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财经》2006,(3)
为何GDP持续、高速增长,而国内企业盈利、居民收入不能与之同步?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中国丧失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是最突出的缘由——并由此导致“高进低出”的贸易格局力争由低效生产的“加工中心”走向“定价中心”已成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发展期货市场是其突破口,政府和企业都应各献其力。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亦不应忽视交易策略——这方面的不足,直接造成了既往败笔。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该尽快超越“世界工厂”,寻找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化道路。这不仅是中国自强的根本所在,也是规避其他国家以“中国威胁论”对中国提出贸易或非贸易要求的重要底稗。  相似文献   

3.
《河北经济研究》2006,(9):15-18
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工业品价格“高进低出”的现象。所谓工业品价格“高进低出”,就是指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指数低于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工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离开本企业时的价格变动趋势及程度的指标,是反映生产环节产品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因此是国民经济运行环节中的上游指标。工业企业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的“高进低出”现象,在我省从2003年开始显现,并持续至今,具有延续时间长、高低差值大、行业覆盖广等特征,由此导致全省近三分之二的行业面临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赵晓 《西部论丛》2003,(1):22-23
通常只有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最早的“世界工厂”是英国。PatHudson在“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世界工厂”——英国:“在19世纪的几个年代中,英国制造品一度控制了世界贸易。许多大宗制造品在英国能更为有效地生产出来,比其他任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国大目标是什么?国防大学刘明福教授《中国梦》一书,喊出了国人的心声:“冲刺世界第一,竞争冠军国家,创造中国时代,建设无霸世界”。这是中国人对“21世纪中国”的期盼,也是中国人对“21世纪世界”的祝愿。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给中国授予“世界工厂”名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工厂”,不是英、美、日曾担当的“世界工厂”,而一个内涵已“与时俱进”的“世界工厂”,说白了,就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世界加工厂”.  相似文献   

7.
董彦 《中国报道》2009,(12):84-85
高速铁路的出口将给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带来一次飞跃,今后,“中国制造”将被赋予“中国创造”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神华集团煤制油有限公司将于明年出产一项全新的产品——“煤变油”,这也将是世界上首个煤炭直接液化产品,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神华集团煤制油有限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的世界上第一条“煤变油”工业生产线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明年将投入试运行,正式生产出“煤变油”产品。该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年用煤量345万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鲁燕萍 《中国经贸》2012,(19):52-53
汇聚资本,引领风向。历时四天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于9月11日在厦门落下帷幕。投洽会作为全球最大投资促进平台之一,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开放下“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实施阵地,也是各国开展投资贸易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实现共赢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为中国军工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引民入军”、“军民两用”,这己成为21世己国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房晓 《首都经济》2014,(12):20-23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近期,西方媒体充斥着各种关于中国崛起的论调,但却步调一致地传达出这样的信息——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搭便车’式的快速崛起,震惊了全世界。然而,这种所谓‘中国模式’的成功却建立在一种不平衡的策略之上:为保持世界工厂的低成本运行而在全球搞掠夺式开发,为大量廉价商品的出口而无视自由贸易准则,同时奉行着抵制主要贸易伙伴的重商主义。通常这种做法会招来报复,但中国踩对了时点,非常之幸运。”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14,(7):I0020-I0021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建议阿拉伯国家升级与中国的战略关系,从金融和能源到空间技术等领域深化双边合作。这反映出中国更大的目标——战略焦点向西倾斜的再平衡,以阿拉伯世界为重点,这一目标部分是为了应对美国的亚洲“支点”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探月既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也是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战略胜利。当“嫦娥”真的奔月时,她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也在向世界发出自信的发展宣言。  相似文献   

14.
从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各国的应对策略经历了两个阶段,开始是“抱团取暖”:各国携手应对危机。后来却是“摩擦生热”:各国祭起了贸易保护主义,搞以邻为壑那一套。尤其是以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为甚——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签署包含“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国际舆论担心“他将为世界制造一个危险的先例,国际贸易环境很可能会因为贸易保护主义的迅速抬头而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某著名杂志最近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国有三座建筑位列其中。有机会荣膺“建筑奇迹”,对于素来渴望奇迹的国人来说,当然是振奋人心的好事。无论该杂志在建筑方面的权威性如何,无论该周刊的评选做法是不是闭门造车,我国有三座在建建筑进入世界的视线,至少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杜建芳 《中国经贸》2011,(19):14-15
2011年9月7~11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投洽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本次投洽会召开的“2011国际投资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在保持外贸、出口稳定的同时更加注重进口。中国将认真总结“人世”十年的经验,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推进全球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东盟关系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和谐外交”政策,中国东盟关系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阶段。本文结合“和谐世界”这一时代新理念,诠释中国东盟关系新进展,并提出新外交下双边关系发展新举措,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世界工厂”化的美景自不待言,眼下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的困境也一目了然。接下来,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世界能养活中国吗?这是一个美国粮食专家“布朗式”的发问。布朗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口如此之多,粮食需求如此之多,耕地的减少又如此之快,中国势必向世界进口粮食,中国会饿死世界吗?  相似文献   

19.
喻猛国 《新财经》2006,(3):48-50
多因素合力,使中国提前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由此导致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口猛增,并与制成品低价出口形成巨大落差……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产能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输出国外, “中国因素”和“中国力量”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重庆,是一座中国内陆城市,要想走出山川,走向世界,须爬山涉水,漂洋过海,星夜兼程。 然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规划与行动让重庆看见了另外一个“世界”,也为重庆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另一扇窗子。这就是“渝新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