融资动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谭伟强 《南方经济》2006,(12):50-60
商业信用是企业从外部市场进行短期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至200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外部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与企业规模、财务杠杆、销售增长率以及国有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短期银行借款比例以厦毛利润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发现表明,在我国目前所处的融资环境下。商业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与银行信贷相比。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融资比较优势,作为提供商业信用的企业,对客户的经营状况等信息的了解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赵祥 《南方经济》2009,(8):26-38
本文利用我国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29个产业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于特定行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行业样本范围内,专业化集聚效应对企业资产规模扩张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多元化集聚对企业成长几乎没有影响。在分行业分析中,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基本原材料和装配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资源依赖型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而多元化产业集聚对所有行业中的企业成长都没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在资源依赖型行业中甚至不利于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国外现代融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序:首先是内源融资,即留存收益,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权融资成本、公司经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生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M定理为基础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资本结构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债务融资的作用、企业融资的先后次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等方面的分析,对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无序、融资决策失当等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是:尽可能利用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应以间接债务融资为主;股权融资要慎重。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下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特殊的股权结构,同一种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这种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本文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1992年度至2003年度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在目前的二元股权结构下,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具有股权融资的偏好,其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内源融资”。  相似文献   

19.
昌忠泽  李汉雄  毛培 《改革》2023,(6):105-125
利用我国A股2 563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218个城市的地方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并没有导致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上升;非国有上市公司通过调整其融资结构有效弥补了政府债务对其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表现为政府债务扩张时银行借款下降,股权融资和内源融资增加,而国有上市公司不受债务挤出影响,表现为债券融资上升和内源融资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城市和政府债务结构异质性;另外,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挤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期限特征,即短期借款下降,而长期借款上升。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数据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掏空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投资者保护对掏空风险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与国家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私人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掏空风险更高,因而融资规模显著高于前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越小,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融资规模越低;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越小,因而上市公司融资规模越低;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越能起到抑制掏空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