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交易者预期和正反馈,建立了一个房地产价格变动模型.根据该模型,分类讨论了交易者对房地产政策预期的不同,对房地产价格演变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否有效,除取决于政策出台时间、政策力度外,还取决于其能否有效改变交易者对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房地产行业价格形成的交易模型入手,分别分析了没有金融支持和有金融支持的市场均衡过程,研究了金融支持对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推动作用。进而探讨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泡沫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判断其是否存在仍很困难。通过以我国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近期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的分析,总结出房地产市场日益泡沫化的原因,并针对其尚且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防止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扩大,不断完善住房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
魏雅华 《企业研究》2009,(10):16-19
所有关心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利益相关方:房地产商、房地产业政府主管部门、买房人,都会对下面的问题有兴趣,并为此争论不休:中国的房子到底贵不贵?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吗?泡沫化的程度有多高?达是中国房地产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银行不负责任贷款的推波助澜下,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不幸演化成为一个泡沫,而且泡沫化仍在加剧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恶化分这五个阶段:1.房地产泡沫。什么是房地产泡沫?“美国最不可能存在全国性的房价严重扭曲”(格林斯潘,2004年10月);2.“房地产市场存在一点泡沫”,但是,“我们不认为全美国都存在泡沫”。(格林斯潘,2005年5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单位根ADF检验,对我国十大宜居城市中的九个城市(剔除桂林,数据不可得)的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显示除青岛外其他城市房地产价格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泡沫。然后通过建立时变风险溢价模型和三变量VAR模型,对除青岛以外的剩余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上海、大连、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珠海和厦门的房地产市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泡沫,其中北京、杭州和珠海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达到了30%以上,而上海、大连和厦门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在20%以上,成都和广州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也在10%以上。使用该方法可以度量任何一个地区、省份、市区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度,可以为房地产商、购房人和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从现值模型出发,得到了房地产价格与收入的关系式。如果房地产价格与收入是非平稳过程,只有当房地产价格与收入呈协整关系时,才没有房地产泡沫,否则将出现房地产泡沫。本文对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商品房销售价格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皆为一阶单整过程,并且两者存在协整关系,从而得知,从全国范围来言,我国房地产市场并不存在泡沫;进一步按东、中、西部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也不存在泡沫,但东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租房成本和购房成本的比较,对全国27个样本城市的房价泡沫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 表明:目前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程度已相当严重,27个城市平均房价泡沫达126%;不同发展水平城市间房价泡沫率差别悬殊,一线城市泡沫最大,从一线城市至五线城市,平均泡沫率呈阶梯状降低.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是近年来大家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有很多理论对房地产泡沫进行了规范分析,但严格的理论模型直到20世纪后期随着理性预期学派的发展才逐渐发展起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证分析房地产泡沫程度。  相似文献   

10.
1998~2003房地产市场繁荣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6年(1998—2003)房地产市场统计数据的分析,给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判断:房地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供需两旺,土地购置大幅增长,总体上比较繁荣;并指出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的问题:高额利润的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空置率仍高居不下,房价虚高,土地购置上有圈地倾向。最后构建了房地产泡沫产生模型:通过放大机制(投资者的信心、对房地产的预期及对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共同作用),经过反馈机制,放大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性泡沫,并促使这种循环不断进行,最终产生房地产泡沫。  相似文献   

11.
地产业突围     
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缩减量化宽松(QE)。多位专家认为.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股市长期低迷.国内外资本纷纷涌入房地产行业,造成内地房地产泡沫化。QE开始退出将造成内地市场流动性紧缺.很快会传导到资金资本蓄积量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一旦流动性突然收紧.房地产泡沫将被刺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资产收益还原模型角度,阐述了如何进行房地产泡沫判定,指出了预期收益、折现率和预期价格三大要素的变化是形成房地产泡沫的理论成因,并对怎样防范和规避房地产泡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房地产泡沫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房地产业运行健康与否,不仅关系房地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为了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程度进行测度,本文依据国际上通用的指标评价法,首先选取了六个单项指标进行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测量,之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六项指标提取主成分,计算我国房地产泡沫指标的综合得分。其结论是:1998年以来,单项指标泡沫程度高低不等;综合指标值在2003年和2010年较高,说明房地产泡沫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泡沫测度系数的编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界定1.房地产泡沫的涵义界定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在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撰写的“泡沫”词条中写道:“泡沫可以不太严格地定义为: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急剧上涨,初始的价格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这些人一般是以买卖资产牟利的投机者,其实对资产的使用及其盈利能力并不感兴趣。随着价格的上涨,常常是预期的逆转和价格的暴跌,由此通常导致金融危机。”因此,房地产泡沫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持续…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政策与管理》2008,(15):11-11
“房地产的价格理性回归刚开始,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并不是要把全国房价稳定在2007年泡沫水平上,而是要稳定在国内绝大多数居民改善住房的经济预期上。”  相似文献   

16.
<正>按照规范的泡沫经济理论分析的思路,对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一般是从投机、预期、非理性、虚拟资本理论等几个方面进行解释,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初步建立而房地产市场还远未成熟,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还有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17.
钟伟 《英才》2011,(4):26
保障性住房的狂飙突进将加速凸显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并可能成为用意良好的无本之木。2011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进入了政策调控严厉、市场观望强烈、交易大幅萎缩的行业冰河期。那么,调控政策期满后市场将何去何从?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如何?这些混乱预期给市场带来了更为剧烈的波动,并导致该行业逐步从泡沫初期走向泡沫中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房地产信息网宏观经济与房地产数据库2012—2018年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全国时序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楼市的泡沫问题。研究发现:按售租比25作为泡沫存在的尺码,则在2012—2018年,所成交的80%的商用房和写字楼不存在泡沫,但60%的住宅房交易存在泡沫。在35个城市的住宅交易泡沫现象中,2012年1月—2016年3月的泡沫程度温和(售租比在29~33),2016年3月后则进入高泡沫阶段(售租比在40及以上)。数据显示,银行信贷结构的扩张性变化对于住宅市场的泡沫具有“领先”作用;而计量结果表明,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与一、二、三类住宅的售租比之间存在着正反馈的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中国的住宅市场交易里是不存在市场内在稳定器的。这种正反馈效应决定了中国住宅楼市的稳定力量只能依靠政府的调控政策。事实上,2012—2018年政府每隔两年(或两年多几个月)就会变更住宅房地产政策调控方向,形成“收缩——扩张——再收缩——再扩张……”的政策调控周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对现阶段出现在我国局部的房地产泡沫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平抑我国房地产市场局部泡沫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非理性繁荣状态,因此,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挤出房地产泡沫,平抑其投资过热现象,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软着陆。此外,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更是加重了仍处在调控政策消化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的下行预期。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初始的外部冲击通过信贷市场的放大作用,最终将引发大幅度的市场波动,破坏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率和开发模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中金融加速器效应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政策变动和楼市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