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 企业家管理市场化,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家队伍管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在企业家选择、使用、淘汰、流动过程中的作用,使企业家队伍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生力军,深入探讨企业家管理市场化的必要性、社会环境及其现实途径,是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企业家队伍的伟大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在企业家管理市场化方面,应该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企业家管理市场化的必要性 1、企业家管理市场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 首先,企业家市场是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者,又是社会中的高级人才,所以企业家市场(又称经理市场)既是劳动力市场中层次最高的市场,也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上海和香港的“边缘人”成了中国最早的企业家香港人常说,香港的企业家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从上海转移过来的,此语不差,我曾经为《明报》写过“香港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认为香港的繁荣道源於东西方文明在边缘处的交汇,这个“边缘”非常要紧,企业家的创新机会全在传统热力薄弱的“边缘地带”,就连上海的企业家能力的积累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於早期上海的“边缘性”。既然上海和香港都是以“边缘”的身分发展成为国际都市的,既然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是这两个城市的共通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大学生应当打破思想牢笼,积极追求自由;自由是通过人类劳动实现的,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上的,每个大学生都应当在必然性基础上追求自由;自由的实现是追求与能力的统一,大学生应当积极提升追求自由的能力;人类世界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大学生应当积极构建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追求市场最大化 一个企业家把眼光只盯在产值上,是一个愚蠢的企业家,把眼光只盯在利润上是平庸的企业家,如果把眼光既放在利润又放在市场的扩大上,才是高明的企业家。 ——朱湘桂 从追求“产值最大化”到追求“效益最大化”,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出计划经济,确立市场观念的标志,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是,森达人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喊响了追求“市场最大化”这个口号。 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就必须追求“市场最大化”,这是森达人思想观念的更新,是他们把住市场经济脉搏的体现。追求市场最大化,尽管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效益最大化”,但它追求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突围     
吴涛 《改革先声》2001,(2):32-33
世纪之交,无论拐点、亮点、转折点,人们确实感到了一股国际化、市场化、知识化的气息,这就使企业家获得了特别的舞台和机会,一个社会中国家制度、市场制度、企业制度,都在安排资源,但未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要交给企业家去管理和控制。 我们在这里不想像讨论“新经济”一样对“企业家”做概念上的纠缠,我们泛指一切人格化、精神化或是制度化意义上的企业家。我们着眼于企业家的突围,既突破外部环境的限制,又突破自身局限的桎桔,在未来的中国,这种突围将是长期的和持续的。 给企业家一个自由开放的舞台 换句话说,不要总埋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质: 第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角,在纵向上不应完全从属于行政权力,而应该遵循和服从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褚时健、魏杰著《国有企业模式探索》第123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活动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不断进取创新,而作为企业家,就必须要有竞争和创新精神;同时,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创新活动必然受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发现、是超越、是标新立异、是敢为人先、是物质生产的本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自古至今,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领域的创新从未间断过。特别是从15世纪起,人类的经济生活逐渐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后,组织领导物质生产的企业家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直接而明显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把创新和企业家联系起来,提出了这样的定义:“创新是企业家向经济中引入的能给社会或消费者带来价值追加的新东西,这种东西以前未曾从商业的意义上引入经济之中。”(陈伟著:《创新管理》,科…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为一批堪称时代弄潮儿的企业家一展身手、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然而,要在这精英荟萃、强手如林的竞争舞台上最终成为成功的逐鹿者殊为不易,需要具备许多条件,而高人一筹的“见识”,则是企业家赢得竞争、决胜市场的最重要的条件。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家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见识”呢?我认为主要应有“四  相似文献   

