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江苏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市场,劳动力仍供大于求,而且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促进社会实现充分就业,能够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稳定生活并逐步改善其生活质量,能够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根据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结合江苏的实际,提出以下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路径:建立政策扶持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稳固第二产业就业;把促进服务业吸纳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君 《新疆财经》2011,(1):27-31
2010年张春贤书记提出当前要重点解决三类群体就业问题:一是零就业家庭就业;二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三是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当前,新疆就业工作产生了新的亮点,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本文对当前新疆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四大结构性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至少存在四个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专业分布与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4.
徐毅  辛超 《宁波经济》2023,(10):49-50
<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安定稳定。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但同时部分企业、行业和地区招人引才困难,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亟需引起高度关注。今年以来,宁波积极采取积极措施,合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显著成效。国内相关城市也创新举措,破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宁波做好下阶段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高凤祯 《北方经济》2010,(23):93-95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一)就业现状 自1999年连续几年扩招以来.我国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出现"过剩状况".随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辽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年来持续走低,2009年主要就业指标均好于年初预定的任务目标。但仍存在着劳动力供需缺口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问题依然严峻、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非对称、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亟待转变、农民职业培训不足等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灵活就业者社会保障水平低、劳动力市场功效弱、就业政策实施中的障碍。制定积极就业政策的基本路径是提高技能、拓宽渠道、强化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9,(6):28-2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尚未见底,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平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这些问题与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交织在一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新增就业与去年同比仍为减少,登记失业率继续上升,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较多。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着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兵 《魅力中国》2011,(14):382-382
据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是年年急增,到2011年毕业生数量达到了660万人,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将更加严峻和突出。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为了真正解决就业问题,整个社会都呼吁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急需人才的基层就业,希望通过引导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解决人才流向、分配的极度不均衡。  相似文献   

10.
《开放潮》2003,(9):42-42
记者从8月下旬在福州市召开的福建省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福建省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山区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和沿海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十五”期间,福建省每年需安排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近40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历年都未超过20万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莉 《特区经济》2009,(11):266-268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企业改革以及农业改革催生过多剩余劳动力出现,从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劳动力需求总量也成上升态势,但是就业弹性却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加大。不过,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的矛盾会由于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而不断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魏伟  陈潮填 《南方经济》2016,34(5):87-96
文章把大学生就业管理看成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利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原理和方法,从需求侧数量、供给侧结构、服务功能、政策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从大学生就业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过程的角度构建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结构模型、分析框架模型和控制结构模型;最后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拓宽供给,分流需求,柔性就业,动态平衡”的宏观调控策略及就业管理系统工程的优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表现为供求结构性矛盾不断增强,"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并存,这是经济社会体制、高等教育制度、全球金融危机、社会就业环境及毕业生自身原因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本文建议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帮扶特殊群体就业、改善就业环境,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4.
The COVID-19 pandemic shocked the economy of China in early 2020. Strict lockdown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nationwide to prevent the further spread of the virus. During the lockdown period, many economic activities were affected, which had repercussions for the nation's overall employment. Vocational graduates were among the most affected by the crisis. To estimate the causal effects of COVID-19 on the full-time employment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graduates as well as their monthly income and hours worked by week, we exploit variations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pandemic in time and across space using survey data from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six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being located in counties with high pandemic intensity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th the employment in full-time jobs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as well as their monthly income. Our study's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effects of COVID-19 on the labor marke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arge-scale contraction of labor demand of the enterprises that were hiring vocational graduates. To cope with this situation, vocational graduates took various measures, including reducing consumption, drawing on their savings, searching for new jobs, taking on part-time jobs, borrowing money, and attending new training programs. In addi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finds that there were heterogeneous effects with respect to gender, family social capital, the industry in which the vocational graduate was participating, and whether the individual was in a management position.  相似文献   

15.
詹学德 《特区经济》2006,213(10):126-127
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是新生劳动力增长快,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而非公有制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劳动力使用成本偏低;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力资源不能任意流动,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形成;劳动力市场秩序不规范;供需结构性失衡和信息不畅等。  相似文献   

16.
动态劳动需求描述了劳动力应对外部冲击的调整过程,是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重要体现,本文首次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对我国的动态劳动需求进行了研究,并检验了就业保护制度对动态劳动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国有及具有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就业调整存在明显的刚性,遇到外部冲击时,企业需要2.56年时间完成劳动力调整的50%,对雇佣和解雇行为进行管制的就业保护制度显著减缓了劳动力调整速度。当经济环境变好时,就业保护制度减缓了企业劳动力投入的增长速度;当经济环境恶化时,就业保护制度减缓了企业裁减劳动力的速度。总体来说,就业保护有利于维护已经就业的劳动者的利益,但会使失业劳动者和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寻找工作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知识型失业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凯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74-76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知识型劳动力过剩”和“知识型失业”现象初步显露,之所以产生知识型失业,是因为教育资源的配置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我国产业结构水平低下等因素造成。当前,应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重视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发展,使教育资源的结构与空间分布趋于合理化,同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有效抑制并防止知识型失业。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The immediately preceeding analysis has examined, in a dynamic context, racial interaction in an occupationally specified employment growth process. We exhibited a demand theoretic model which states that non-whites may register employment gains in low-skilled occupations in a given area as a result of the growth of total demand for labor in low-skilled occupations relative to the available supply of white labor for such occupations. Discrimination operative at the point of job entry is reduced if a deficiency of white labor tends to raise the cost of such discrimination for profit-maximizing white employers.  相似文献   

19.
使用1978—2008年山西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和产值数据,运用回归模型以及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个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了山西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山西就业结构的转变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劳动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正在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要解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矛盾,缓解就业压力,必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