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旅游景区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始终是一个难题。从分析人文旅游景区发展的环境入手,结合运城关帝庙景区的旅游产品现状,借鉴宋城和清明上河园两景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人文景区旅游产品设计必须深挖文化、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跟文化演艺的结合,走主题化、参与性、体验型相结合的路径,才能设计出消费者喜爱的旅游产品。从而促进人文旅游景区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芳 《中国集体经济》2007,(33):105-106
在体验经济形式下,金华的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应该进行合理化整合.文章对整个金华道教文化之旅的产品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行进着的过程,这样经过合理化的整合设计后的旅游产品,才是一个真正能让旅游者参与体验、认知并获得强烈满足感的道教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基于惠安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制作调查问卷,主要以惠安当地的游客为调查对象,从旅游认可度,旅游产品偏好,旅游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各个要素应用spss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且设计惠安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惠安文化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杨瑞 《中国集体经济》2014,(21):149-150
分析重庆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的独特优势,选择以旅行社开发为主,按照产品设计要紧扣时代脉搏与需求、突出会展旅游资源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开发原则,设计文化体验型、休闲购物型、都市观光型、节庆娱乐型等重庆会展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5.
重塑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旅游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旅游业已成为湄洲岛的支柱产业,但是与湄洲岛迅速增长的旅游消费相比,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产品的种类相对单一,满足不了消费市场的需求,必须重塑湄洲岛旅游产品,开发具有湄洲岛特色的旅游产品组合模式,即项目重塑模式、空间重组模式和要素重组模式.  相似文献   

6.
民族村寨旅游体验型产品设计的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群慧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78-181
文章从旅游心理学的感知觉、情绪情感等理论角度,阐述民族村寨体验产品设计的心理学依据,在理论层面上探索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的要素、方法和心理学理论在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最后提出民族村寨旅游体验产品设计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内核,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离不开文化的包装,它的竞争核心力取决于它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强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景观方面的物化,而且重视民族文化在旅游产品的设施、服务等要素中的体现,强调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整体上的地域文化体验,以地域文化的整体优势和具体的民族文化景观及渗透在设施、服务中的民族文化审美来吸引旅游者.  相似文献   

8.
刘定惠 《特区经济》2023,(1):115-118
文章首先从宏观角度阐释了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理念与体系,认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理念主要包括全生态、全要素、全产业、全时空、全社会、全科技六个方面。全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包括内部组合产品和外部复合产品。其中,内部组合产品又分为核心产品、辅助产品和外延产品;外部复合产品包括城市—乡村旅游产品、景区—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乡村旅游产品。其次以黄石市沼山村为例,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从微观角度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旅游产品体系。本研究对推进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以渔猎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文化,为开发民族旅游演艺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以体验经济理论为指导,在介绍赫哲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赫哲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的设计思路,旨在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发赫哲族旅游演艺产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文化旅游具有创意性、科技性、体验型等特点。本文构建了文化创意的旅游开发模式、文化依托的旅游开发模式以及文化体验的旅游开发这三种模式,并提出了区域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赵志峰 《魅力中国》2010,(6):30-30,26
在生态旅游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草原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草原旅游产品竞争也日益激烈,本文从体验的相关理论出发,以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传统节庆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对于繁荣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乡村旅游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旅游产品创新,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文章着力探讨了乡村旅游如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开发“传统节日”项目,并打响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品牌,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俗旅游:甘南旅游的活力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刚强 《发展》2005,(12):57-58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竞争、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旅游产品要素的逐步整合,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敦煌热、藏学热、民俗热和生态热四大主题,随之开展的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也是如火如荼.在这场"热力大赛"中,甘南州夏河县,这个常住人口仅仅7.8万的小县,却以其浓厚的藏族风情和神秘的藏传佛教的氛围,广阔肥沃的草原和洁净静谧的环境吸引着旅游者好奇的目光,成为藏学热,民俗热和生态热三位一体的旅游热点.  相似文献   

14.
蒋巍 《新西部(上)》2010,(7):50-50,34
本文介绍了旅游型新农村的概念、特征、发展现状。并对旅游型新农村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观光型模式;体验型模式;综合型模式。只有体现农村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才能使农村旅游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熊莎莎 《魅力中国》2009,(18):160-161
本文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简单阐述,在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之后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开展了对乡村旅游体验性设计的探讨,最后围绕着体验性这一特征从四个方面对体验型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提出了相应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陕西旅游产业的角度,将旅游文化产品创新看成是一个多要素、多行业相关联的复杂的集成系统,通过文化旅游创新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区际联合和空间集群的重组和构建,探索陕西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组织与管理的支撑体系,以促进陕西乃至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从而变旅游资源优势为旅游文化产业优势,提升陕西旅游文化产品创新的竞争力,提高其综合效益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从阐释文化、旅游产品与藏区的基本概念入手 ,在分析甘南藏区文化旅游资源突出优势的基础上 ,针对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设计了三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旨在以点带面 ,促进藏区文化旅游由潜在的资源优势向现实的产品优势转化 ,从而推动整个藏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分析、判断,在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农业旅游产品在开发思路、方向等方面应注意把握的问题,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个中心,从资源与市场、独特性与共性、时代性与民族性、人与自然、观赏与参与等五个层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解析阐述。  相似文献   

19.
桂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世界服饰文化的宝贵财富.桂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明显: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观赏性强,民族性和地域性突出,原始性、 历史性和艺术性清晰.桂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较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审美价值、 体验价值和科研价值.桂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设想: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设计开发具有桂西北民族特色的旅游服饰文化产品;深层次开发体验型旅游服饰产品;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宣传民族服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从民俗和文化内涵的角度进行开发,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已成为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曾强调指出:应加快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晶是旅游目的地为旅游活动中的购物者,提供富有当地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和具有工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