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来儿  王国定 《经济师》2001,(4):186-187
历史已将我们21世纪,新经济扑面而来,传统经济正受到挑战,调整产业结构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值此变革之际,山西应该怎么办?是每个山西人都应该考虑和回答的问题。我们认为发展环保产业,使之成为山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实现由“能源大省”向“环保大省”转变,是可取的良策之一。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2.
周雅羚 《时代经贸》2010,(6):102-103
今年两会上提案“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被列为一号提案,低碳经济、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焦点。全球变暖,我们要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3.
一、大力发展环保事业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之中。2005年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十一五”规划安排2010年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式主要停留在外延扩张上,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与低产出、低效益、低效率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在国际竞争中,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机制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粗放式增长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环保事业,使经济发展的模式尽快转变为节约型发展、环保型发展,使之步入良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新政将推动新能源产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彦菲 《发展研究》2009,(10):29-32
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被国际社会寄予带动经济复苏的厚望,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受此影响,中国也在加快能源产业战略转型的步伐,不断推出能源新政。当前我国能源政策的最大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加大结构调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将使我国能源结构产生重要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掀起绿色浪潮 国际环保市场充满商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21世纪将成为“绿色世纪”。纵观发达国家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充满商机的环保市场,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一、绿色产业——新经济增长点。面对越来越多的环保法规,风起云涌的绿色浪潮和  相似文献   

6.
体验经济正以强劲的态势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体验型”需求已经成为改变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动力。也正逐渐成为一种模糊所有产业界限的溶合剂。体验经济,将为我们准确把握产业的导向和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2006,(B03):6-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将其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最近国务院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和发展环保事业的重要战略决策。总局考虑还要在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以及明年上半年召开的环保大会上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项重要国务院决定。我们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召开这次现场会说,就是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以大力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为手段,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执法水平。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我们要贯彻《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总局第28号令),明确职责,落实政策,明确“十一五”自动监控工作的奋斗目标。这次会议的内容非常丰富,非常有特点,体现了虚实结合,以实为主的原则。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建议定3月1日为中国储蓄节●张端忠国家经济越发展,储蓄事业就越重要,这已成为广大人民的共识。群众深有感受地把储蓄称为“甜蜜的事业”,渴望有个中国人民储蓄节,进行有计划地集中宣传,进一步强化全民储蓄意识,激励人民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促进储蓄事业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缩小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所谓“地球村”现象。2001年11月10日,中国“入世”成功,表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不可逆转地融进世界体系之中。无疑,在“地球村”内,我们同别国可以开门相望,不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样就可以更多地获得发展的机会和活力,给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好处。但是,仅仅这样看问题又是远远不够的。在思想观念上如何适应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环保事业已经进入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环境监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国务院领导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明确指出要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目前全国环保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本职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久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作为经济理论工作,我们要立足现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踏踏实实地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环境经济》2011,(8):73-F0003
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深广。保护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为吸引更多人关注环保、重视生态,环境经济编辑部将举办“人与自然”主题摄影大赛。大赛倡导“关注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期望通过更多群众町参与的方式,影响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现特向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3.
《环境经济》2011,(1):10-10
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于1月13日~1月14日在北京召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周生贤强调,“十二五”是中国环保事业充满希望的五年,全国环保系统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经济正进入快速转型期。如果说前两年经历的只是由资源瓶颈约束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而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土地宏观调控、能源原材料成本上涨等经济因素,以及民间环保意识、权利意识Et益觉醒等社会因素,已然让这种“烦恼”转变成为“痛”。  相似文献   

15.
奎云 《江南论坛》2009,(10):33-35
科学发展观回答和解决了现实和未来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为苏州的环保提供了“金钥匙”。特别是在科学发展看环保已成为社会普遍公认理念的今天,环保部门已事实上被推到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前沿。也就是说,做好环保事业就是对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具体地落实。但是,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融为苏州环保的“魂”,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占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的90%以上,它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燃料,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但除煤的焦化和气化之外,其他深度化学转化一直未实现大规模商业运营,尤其进入“十一五”期间,环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洁净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也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都为煤化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6月27日,省委专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的工作。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生联系和因果关系。其中,创意产业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创意虽然古已有之,但要真正成为产业还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本期“聚焦”把目光投向“创意”,追寻的也是“创意产业”如何做强做大的更多“创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线电视事业正以日新月异的势头在发展,它填补了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空白,完善了广播电视系统的结构,成为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广播电视覆盖和传输质量的重要手段。尤其“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62号令)自2010年2月6日起施行以来,完善了广播电视系统的结构,成为扩大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虽已过去,但关于环保的话题却总也说不完,因为我们人类在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实在是触目惊心,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也愈来愈严重和频繁。沙尘暴、河流干涸、水源枯竭等等,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居民日常生活中因食用含毒蔬菜、饮用不洁水源而致病、致残甚至威胁生命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 诚然,人类要解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发展经济,而经济要发展,或多或少都要对环境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少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弄虚作假,帮助排污企业蒙混“过关”,严重扰乱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秩序。2023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首次公布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管领域典型案例。这之前召开的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上,生态环境部确定今年要抓好的几项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