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转型最合适的人选.企业转型首先是企业家能力的转型.企业家能力引领企业实现创业转型、战略转型、管理转型.企业家能力转型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家自身从模仿型、战术型、个众型向创新型、战略型、合众型转变,也需要社会、政府、企业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培训、营造氛围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合格的民营企业家。面对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竞争的激烈性,民营企业家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素质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家,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梅宪宾 《江苏商论》2010,(4):132-134
企业、企业家能力资本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对企业价值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保证企业家能力资本不断增值,实现企业和企业家的双重利益最大化,必须对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理论随着企业的出现而产生,熊彼特在理论上论证了拥有企业家素质能力的人是企业家;而现实中,所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因素质能力强弱不一、业绩贡献各异,他们并不都是企业家;若按理论中的企业家标准来解释现实中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会发现所有的经营管理者都是企业家;由此,理论与现实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形成了企业家理论与现实悖论,这种悖论是亚企业家群体形成的原因,也是亚企业家概念提出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企业家”概念的理解为什么有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中,对"企业家"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分别是作为"生产要素"的企业家、作为"创新个体"的企业家和"面对不确定性的主观行为"的企业家.文章指出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分析方法的不同,如果采取的是"均衡"方法,那么对企业家的理解对应的是前面两种,如果是"过程"方法,那么对应的是最后面一种.文章比较了新古典经济学、熊彼特经济学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对企业家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6.
李丰才 《商业时代》2012,(20):96-98
企业转型发展内涵企业产业转型发展和管理转型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通过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和企业组织学习予以表征,而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和企业组织学习与企业家能力创新密切相关,构成相互联结的企业转型发展链条,其中企业家能力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意义。企业家能力构成人力资本中宝贵的稀缺资源,由企业家个人或团队所独有并运用,而企业家能力创新则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动源,需要创造相适环境与之相配应。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作用,而只有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有所推动.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具有传导机制,特别是在资源配置、组织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但是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家精神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征,本文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家精神,并构建了理论框架,以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煤矿产业实现“五个转变”,煤矿企业家能力是引领煤炭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探讨煤矿企业家能力研究的重要性,然后进行煤矿企业家能力的社会学分析,建立由煤矿企业家职业素质、煤矿企业家管理能力和煤矿企业家市场运营能力构成的三维能力结构体系,并指出该能力体系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9.
金伟 《中国商论》2016,(2):33-34
企业创新是企业家把企业作为创新平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践行者,引领企业创新。本文按企业家自身能力引领企业时间的长短,可以将企业家分为短暂型企业家和持久型企业家,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创新是企业家把企业作为创新平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践行者,引领企业创新。本文按企业家自身能力引领企业时间的长短,可以将企业家分为短暂型企业家和持久型企业家,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成长与职业经理人的引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家能力。所以随着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成长带头人的企业家,也应该相应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而中国的家族企业家在企业走过了创业阶段之后,却没有随之成长起来。纯粹的家族制企业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身的制约,而引进职业经理人则是中国的家族企业突破自身障碍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家战略执行能力无疑是决定企业战略执行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对204位中小民营企业家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战略执行能力及其三个维度都对企业的战略执行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三个维度对企业的战略执行绩效的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建立战略共识能力、实施战略控制能力和推动战略协同能力,企业家战略执行能力存在短缺的维度数量越多.企业战略执行绩效的下降程度越大.因此,企业家通过改善其战略执行能力的三个维度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战略执行绩效;改善的先后顺序依次为建立战略共识能力、实施战略控制能力和推动战略协同能力;同时改善的存在短缺的维度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企业战略执行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激励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建立有效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运转环境,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家激励机制不应仅限于对现职企业家的激励,更应注重对未来企业家的激励,从而应加强对现职企业家型员工的培养,使其自身潜在企业家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来自企业家精神。新时代,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兴未艾,这些既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也让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海尔的企业家精神,尤其是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战略意识、责任情怀、创新风尚、敬业素养、服务品质对建设一流海尔品牌形象所起的作用历久弥新,同时给予企业家启示:新时代要大力发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品牌。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研发(R&D)投入是创新的基础,而企业研发投入又取决于企业家的决策,其中企业家精神是影响其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究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因素并如何增强其影响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5~2009年数据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量化企业家精神的三个方面:经营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之后实证考察了企业家精神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经营能力会减少企业R&D投入,而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则会显著增加企业R&D投入。并且,知识产权保护会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家精神,金融创新则会放大企业家精神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而所有权性质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家精神。本文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分析企业研发投入的驱动因素,为实现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使中国企业家面临着更新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都对中国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家必须强化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理念,实现企业家自身知识的多元化,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才能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得以生存。  相似文献   

17.
涂思瀚 《现代商业》2013,(23):178-179
家族企业中存在着两重代理关系。一种是所有权层面的控制权与现金流分离形成的第一重代理关系,另一种是家族企业主与家族/非家族雇员在管理层面形成的第二重代理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在第二重代理关系中,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下,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下,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是家族雇员的不确定性影响强于非家族雇员,而这种不同的影响强度根源于企业主与家族雇员间的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内企业家及内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特质,然后基于贵阳市图书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实证分析,解析当前贵阳市图书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充分发挥具有内企业家精神的内企业家作用的角度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提供在机制上保证具有内企业家精神的内企业家有动力、有条件、有能力地实现企业内的规模创业,使企业不断地从优秀走向卓越,建立长青基业。  相似文献   

19.
企业契约、剩余产权与企业家角色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经济学的思想,企业契约的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契约剩余产权的安排存在悖论。而实际上,企业契约的不确定性在某种意义、范围和程度上是可选择的,契约剩余产权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安排,以促使企业获得和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此,需要有企业家精神,以及具备相应的角色人格。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协同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瑛 《商业时代》2005,(33):23-24
目前理论界对企业家这个称号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企业家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分析了企业家的基本特征。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都根植于企业这块组织的沃土,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关键因素,而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人物,知识经济时代,尤其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新型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