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文鑫 《魅力中国》2010,(35):300-300
“异化”,通常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或一种体验方式,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对主体自身发生作用,表现为“主体同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立”。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弗洛伊德以及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和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的消费领域,被异化的消费是一种不合理消费、不适度消费必然会加重自然的负担。因此,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消费的逻辑应以需求为其逻辑起点,我们可以以"需求-消费"的结构形式来表述消费的逻辑。而消费异化所指称的消费行为则是一种异化的、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消费异化是消费目的的异化,消费不再以满足需求为目的,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以消费本身为目的。文章提出,消费异化是以"生产-消费"为结构的逻辑的展开。"生产-消费"的逻辑结构,实质就是以资本意志为逻辑起点的消费逻辑。资本谋求无限制的扩张,关键不在于如何扩大生产,而在于如何有效地使产品被消费。依据"生产-消费"的逻辑结构,资本要实现其扩张目的,则要求有多少生产就要有多少消费,于是"需求-消费"被"生产-消费"的逻辑结构所取代,虚假的需求被资本的扩张欲望所催生,造成当今社会种种不合理的消费乱象。  相似文献   

3.
论“异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异化现象已普遍存在。西方学者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阿格尔等的“异化消费”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异化消费及其危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应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有节制地克服异化消费。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息消费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消费是包含消费主体再创造的消费行为,我国信息消费存在着“过”与“不及”现象。问题的实质是消费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我国的现实国情、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价值追求是信息消费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鼓励健康文明的消费。但消费并非天然就是合理的,当前在我国消费领域中还存在一些威胁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消费异化现象,构建和谐消费观是消费异化的扬弃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奇观”兴盛的社会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消费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的媒体奇观之一.如雨后春笋般的网站成为制造媒体消费文化奇观的场所,这就使得消费领域的无限度扩大并逐渐改变着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以媒体奇观理论为基础,归纳了网络消费文化的新特点,分析了网络消费文化表现出的异化现象,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安佰英 《魅力中国》2009,(31):239-239
艺术消费是艺术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就主体而言,艺术消费是人们在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之后,对实现自我完善和人格提升的更高诉求,它是一种有别于一般物质性消费的精神性消费。它主要用以满足人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等精神需求。而人们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快速发展,消费异化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在当代中国,人们在享受消费所带来的满足和快乐的同时,却沦为了消费的奴隶,进而导致了精神家园的失落。如何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消费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同样是吃、穿、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费选择取向,其背后是各自不同的文化倾向,表现消费中的就是消费文化。本文对消化文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状态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礼宏 《珠江经济》2006,(10):71-77
文化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和审美消费活动,可细分为发展型消费(如教育)、娱乐型消费(如旅游、听音乐、看电视)和奢侈型消费(如逛夜总会)。消费状态和行为折射的是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形式,是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文化消费,同时也是文化产业链条的终端,从中可以预期未来的文化消费空间和文化产业的可供发展的空间。立足于消费支出和消费活动,下面将就广州市民的文化消费展开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构建和谐消费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消费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当前消费领域内存在很多的异化现象,极大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那么实现和谐社会就应该必须拥有和谐消费,使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炫耀经济”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大姣 《特区经济》2005,(5):310-311
一、“炫耀经济”的由来。自从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了《有闲阶级论》以来,“炫耀消费”逐渐引起了社会的注意,“炫耀消费理论”从而也慢慢发展起来,而如今为满足“炫耀”这一心理需求而进行的生产、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越来越多,于是“炫耀经济”就这样形成了。凡勃伦认为,用有意脱离生产活动来表现自己拥有财富和权力的有闲阶级的消费就是炫耀消费。他把炫耀消费定义为这样一种类型的社会行为,即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传统消费中存在的异化消费方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必须寻求新的消费模式,而生态消费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它把人类的消费纳入生态系统之中,使之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4.
李伟 《魅力中国》2010,(33):274-274
文化消费是指居民在教育学习、享受艺术、休闲娱乐等活动中为获得知识、艺术熏陶、精神享受与满足而实施的消费行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占日常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加.休闲、享受性的文化消费比例也有所提升。积极研究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制定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措施,拉动文化内需很有必要。本文根据三门峡市统计调查资料对居民的文化消费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弗洛姆和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从消费异化的产生、内容、危害、克服途径四个方面对二人的消费异化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可以获得应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关注人的全面解放、建设人道合理的消费文化三个方面的启示,这也能对我国的消费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扩大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生长极,并越来越集中表现在新的消费热点上。让这些消费热点进一步热起来,不仅是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而又有利于满足群众作为消费的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件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寨一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从山寨产品到山寨文化,是经济行为到社会文化的升华。山寨文化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不规范的,不受政府管束的民间性、规模性、群众性模仿、创新性活动的社会现象的概括。是一种草根文化,平民文化。山寨文化之所以能够深受大众追捧,广为流传,必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在大众消费心理的视野下,山寨文化满足了人们的奢侈消费、自娱自乐、追求个性、模仿创新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8.
消费经济社会中,文学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商品化,商品化是文学异化的重要因素。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对研究文学异化提供了一定的视角,文学从最初审美的存在异化为对虚假幸福的复制、对残酷现实的利用、对时尚化发展的追求。资本逻辑控制下的文学,紧紧围绕着资本增值目的,进行对虚假消费的营造。  相似文献   

19.
梁盼 《新财经》2012,(7):102-103
作为一种最为普遍的经济活动,“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消费一旦出问题,就走向两个极端,即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社会就会产生问题,甚至造成政权覆灭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