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扩大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过四年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之后,经济仍未能恢复自主性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出现长期化的趋势。然而积极财政政策是不能被当作长期政策来使用的,理由如下:1、国债投资效益逐渐降低。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大量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并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自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累计发行5100亿元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阎坤 《财贸经济》2002,(4):32-38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达到某些既定目标的长期财政战略和短期财政策略.所谓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具体运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为刺激内需、克服通货紧缩,连续实施了三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效果总体来说喜忧参半.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另一方面,由此引致的财政赤字连年累积,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公共支出效益的不尽如人意等也令人担忧.笔者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具,短期之内其正面效应会大于负面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其负面效应会大于正面效应,从而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3.
当前金融危机还未结束,其影响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叠加在一起,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2009年中央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等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贷币政策.本文首先阐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以及当前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依据,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政策取向,最后分析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运用一个修正的MF模型 ,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力进行比较 ,得出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安排下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要优于货币政策。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应以财政政策为主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淡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贾康  马晓玲 《财贸经济》2004,(10):52-59
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和配合中央近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积极财政政策加以调整.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对于把握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中要适当调减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改进原来以长期建设国债为主的实施财政扩张性政策的工具组合,根据公共财政要求调整支出投向和重点.特别是应注重结合财政政策调整推进财政改革,完善税费制度,构建内需平稳增长机制,强化财政对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健全分税分级的公共财政体制,在长期建设国债规模缩小后,发展新的财政支出方式.  相似文献   

6.
陈青 《北方经贸》2005,(4):36-37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特定政策。我国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逐步缩小财政赤字。但面对不断攀升的国债和财政赤字,中共中央决定2 0 0 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借鉴国际经验寻求积极财政政策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一年多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当前内需不足、经济仍在低谷运行的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要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因而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拓展积极财政政策的新思路。一、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景气状况,是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经验积极财政政策这一专门的术语目前在中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要义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政府采取的提升经济景气的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组合。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所采取的某些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以此来调节经济周期,使经济走出低谷、摆脱萧条的做法对…  相似文献   

8.
武彦民 《财贸经济》2007,(12):23-27,87
2004年底中央决定将实施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型财政政策,本文从财政风险变化角度解释财政政策转型的依据.本文通过对两大类、共16个指标反映的财政风险程度的单独和综合分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在总体上减低了财政风险程度.尽管某些直接关联指标体现的财政风险程度有所上升,但总体上我们具有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能力;而社会经济运行本身的发展态势却使积极财政政策的继续实施失去了必要性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稳健型财政政策是恰逢其时的.  相似文献   

9.
"十五"时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前景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它对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扩大内需和出口贸易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进入21世纪初的"十五"时期,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前景如何?有待预测分析.现就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前景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运行的困境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晟 《财贸经济》2003,(3):35-38
1998年以来,为启动内需,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且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大政策的运行困境逐渐显露出来,并愈为人们所关注.对此,本文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为了扭转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低迷和物价持续下滑的通货紧缩态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然而收效并不明显。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收效不大的情况下,国内外投资者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到人民币汇率适度调整的政策上。那么,我国现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困境何在?人民币汇率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到底如何?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走向稳健,又从稳健走向积极,经历了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历程.本文通过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了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背景、具体内容、政策效果,并就政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加以分析,以期能从中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公共财政框架下积极财政政策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成为人们的共识.2008年下半年,面对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再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效阻止了经济的下滑,实现了经济复苏.但是,目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还不成熟,适应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向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在回顾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立足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指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掌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阎坤 《财贸经济》2004,(1):94-95
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其出台背景、实施原因、政策绩效、可持续性等问题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经济学家戴圆晨教授的新作--<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对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迎秋 《财贸经济》2002,(10):12-17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缩长".作者在分析和阐述"缩长病"及其主要"病灶"基础上,论证和说明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支撑和物价的持续下降现象,并不是"流动性陷阱"所致,而是大调整过程尚未结束、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与操作未能依据经济现实做出相机抉择的结果.据此,作者提出,要医治"缩长病",不仅需要扩张性财政政策继续有所作为,而且需要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6.
面对曾经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近年来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我国的财政政策都展现出了超强的控制力和防范功能,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仅连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更主要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配合;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了重点建设;稳定外需、促进扩大内需以及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我国财政政策效果显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及其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炜 《财贸研究》2003,14(3):54-56
199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消费、投资需求不足,出口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五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种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其长期运用蕴育着极大的财政风险,而且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认真思考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并根据客观经济状况进行调整,并在适当的时候考虑其淡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5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一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对这一结果,国内学者说法不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上。本文着重说明积极财政政策要想淡出,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政府应拿出一整套的政策措施,保证这三个条件的实现。只有这样,积极财政政策才有可能顺利淡出。  相似文献   

19.
曲振涛  张卉 《商业研究》2005,(7):109-114,127
近两年来,有关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问题讨论非常激烈。从积极财政实施的时间来看,该政策已经由短期政策转变为中期政策。通过分析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一些危机现象,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在一些方面的作用已经减弱。同时,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实施时间较长,受其它因素的抑制和依赖,又决定该政策此时不宜淡出。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应该而且必须转型,即转型为稳健的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0.
张小红  袁月 《商业科技》2014,(5):192-193
本文回顾了1994年至2012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状况,并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提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