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互助养老是农村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熟人社会网络和传统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为互助养老提供了可能,但农村互助养老过程实质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交换理念。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从社会规则、相对资源和最小兴趣三个维度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内在的行为逻辑,总结其实施困境,并对实践路径进行探究,主要包含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济、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以及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三点内容。同时指出农村互助养老的出发点在于为农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而其可持续性发展却在于对服务供给主体需求和相对资源的满足情况,以期为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提供可行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助养老的提出,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互助养老的相关政策,各地也有不少互助养老实践案例,但从实践看,农村互助养老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徐州市农村为例,探究了互助养老社会资本缺失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可行性路径,对推动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制度变迁和福利文化的相关理论,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70年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70年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集体养老-新型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等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二元"架构具备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农村养老保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引致养老保障体系的运行成本持续增长,进行城乡统筹的所谓"转轨"成本较高。市场化参与力量相对缺失,农村养老保障的多元主体供给体系难以构建。由于可能存在的"小农意识"和短视行为以及关于养老保险产品的悲观预期,农民群体的主动参与意愿相对不足,引致这一群体广泛参与的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未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大形势下,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离不开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农村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已经不再适应农村发展,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是农村服务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均衡发展现实出发,分析了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并给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已经多年的实践探索,老农保和新农保制度是农村养老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成果.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保证水平低、资金筹集渠道狭窄、财政隐形风险较高等历史缺陷性.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和自我养老为补充的多支柱养老模式是我国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6.
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在中国古代,孝道文化对农村养老起到了支配作用.如今,孝道的养老功能有所弱化,农村养老出现危机.因此,弘扬孝道文化,构建新型的农村养老公共财政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人口最多,同时也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之一,在农村地区探索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既可以补齐民生短板,又可以为其他民族地区提供指导和借鉴。通过分析当前广西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机制运行现状及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实困境,借助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提出了构建"社区居家养老+购买医疗服务"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对该模式的运行路径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日趋扩大和加剧,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从我国养老服务方式的历史嬗变进程入手,通过分析目前养老服务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进而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互助养老整体绩效不佳背景下,对农村互助养老绩效内涵以及实践逻辑的关注有助于厘清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复杂变化,促进实践中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提高。基于合作生产视角,从结果和过程两个维度解构了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的内涵,结果绩效主要表现为互助养老效率、互助养老服务质量和互助养老效益,过程绩效主要表现为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着眼于个体行动、行动者间合作生产福利过程及其所处外部治理环境,结合跨案例资料的比较分析,从宏观结构、中观机制、微观嵌入以及情境影响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绩效生产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农村互助养老绩效是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提升农村互助养老绩效水平需要优化政府治理环境、加强村庄社会建设、建构合作生产供给机制以及发挥个体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新的价值观念 ,又是人类新的行为规范。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证明可持续农业具有国别特色 ,中国在特定的农村发展模式和农业发展阶段中 ,在截然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人———地矛盾约束下必然会有中国独特的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和体系 ,从而选择发展可持续农业相对应的实现路径。一、中国可持续农业体系的侧重点概括地讲 ,世界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发达国家模式 ,另一种是发展中国家模式。发达国家模式以美、德、法等发达国家为代表 ,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 ,都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6个地区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与市场关系差异是解释农村养老类型出现分化的重要变量。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市场化动力和能力,前者导致农民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差异,后者导致农民在就业领域选择上存在差异,其结果是在中国形成了本地务工、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强工弱农以及以夫妻分工为基础的弱工强农等三种家庭劳动力配置形态。而养老嵌入于家庭,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是决定养老实践的重要因素,劳动力区域配置会影响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的日常陪伴;劳动力产业配置会影响家庭经济收入,以此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的经济积累。由此,在农民与市场关系影响下中国农村养老形成了高、中、低三种养老实践类型。基于此,农民与市场关系视角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农村养老现象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现代化转型对中国农村家庭的深远影响,也为进一步的政策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不是城市人的特权,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农村老年人更需要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自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农村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一是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施行;其二是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这两个改革对于农村老年人、农户家庭以及家庭养老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对现阶段农村老年人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研究现行农村的养老方式,描述了目前农村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如何解决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养老实现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我国有近 70 %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探讨农村养老实现方式 ,对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养老资源供给的来源看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 ,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其中 ,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是主要方式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家庭养老面临冲击 ,社会养老有待完善。因此 ,探索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成为了重要课题。一、对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主要方式的评价(一 )农村家庭养老的可及性受到冲击 ,家庭养老的形式有所变化所谓家庭养老就是家庭成员或者说亲属网络 (譬如子…  相似文献   

14.
实现多层次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以县域为基本规划和行动单元来统筹推进农村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我国农村现实条件、实现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梳理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现状与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县域农村养老服务统筹的内容包括供给模式、供给主体、供给资源,统筹的方式分为纵向的“分层+联动”的制度整合、横向的“分类+匹配”的社会整合,由此所形成政策框架以“供需分层适配”的政策分级体系为核心,并注重对各层级功能定位的明晰、衔接,以及多元主体的优势力量的整合与分级嵌入。考虑到县域经济社会的复杂样态,需要为县级政府养老服务政策的转换提供相应的自主性、合理空间及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显得更加迫切.农村社区养老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崭新尝试,本文从养老内容、资源的供给和资源的运营与管理三方面对这种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背景下,如何根据农村老年人口健康需求,完善和优化养老服务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本文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调查数据,分析"新农保"对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通过PROBIT广义线性模型,在系统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新农保"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正向因果关系,提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优化路径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是关系到数亿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是尊重历史,积极面对现实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对养老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我国现有的农村养老模式分种类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将使农村养老问题出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对农村养老资源的配置毋疑是巨大挑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农村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还较低,满足我国农村老人各方面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本文依据雷顿.奥尔德弗需求层次理论,把农村养老资源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型养老资源、相互关系型养老资源以及发展型养老资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我国逐渐呈现人口老龄化态势,而农村比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ERG需要理论对农村老人的养老需要进行分析,以满足ERG理论中的各种需求为目标试图构建一种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依然存在诸多短板,如政策法规尚未健全、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资金筹集与基金管理方式存在问题、农村居民参保观念有待加强等。而上述问题根本归因,可追溯到政府责任的缺位、现行户籍和土地制度的制约、村民观念落后等原因。因此,有必要切实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从法律制度、养老机构、基金筹资及管理和村民积极性等方面探索改革路径,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