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碳排放计算指南的计算公式,对兰州市2002-2010年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结构分析表明,兰州市以原油和煤炭为主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十二五期间兰州市工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增长趋势予以预测.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3,(6):26-32
根据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和能源消费的数据估算的1978~2010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基于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STIRPAT模型对不同情景下"十二五"时期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河南省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呈倒N型,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未来的拐点将出现在人均GDP为28000元和23000元左右;若河南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目标顺利实现,则可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17%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行业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工业碳排放同能源消耗、人均收入、贸易开放度、FDI、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人均收入与CO2排放量呈现"倒N型"曲线。(2)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碳排放有轻微的削弱作用,FDI和贸易优势产业都促进了中国碳排放的增长。因此,我国应优化贸易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外商投资结构,加强环境管制,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离不开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会导致大量碳排放.本文通过对能源和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当前能源和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琴 《价值工程》2021,40(28):64-66
中国碳排放总量已超过美国、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体,物流运输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是能源消耗和由此产生碳排放问题的紧密相关产业.本文主要以物流运输业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省物流运输业能源消耗为基础数据,采用IPCC测算方法,测算了湖北省物流运输业的碳排放量现状及趋势变化,为湖北省物流业低碳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计量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量、能源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我国碳排放量大小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我国目前而言,必须尽快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是积极发展能耗低且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向能源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重庆市1997-2010年为研究时间段,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为理论基础,对重庆市人均生产总值和碳排放量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7年至2010年,重庆市的碳排放量是随着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持续增加,总体上呈倒"U"型曲线。碳排放量会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而不断增长,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主要是由目前所处的工业发展时期的国情决定的。为合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重庆市应该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构建低碳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8.
徐雅楠  杜志平 《物流技术》2011,(11):16-18,45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计算1995-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了人口因素(按年龄分为两组)、经济因素对中国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碳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水泥工业是碳排放量最大行业之一。本文根据水泥生产工艺设定排放系数,设定不同情景对水泥工业碳排放量进行预测,认为通过综合治理方法可以降低我国水泥工业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测度及因素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计算1995-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了人口因素(按年龄分为两组)、经济因素对中国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最新可利用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城镇住宅使用过程中分品种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等指标进行估算,并对城镇住宅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指数模型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城镇住宅能耗结构趋于“清洁化”,住宅直接CO2排放比例趋于下降;住宅能源强度、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总户数、能源碳密度等是影响住宅碳排放和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和能源驱动因子。文章最后提出住宅用能的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9,(31):289-290
碳排放是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2006-2017年为时间段,分析河南省能源结构、碳排放量、经济等发展状况。河南省能源消费量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逐渐向更合理高效的绿色清洁能源方向发展;碳排放总量在2009年有下降趋势,之后逐年增加,近两年有下降趋势;GDP增加近3.6倍,GDP增长率呈缓慢下降状态,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增大,预示河南省正走向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碳排放缺乏具体准则指导的现状,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碳排放的分配、确认及计量从产权会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应该考虑各地区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及增量、受管制企业的行业特征及数量变化,并结合各地区的历史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将碳排放权在各地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可将碳排放权确认为“环境资产”、“投资性环境资产”,并参考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尝试解决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7,(19):77-79
福建省是我国沿海经济大省,也是目前发展快速的省份之一。以2008-2015年福建省建筑业直接碳排放量为样本,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2014-2020年福建省中短期的建筑业直接碳排放量。经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福建省建筑业直接碳排放量将达到840.02万吨,预计年均增长3.82%。本文通过福建省建筑业直接碳排放测量以及做出相关的预测,可以为政府部门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库兹涅兹曲线显示,196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存在“N”形曲线关系,贸易开放对中国人均碳排放存在正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每提高1%,人均碳排放量增加0.3%。投入产出模型揭示,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27.1亿吨,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39.76%。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最高,占出口碳排放21.2%。依次为化学工业(10.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8%)、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8%)、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7.53%)。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14):92-93
采用STIRPAT模型对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镇人口规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都具有促进作用,以上因素中产业结构和城镇人口规模对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0-2018年的相关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预测保定市2019-2035年间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下,保定市未来碳排放量呈增长的趋势,并且在三种情景中碳排放量最高;技术减排和绝对低碳减排情景下,未来碳排放量显示出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绝对低碳减排情景下碳排放减少幅度最大。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已经实现碳达峰,未来应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发展目标下研究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趋于分散或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有利于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且城市的多中心结构有助于数字经济发挥其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城市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条件、产业政策支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或南方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大数据”试点城市,城市多中心结构更能助力数字经济发挥其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作用。由此,提出产业发展政策、城市空间规划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2):185-186
以中国煤炭行业为研究对象,使用2000-2014年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能源消耗量及GDP等面板数据,利用Tapio弹性方法研究了中国煤炭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从而为我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煤炭开采及洗选业能源消耗量碳排放与GDP之间的弹性在2000-2014年间内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表明我国煤炭采选业碳排放量很大,并非处于最佳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