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爱武 《特区经济》2006,(4):98-100
加入世贸以来,随着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除了原有的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贸易壁垒之外,新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更是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成为杀伤力极大的新的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在应对贸易摩擦时,除了要积极应诉外,还要从企业内部调整和转变观念,重视社会责任建设,减少贸易摩擦,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中国企业如何应诉国外反倾销是一个无法回避、必然面对的问题。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在中国和美国、欧盟乃至WTO最后的入世谈判中,反倾销问题始终是争论的焦点。因此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做好反倾销的准备,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作为兴起中的贸易大国,在出口额不断增长的同时,中国贸易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各国连绵不断的反倾销调查、高于出口价格数倍的惩罚性关税、优势产品海外市场的萎缩已成为我们贸易凯歌中不协调的韵律。面对烽烟四起的贸易之路,沉默、哀怨、震愤似乎都无济于事。烽火贸易路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糖精和机械闹钟提起反倾销调查,从中国企业首次接触这个泊来词,26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中影响力的日趋上升,对华反倾销案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中国企业面临的反倾销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本文试从财务视角来探讨企业如何从成本核算、财务档案、财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应诉反倾销的财务信息平台,由微观、中观、宏观共同构建财务控制系统,在反倾销应诉中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比较频繁,这虽然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国外对我国产品频繁地发动反倾销,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减少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和立足之地。国外对我国发动反倾销后,我们最直接、最主要的对策仍然是反倾销应诉,而且必须是积极地应诉。应诉就是打一场"官司",在应诉中,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据理力争,就会出现有利于我们的结果,即使官司打输了也会减轻"处罚",从而保住一定的市场而减少损失。相反,如果我们不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浙江产品频繁地受到国外的反倾销诉讼。不少浙江企业积极应诉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仍有许多企业的应诉积极性不高。文章阐述了国外对浙江企业反倾销的现状,分析了国外对浙江企业反倾销的原因及其反倾销对浙江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浙江企业雇对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自1996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遭受反倾销案件最终裁定的比率同样位居世界第一,是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中国企业为何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及损失如此严重,从会计的角度分析,我国缺少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文章主要从会计角度探讨在应诉反倾销案例中会计资料的收集.为应诉反倾销准备相应的会计资料。  相似文献   

8.
孙婧 《特区经济》2011,(3):247-248
反规避措施是国际贸易中的新贸易壁垒,是反倾销的扩展和延伸,是反倾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欧盟、美国都建立了反规避法律制度。时至今日,中国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中国的反规避立法还显单薄与滞后。因此,研究、借鉴和应对国外反规避立法中的规则应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当务之急。同时,完善我国的反规避立法对于减少外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规避调查和收敛外国产品在华的倾销和规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效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越发频繁,尤其是少数发展中大国,采取反倾销更加随意,立案数量猛增。应加紧建立有效的反倾销应对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的应诉率和胜诉率,尽量维持出口市场份额,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和国外反倾销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分析 ,指出我们应该一方面采取措施防止反倾销投诉发生 ,另一方面增强对反倾销投诉的应诉能力 ,避免和降低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浦 《中国经贸》2009,(23):85-85
日前.商务部宣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表决,正式终止对中国碳钢紧固件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初裁认定中国产紧固件没有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这表明有6家温企参与的国内紧固件行业应诉反倾销获得胜利。据悉,这是国内紧固件行业在应对国外多次贸易调查首个获胜结案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李晓兵 《特区经济》2006,(12):260-262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进口国可以采取的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进口产品冲击、实现对本国贸易保护的合法手段。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世贸组织允许单边使用的控制进口措施已寥寥无几,而反倾销措施却越来越成为各国极力寻求使用的贸易保护武器。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涉及金额也不断增加。对我国企业来说加强应诉工作,争取胜诉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反倾销协议本身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使许多国家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该项贸易保护措施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面对这种局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反倾销协议本身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使许多国家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该项贸易保护措施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面对这种局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出口企业遭遇的反倾销形势严峻,会计资料是反倾销应诉取胜的重要武器,加强反倾销应诉会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在国际反倾销应诉中按照世界通行的反倾销调查要求来进行会计举证和会计抗辩,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应诉成功率.文章对我国近年来反倾销应诉会计研究的文献分类别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我国反倾销会计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宗良 《特区经济》2009,240(1):91-92
中、南贸易摩擦伴随贸易增长也迅速增加,主要以反倾销、实施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进口配额限制为主,对南贸易逆差成为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也是国外对华反倾销在南非发生连锁效应的结果;应增强涉案企业应诉的主动性,激励法律人才从事贸易摩擦的应诉工作,推动中、南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反倾销行动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倾销对象。原因主要有:一是低价倾销的客观存在是导火线,二是中国市场经济待遇问题,三是企业对反倾销应诉不力。文章提出了中国应对反倾销的措施:一是整顿经营秩序,加强政府的引导、监督与调控,二是需要政府尽快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三是增强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这段时间,备受关注的中美家电贸易大战进入决战。国内彩电业巨头纷纷发表倡议,呼吁国内社会和公众支持中国彩电企业应诉反倾销案,此举再次表明了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挑战的立场和走向国际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杨柳 《改革与开放》2008,(12):29-3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正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与改革开放的历史相伴相随的国际反倾销浪潮却给我国外贸出口前景投下了阴影。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反倾销浪潮不断高涨.中国产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的案件不断增多。由于我国厂商对国际反倾销法规的不熟悉以及反倾销抗辩意识的淡漠.常被处以不公正的判决.受到高额反倾销税的制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欧美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中的会计问题.指出“非市场经济问题”并非我国遭受欧美国家反倾销的根本原因,中国企业应诉反倾销过程中会计举证以及以往会计举证不利的原因说明会计作用的关键与重要。同时指出我国本身存在的会计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做到从会计方面应对反倾销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