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既是对我国政府责任的应然理解,也是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片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逐步富裕,在精神享受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如何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文化惠民,成为当前文化建设一个的课题,因为文化惠民直接关系着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规范的考核体系,加大经费投入,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设施和经费问题,制定和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申出现的突出问题对策,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实现十二五期间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晓敏 《商》2013,(19):368-368
农村作为建设生态文化的重要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生态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加强建设农村生态文化,能够有效实现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本文从生态文化概念入手,强调了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策略,旨在加快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一项战略性决定.固原市地处边远贫困地区,市场环境薄弱,经济条件较差,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才具雏形,要大力发展我市农村文化产业,还要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综合素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农村文化市场;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培育发展我市农村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良好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天杰 《商业时代》2007,(33):60-61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这一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我国应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方面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三农"工作的关系,同时应建设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乡风更加文明,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和维护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面临的若干困境,并有针对性提出了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战略任务。这个任务的提出表明,党比以往更加注重文化发展问题,更加重视文化发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大发展,全国上下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对农村金融机构文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出与加深。金融机构文化是作为金融制度以外的,对正式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拥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对促进正式金融制度更加完善与良好发展的一个文化项目。它是现代农村金融机构用和谐文化凝聚力量,更加先进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0.
赵伟  孙海军 《中国市场》2007,(40):80-8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破解"三农"问题的治本之道。廊坊市应该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新兴工业化、增加投入入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解除农村发展束缚、消除歧视、推进基层民主入手,改革和完善农村制度;从加强农村教育、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抵制不良风气入手,繁荣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的文化产业将要迎来一个飞速发展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怎样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本地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阳谷县打造东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乡城市文化品牌,目的是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强县,进而以文化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2)
农村居住环境相对封闭、村民消费水平低下、文化层次的参差不齐阻碍着农村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手机媒体的方便携带、互动性强和信息获取快等优势有益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潘尔春 《中国市场》2010,(52):157-157,15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描绘出了新蓝图,顺应了亿万农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的文化产业将要迎来一个飞速发展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怎样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本地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阳谷县打造“东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乡”城市文化品牌,目的是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强县,进而以文化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够迅速改变传统农业中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方式和成本,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能极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信息网络普及与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的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农村,用快捷的信息服务农民,以农村信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应如何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加油助力.  相似文献   

16.
浙江、四川农民市民化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市民化,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实现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要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并使他们在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融入城市,成为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7.
张春霞 《商》2013,(12):240-24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扶持,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问题仍就突出,农村文化供给存在严重不足和供给效率低下,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本文从政府职能、供给体制、内生机制、农村文化产业、农村文化交流与传承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借此建立责任分明和功能完备的农村文化供给体系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和保障农民的文化权利,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董涛 《中国电子商务》2014,(10):272-272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是广大人们群众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构建小康社会的蓝图。因此,要想大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加大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就要求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全面、细致的理解和解读,努力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解析,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1):55-56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四川省农村文化设施现状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居民缺乏多样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导致农村居民对文化娱乐设施的满意度较低,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有效组织、积极引导,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让农民满意,实现农村文化事业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文君 《中国报业》2023,(11):252-253
农村社区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公共文化与社区治理的经济纽带效应、民主效应、服务效应和城乡融合效应上存在着内在关联,因此,应厘清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矛盾,宏观上重视供给侧改革、中观上升级服务业态、微观上创新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