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撰写于本课题组在进行北京市级"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村镇银行宏观政策环境的分析阶段。报告中总结归纳了村镇银行设立至今三个阶段的宏观政策,并分析判断村镇银行以后的发展环境,进而就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月大事     
20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定调2021年宏观政策,部署八大重点任务,"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宏观政策"精准有效,不急转弯"等成为经济热点。  相似文献   

3.
管涛 《金融博览》2021,(16):16-17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下简称"7·30"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7月12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也提出,要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要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区间. 应该说,市场对于中央重提"跨周期调节"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具体应如何解读,却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去向何方,又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相似文献   

5.
朱鹤 《金融博览》2021,(8):18-19
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一季度(总第92次)例会删除了"不急转弯"这一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一贯表述,再次引发市场各方对宏观政策的审视. 事实上,在当前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宏观政策如何调、何时调,还应回归本源初心,方可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6.
货币、财政政策"一紧一松"的总量调控框架下,我国从短期到中期的宏观政策走向,应当注重促进我国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然增长的有序转变  相似文献   

7.
"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下行,进入"贬值周期"。本文基于宏观经济基本面视角,从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三个角度分析人民币贬值的因素,以期为人民币汇率的预测及宏观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证券导刊》2010,(1):53-58
宏观政策:"消费"能否成"退出"主角?毫无疑问,2009年政府主导的投资是整个年度经济的主角。那么在经济复苏预期下的2010年,谁将扮演主角?就宏观经济面而言,目前市场讨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宏观政策的主轴。在扩内需的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哪些效果?下一步还应采取何种政策取向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本期专题安排3篇文章,分别从消费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扩大内需的问题,期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讨论。本期专题: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推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和制度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升审计宏观政策研究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云南省总工会经审办专项审计工作实践,阐明如何通过提升审计宏观政策研究能力,推动工会经审长效机制建设。一、开展审计宏观政策研究的基本前提开展宏观政策研究,需要的基本能力素质包括:逻辑分析能力,即能够清晰确认宏观政策研究的目的,并且能够根据目的分析出需要研究哪些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11,(1):14-15
"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全球流动性宽松下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因此,宏观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防控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2011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全球流动性宽松下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因此,宏观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防控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通常,政府在评估经济形势的时候,习惯把经济下行的风险估计得大一点,而把经济上行的风险估计得少一点,这种传统思维本身就是风险所在。  相似文献   

12.
赵幼力  王小娥  朱妮 《银行家》2012,(8):66-68,7
从经济先行指标和经济增长动力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放缓,经济形势较为严峻。2012年5月下旬以来,宏观调控政策已转向实质性宽松,预计下半年将出台更多"促增长"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低产田改造与金融支持研究——以汤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中央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而采取的十大举措中,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何结合贯彻落实"金融三十条"、"金融国九条"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要求,从金融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和破解  相似文献   

14.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1年和"十四五"期间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以求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的有序衔接与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5.
马腾跃 《中国金融家》2013,(5):50-51,61
为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支持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节能减排。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促进低碳金融发展。"对于"一行三会"而言,绿色金融事业任重道远,必须做好宏观政策层面的督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2015年宏观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2014年我国宏观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对2015年宏观政策取向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贺军 《银行家》2011,(7):35-39,6
近期国内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争论开始增多,对宏观政策"超调"、"硬着陆"、"停滞"的担心不绝于耳,形成了不小的政策压力。在我们看来,某些看法过分放大了中国经济放缓的迹象,更没有抓住中国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决策者必须拨开这些争论带来的迷雾。  相似文献   

18.
通胀和通缩压力并存,宏观政策宜保持“中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全球性金融市场危机输入的通缩压力,央行在不到两月内连续三次降息并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政策导向明显向"保增长"倾斜。但同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却并未完全消除。面对通胀和通缩压力并  相似文献   

19.
李江 《证券导刊》2009,(9):51-53
在强有力的扩张性宏观政策支托下,过剩流动性的冲击使中国股市表现出了一种出人意料的"亢奋",在全球股市纷纷探底之际,中国股市逆向反弹、一枝独秀。而上周三的强势上涨到底是寒风中的一股暖流,还是能够终结市场最近"倒春寒"的市场转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放缓迹象日渐明显,通胀压力减弱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