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西方最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在我国,经济学者和经济政策制定者大多知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及其"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但通读过《国富论》的人并不多,读懂过《国富论》的人更少,更有人声称现在读那些过时的东西已没什么用了,应弄点最新的。稍有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的人都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思想家总会留一些有待后人解释的谜。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大师在为我们留下经济学圣经的同时,也留下若干“疑案”, “斯密之谜”就是其一。“斯密之谜”也称“斯密难题”或“斯密悖论”,即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倡导利他主义伦理观,同在《国富论》中主张利己主义利益观的矛盾。亚当·斯密充满智慧的思想之谜,经济学界在他去世后的200多年间争论不休, 这或许是后人对他的思想理解有偏差,或许是大师受时代限制提出了一些自己未解决的问题。但解开这些谜团,则是斯密弟子梦寐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代晓雪 《云南金融》2012,(7Z):91-92
<正>当今人们所亲眼目睹的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两类人,即10亿最富有的人和10亿最贫困的人造成的。——纳菲斯·萨德克财富和贫困是每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它微观上涉及个体分配的公平性,宏观上关系到社会的持续稳定。而历任经济学家们都在寻找一条通往富裕的道路。从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到20世纪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从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到以乔治·吉尔德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每一次经济理论的发展都为实现经济的进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新鲜问题.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提出:"就一国的繁荣而言,最明确的标识是居民人数的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37年,凯恩斯在《人口缩减的若干经济后果》中分析认为,人口增长由于促进投资而促使经济成长.  相似文献   

5.
魏平  赵崤含 《金卡工程》2010,14(4):276-276
亚当·斯密是英国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他于1776年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巨作。该书的核心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该思潮被人们形象地概括为:看不见的手原理。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的阐述,来分析探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梁晓姗 《金卡工程》2010,14(6):352-352
自《国富论》问世,斯密开创了古典经济学模型,在自由经济模式下,人人出于利己之心都将努力工作、合理经营,使资源最有效的利用,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最终达成一致。本丈从斯密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入手,结合他之前学者的经济理论,寻找斯密的“利己主义”思想来源,看看斯密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7.
一、西方经济学"经济和谐思想"之述评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自利的经济行为.斯密在《国富论》中,用利己心研究了人们互通有无、相互交换的倾向.他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源动力来自于利己心(即经济人假定),这种利己心和动机作为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张婷 《上海保险》2013,(8):60-61
经济学的历史其实很短,只有200多年。1776年,一位叫亚当·斯密(1723年-1790年)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世人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相似文献   

9.
叶星  李井奎 《金融博览》2021,(15):20-21
1776年3月,被奉为经济学开山之作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在伦敦出版发行,它的作者就是被后人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斯密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把这部厚厚的著作寄给了他的好友、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此时的休谟早已缠绵病榻多日,事实上,在这一年的夏天休谟就与世长辞了.但即便如此,休谟一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完全不顾及自己那虚弱不堪的身体.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是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精辟论述。他把市场比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意味着这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发调节市场上无数个体的经济行为,推动和优化资源配置并有效利用资源,为社会积累更多财富。由此"看不见的手"这一说法被广为流传。财政部参照亚当·斯密的比喻,提出"管理会计,摸得着的脚",自觉调节着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等细分组织,为企业整体创造财富。"看不见的手"和"摸得着的脚"的形象寓意,恰当地说明了促进企业发展调节方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经济学领域还是在会计学中,收益都是最受关注的重要概念。因为20世纪5O年代以后,会计理论家协调经济学和会计学上的收益确定观点的尝试,不仅给了后者以新的理论基础,而且使会计技术方法与更完善的会计理论一致起来。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认识事物所处的立场往往是不同的,他们提出的关于事物的理论也就难免不发生差异。然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认识会计学收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完善会计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是大有益处的。一、经济学收益从历史上看,收益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中。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长",后来的经济学家大都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大多数古典主义,尤其是艾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将"财富的增长"这一收益观引入企业,提出了区分"实体资本"和"增  相似文献   

12.
一、绿色责任是生态文明观照下的公司社会责任思想演化的必然落脚点公司社会责任是人类文明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对企业的一种期望和要求,涵盖经济责任、慈善责任、伦理责任和环境责任四大内容。其思想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国家最初的企业并没有社会责任的意识。其存在仅仅是为了赚钱。古典经济学的诞生,有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它将企业的功能几乎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认识较准确反映了在经济发展初  相似文献   

13.
国学的两大流派对国人影响至深:儒家思想主张"干预",提倡通过规则与程序影响人的行为;道家思想主张"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今我们所奉行的经济金融及投资思想,其实也抹不掉孔孟和老庄的思想痕迹. 现代经济学也有两大特色鲜明的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增长;以米塞斯为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崇尚"自由"市场,支持不受干预的市场经济.再具体到投资策略,两种主流思维也被不同的投资者奉为圣经:巴菲特倡导价值投资,主张通过长期拥有价值股票而"被动"获得收益;以索罗斯为代表的货币投机思想,则提倡利用羊群效应逆市"主动"操控而制胜市场.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人类主体有目的的活动支配,由此经济学的研究与人的心理分析具有天然的联系。本文以期从经济思想的演化中,即从早期的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到现代的凯恩斯主义,再到当代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融合,来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观点四则     
《金融博览》2011,(7):38-39
1陈志武: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刊文,就张维迎教授《反思经济学》中对经济学数学的批判进行了反驳。陈志武认为,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出现经济思想,但经济学的出现却是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16.
代晓雪 《时代金融》2012,(20):91-92,95
<正>当今人们所亲眼目睹的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两类人,即10亿最富有的人和10亿最贫困的人造成的。——纳菲斯·萨德克财富和贫困是每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话题,它微观上涉及个体分配的公平性,宏观上关系到社会的持续稳定。而历任经济学家们都在寻找一条通往富裕的道路。从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到20世纪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从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到以乔治·吉尔德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每一次经济理论的发展都为实现经济的进  相似文献   

17.
1 经济增加值 1.1 经济增加值的起源. 经济增加值是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不断发展的结果.在1777年作为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就对经济利润有所阐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经济利润:"按现行利率扣除资本利息之后,所留下的利润可称经营或管理收益"..  相似文献   

18.
陈雨露 《金融博览》2009,(15):28-29
南海泡沫留下的教训远比荷兰郁金香危机深刻得多。如果不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人们也无法理解南海泡沫。南海公司成立于一个天翻地覆的年代,今天我们称呼它为”工业革命”。现在列出一份简短的名单,他们全部属于那个时代;现代理论物理学创始者、微积分的奠基人牛顿(英);经济学奠基人、《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英);  相似文献   

19.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值得我国经济学界庆祝的好事,尤其是希望通过学习现代经济学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学子们都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这套文集不仅让我国的经济学界有机会较为系统地了解一位当代经济学大师的贡献,而且,也将使得我国的经济学界有机会了解到一套以新的范式构建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6卷本《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值得我国经济学界庆祝的好事,尤其是希望通过学习现代经济学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学子们都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这套文集不仅让我国的经济学界有机会较为系统地了解一位当代经济学大师的贡献,而且也将使得我国的经济学界有机会了解到一套以新的范式构建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