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学术年会已经开了三天,很快就要结束了。这次年会改变了以往宣读论文的形式,专就“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会议期间,钟甫宁、戴思锐、韩俊、陈彤四位专家分别就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背景、指标体系、政策措施以及发展县域经济中的城乡统筹问题等四个专题作了十分精彩的主题报告,大家各抒己见,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一、做强产业化,带动工业化 千阳县在加快发展中,紧扣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两大富民富县的关键目标,从2001年开始,按照多业并举,乡镇主业突出,推进一村一品,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产业化专业村和专业户,全县12.6万头只奶畜、5.2万亩桑园、5.2万亩无害蔬菜和15万亩干鲜果,已成为当地富有特色的四大骨干产业,饲草、林纸、种子、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体制的一种图形类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关系可以由一组图形类比。新中国建立以前的农业社会以农村为中心,可用图表示这种情形,以工业化为目标的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市和农村各为其中心,可用椭圆表示这种情形。统筹城乡要求把城市和农村同等对待,体制上并无差异,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这种情形可用太极图表示。在图形上则以一定的变换实现。统筹城乡要求户籍、教育、卫生等一系列相关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联系社会各经济主体间利益互动的纽带,对改善生产条件。推动科技进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落实政府宏观指导,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都发挥着桥梁、中介和示范作用。笔者通过对云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地调查,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是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的背景下,以工业化进程中的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找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障碍因素,重点分析了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的封闭,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兴工强县之路 没有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就没有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稳定的财源,也不能推动城镇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是一条浅显易懂的道理,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此,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兴工强县”思想,奏响“兴工强县、引资兴县”的主旋律,形成“想工业、议工业、干工业”的浓厚氛围。切实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出来,举全县之力,抓紧抓好;要按照“五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际,深入剖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四对矛盾及其解决思路,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粮食经济研究》2007,(3):42-47
粮食安全保障是一定社会经济阶段的粮食供求平衡能力,这种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协调,不能不顾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而片面追求粮食安全保障,也不能不顾一定时期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盲目追求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应从协调发展的角度,运用科学发展观抓粮食生产、流通、中部崛起和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决策选择是否正确和切实可行。本文从决策的价值选择、结构选择和战略选择三个层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