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决定自2005年7月21日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拉开了第二次汇改的大幕,此次汇改放弃了以往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的机制,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我国汇率向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浮动汇率制度的形成,使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外汇市场也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对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研究,通过引入人民币汇率即期市场Hurst指数,估计汇率市场Hurst指数,并依据Hurst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的特征,采用基于R/S分析的赫斯特指数作为测算方法。我们选取样本区间为1994年1月到2011年5月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月平均价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为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价的赫斯特指数为0.83。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外汇市场有明显的分形结构,并具有时间序列连续性,这对有效市场理论假说的不足之处有补充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元指数、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指数等问题作了一些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编制人民币指数、计算实际有效汇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不适用于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美双边贸易权重也不足以让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汇改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在人民币汇率体系中也不具有代表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计算并公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弥补用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替代人民币汇率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汇率的市场化特征日益显著,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成为常态。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以及黄金价格之间高度相关,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美元持续走强,将影响人民币汇率和黄金价格走势。本文基于时差分析法判断美元指数、黄金指数、CFETS指数对人民币汇率的先行、滞后或同步关系,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动态关系,结合汇率制度以及当前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实证结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11年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势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前稳后升,处于历史高位,已进入均衡汇率区间,主要受欧美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影响的特点。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基本稳定,小幅升值,波幅增大;有效汇率则先升后降,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依据分形理论,利用重标极差分析法实证计算了我国A股的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的Hurst指数,实证结果表明,沪深两市三指的时间序列是混沌时间序列,具有分形结构,股指的时间序列具有长而有限的"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创业板指数的影响,利用GARCH(1,1)模型证明了人民币汇率与创业板指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再引入VAR模型,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只在短期对创业板指数有显著影响,长期影响不显著,最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