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技创新是实现强国的关键.研究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时代意义.以中国2003—2018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算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研究东中西三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总体具有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亟须因地制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区域之间进行资源合理调配,补短板,提质效.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为了激励区域科技创新活动同时也是为了将纷乱复杂的科技创新活动系统地联系以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必须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实际上,目前许多地区和城市已经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以促进区域整体发展,这其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研究政府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分析对于构建完善而又健康的区域创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佐民 《开发研究》2007,61(1):35-37
社会网络结构已经成为研究区域社会状态的新视角。硅谷之所以能够持续地成为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其重要原因是它具有特别的社会网络结构,包括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网络,由溢流技术开发而产生的以大公司为核心的衍生公司网络以及由风险投资者为核心的创业融资网络。这些跨机构跨领域的社会网络联系充分发挥了弱连带优势,在社会领域之间和社会机构之间产生了实质性互动,促生了以高科技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开放的、在竞争中合作的区域创新文化。硅谷创新文化所具有的辐射效应正在影响向信息经济时代过渡的全球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资源型区域在资源枯竭和资源型产品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科技创新是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可以实现并不断优化金融的科技创新功能,本文在对资源型区域金融的科技创新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体系及完善配套措施的对策,推动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科技协同、人才互动与制度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人才互动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制度创新保障区域协同发展。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以需求为中心,以科技、资金、人才和制度为协同资源,以客户、企业、研发机构和政府为协同主体。搭建制度先行、科技创新、人才互动的协同网络平台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陈新艺 《科技和产业》2022,22(3):257-261
加强金融对接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科技金融和区域创新的融合对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分析美国、英国等国及中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加快福建省科技金融与区域创新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丽  李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4):21-25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构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2011—2019年皖北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不佳,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有所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提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总体上处于低等耦合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强化区域联动、推进协同创新是提升创新能力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与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个体网络结构特征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邻近视角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呈“同质集聚”特征,多数地区处于低值集聚区且长期稳定;网络视角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关联呈复杂网络形态,且网络联系愈发紧密,网络结构趋于稳定;江苏、上海、天津、浙江、北京、广东等居于网络核心,拥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及中介中心度;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均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点度中心度边际效应强于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表现为负向作用。据此,在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进程中,应树立创新空间联动意识,强化核心地区创新辐射,精准制定创新发展政策,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中东部区域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2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环境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通过得分排序对评价结果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对比地区人均GDP排序情况,认为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优劣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科技创新环境的优劣不同,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立足科技协同创新视角,基于粤西地区2010—2017年相关科技创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粤西各城市在区域层面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性较弱,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同时,粤西各城市内部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较低,茂名市甚至处于非协同状态,各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能力较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粤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网络本质上属于创新网络,作为创新主体与资源主体互动的有效形式,其网络优化已成为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基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网络模型和测评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Tobit方法分析得出网络规模、网络开放性、结构洞、联结强度和互惠性对资源配置效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网络中心度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角度提出了网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结合指数理论和科技创新评价理论,开展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评价研究,对全市各区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进行量化和运算处理,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反映各区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南京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区域人力资本配置通过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文章遵循这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着重分析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作用不同的角度出发,优化区域人力资本配置,促进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进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内在效应、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加速知识积累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高铁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的发展,基于高铁服务驱动和高铁建设引致两条路径,采用SD模型研究不同路径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认为:高铁服务对科技创新的驱动存在延迟现象;高铁服务驱动对科技创新具有持久促进作用,而高铁引致创新对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阶段持续推进作用,利用不同高铁促进路径对科技创新存在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转化”三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高校科技资源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产出指数的促进作用较弱呈下降趋势,转化指数的促进作用较高呈上升趋势。为此,进一步探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从人才支撑、平台搭建和知识转化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北省科技创新现状,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投入水平、科技产出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北省11个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科技能力发展不平衡,石家庄、保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唐山等居于中间水平,邢台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出3类城市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昌龙 《科技和产业》2021,21(1):98-102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源泉.安徽省作为中部大省,紧跟国家科技创新的步伐,采取多种措施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于科技创新.通过分析税收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机理,梳理安徽省支持科技创新的现有税收政策,探讨安徽省支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的缺陷,提出支持安徽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