9.
本条例根据《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自由经济区法》而制定,它确定了“比什凯克”自由经济区的经济管理和对外经济活动的特殊法律基础。第1章“比什凯克”自由经济区的目的和任务1、创办“比什凯克”自由经济区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吸引外国资本、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共和国和首都紧迫的社会问题,建设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设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满足市场的商品供应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市场经济是企业家活动的舞台,企业家是市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市场经济不能没有企业家,企业家也离不开市场经济。同时,企业家本身也必须进入市场。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家市场。建立企业家市场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体系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使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全方位开放劳动力市场,培育劳动力市场体系。这就是说,所有的劳动者,包括工人、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科学技术人员、经营管理者等等,都必须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必须相应的有产业工人市场、服务人员市场、技术工人市场、科技人才市场和企业家市场。所以,企业家市场是劳动力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如何避免落入不同收入阶段中的发展陷阱是每个经济体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构建企业家精神、经济循环与经济体发展陷阱跨越理论框架,探析了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体跨越发展陷阱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2—2017全球创业观察(GEM)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发展陷阱本质是经济体无法从低收入经济循环向高收入经济循环转换的一种发展状态,而企业家精神则是推动经济系统这一转换的“扳道工”;然而,经济体能否跨越发展陷阱与其企业主密度关联性较弱,原因是企业主群体具有结构性特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主—企业家,通过实施要素新组合的创新活动,打破旧有低收入经济循环,推动经济体进入新的更高收入经济循环,因此创新型企业家占比增加有利于经济体跨越发展陷阱;履行管理职能的企业主—高级经理人,拒绝毁灭性创新带来的经济破坏,固守于旧有经济循环,因此管理型高级经理人占比提高加大了经济体落入发展陷阱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问题B益迫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明确指出要“造就企业家队伍”。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企业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者,企业进入市场的推动者,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加速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企业家职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企业家与“创新”联系在一起。创新格的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具体包括五个方面:1、采用一种新的产…  相似文献   

13.
经济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内容包括财产权和经济活动自由。经济法是规范国家干预市场行为的重要部门法,国家尊重和保障经济自由应当成为经济法的基本精神。竞争自由权是经济自由的合理推定,反垄断法在保护竞争自由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头上戴“乌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体制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尤其是困扰人们很久的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行政级别”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厂长、经理的产生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缺乏明确的选拔标准,与其说是企业家,倒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行政官员,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均与“行政级别”挂钩。中国企业家属行政型企业家,而非职业型企业家。进人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已不再承认企业及其经营者“行政级别”的高低,只承认竞争能力的强弱。真正市场经济的国…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竞争,从某种角度言之,是创新精神的竞争,也是价格的竞争。每一个名牌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强烈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一个在市场博击中成功的企业。 奇胜电器(惠州)工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最基本概念.1993年它已经成为宪法中的一个条款,但中国的法律没有给予它法定解释.理论界的主流解释则违反了形式逻辑,出现了循环定义.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从逻辑上解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经济看成是大系统,市场经济是其子系统;一种是把市场看成是大系统,市场经济是其子系统.依据前一个思路,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也是民主经济、民本经济、自治经济、自主经济、分权经济、分散经济、竞争经济;依据后一个思路,市场经济就是以商品交换为网络的(社会)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7.
资讯     
会议诺贝尔奖得主对话中国企业家5月31日,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7位中国企业家在北京就“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活动由“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积极倡导,是具有世界影响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首次在东方的大聚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现场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人民币汇率走向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界的影响,在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寻找国际商机;如何认识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塑造市场经济竞争主体及振兴企业等话题。  相似文献   

18.
王Chong  王宏 《浙江经济》1998,(10):36-3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具备市场经济本领,又能为国有资产增值殚精竭虑的优秀企业家。而在现阶段物质激励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精神激励“义不容辞”地成为企业家带动广大劳动者走出国企困境的重要动力源泉。目前,对国企经营者们的精神激励现状如何,有否到位,今后如何改善,便是本次调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佐太 《特区经济》2006,(6):367-368
企业家是经济生活的协调者,是生产活动的管理者,是企业结构的组织者,或者是商业行为的创新者。企业家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家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是一个社会真正的“经济基础”。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出发,分析了我国企业家队伍缺失的原因,探讨了中国企业家队伍的发展和企业家行为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维嘉 《中亚信息》2004,(4):21-23
“阿斯塔纳-新城”自由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斯塔纳市伊希姆河左岸,总面积1052.6hm^2。经济区由6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专门的隔离设施。经济区的总周长为36.8km。经济区的建设是阿斯塔纳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根据哈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