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出台《暂行规定》也好,2006年真正直销法出台也罢。种种迹象表明,中外直销企业已经开始厉兵秣马了,似乎中国的直销业将面临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中国直销业望穿秋水的《直销法》立法,又有了新的进展。如果不出意外,中国的第一部《直销法》,将在2005年9月呱呱落地。《直销法》长得像谁《直销法》的产房门前,挤满了吵吵嚷嚷的中国直销企业。《直销法》长得像谁?将决定着这些企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能不让他们十五个吊桶打水吗? 据媒体透露,审议通过的《直销条例》有两处变动,一是没有硬性作出规定,在一个地区必须直营或特许经营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直销这台大戏,雅芳将如何领衔主演?《直销法》七月出台的消息再次盛传,而雅芳作为大陆唯一直销试点的进展如何,可能直接影响这一传言能否变为现实。6月8日,雅芳拿得国内直销试点唯一牌照之后正俩月。《中国经济周刊》前往位于广州的雅芳中国总都“探班”。雅芳大中华区总裁高寿康先生首次批评外界所谓“试点尴尬”之传言,细述雅芳成为中国大陆直销“唯一试验田”的获选内幕,以及雅芳对国内直销业所肩负的三大重任。  相似文献   

4.
资讯直通车     
◇◆政策法规中国直销业进入法制时代明确定义“非法传销”在经营者、消费者和媒体历经长时间等待之后,《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两部直销行业监管法规日前终于问世。这两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直销业由此告别了无法无序状态,进入了法制化时代。“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直销企业”,是指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经批准采取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企业;“直销员”,是指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将产品直接推销给消费者的人员。《直销管理条例》,对相关概念作了这…  相似文献   

5.
中国直销业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在厦门的直销立法“封闭式”座谈会上,有关人士呼吁要早点出台中国直销法,以规范直销业的发展。直销在中国已历10余年,几经波折,但始终是良莠杂存、泥沙俱下。  相似文献   

6.
阴影中的直销逐步裸露于阳光下,为了中国式生存,而阳光下的直销还在等待中,但等待的时间不会长,因为《直销法》的出台已经进入倒计时,2004年12月11日,这是中国政府加入WTO的承诺期限,不过,现在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日期的宣言意义远远大于法律意义。换句话说,直销立法也许只是一个开始,但一步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7.
焦艳 《中国经贸》2005,(9):65-67
在直销法规出台前漫长的讨论过程中,企业和政府的博弈一直没有停顿。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政府的初衷,如何规范直销业的健康发展,避免直销容易被非法传销利用的特点,协调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是中国直销立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我国直销业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直销业的发展对策。要进一步完善与直销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直销企业应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直销企业应以产品为核心,切实提升企业形象;要加强直销理论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直销模式;加大对非法传销的打击力度,纯洁直销行业。  相似文献   

9.
直销业立法,既是对入世有关承诺的必要回应,更是规范和发展中国直销市场的必然要求。年初,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在一次国际性经贸座谈会上透露,中国有望于年内制订直销业相关法律。中国直销市场已准备迈入法治门槛,迫切呼唤直销业尽快立法,时至今日,人们关注:直销立法究竟会为中国直销业带来什么?中国直销业将如何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0.
米旭明  黄黎明 《特区经济》2007,221(6):286-287
备受关注的《直销管理条例》已经于2005年12月1日起生效,这标志着中国直销市场的正式全面开放。作为一种特殊的经营模式,直销无疑对现有的税收征管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为:一方面,《直销管理条例》中没有涉及到税收问题,税法中也缺乏相关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直销业固定店铺少流动性强、直销人员纳税意识参差不齐、经营活动中现金交易较多等原因偷漏增值税的现象较为严重。加强对直销业增值税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种新的销售模式直销全面入驻中国大地。这种直销型的销售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它也同样遵循商业的一般规律,在以质量求生存的今天,一个直销企业能够迅速崛起并健康快速地发展,好的产品是基础,而科学性、人性化的奖励分配制度则是直销引擎。在我国直销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人把直销当作牟取暴利的生财工具,从事的是金融诈骗的犯罪活动。这种现象使得直销的公众形象也越来越差。不过,凡事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近年来,随着《直销管理条例》的颁布,国家对直销加强了监管和引导,人们对直销了解会越来越清晰,将会让直销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论入世后中国出台直销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莹 《理论观察》2004,(5):39-40
直销这一经营模式,在中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几年后,现已进入了转型经营的特殊时期,随着WTO的加入,我国承诺开放分销领域,中国官方直销立法前期,对直销法(规)的内容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规范直销行为、直销人员资格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助于使人们能清楚地了解直销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直对直销立法进程守口如瓶的商务部近日首次披露了直销法出台的时间表。近日,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廖建成透露,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起草的《直销管理条例》已报国务院法制办,预计将于年内公布实施。  相似文献   

14.
法治直销业     
直销业立法,既是对入世有关承诺的必要回应,更是规范和发展中国直销市场的必然要求。年初,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在一次国际性经贸座谈会上透露,中国有望于年内制订直销业相关法律。中国直销市场已准备迈入法治门槛,迫切呼唤直销业尽快立法,时至今日,人们关注:直销立法究竟会为中国直销业带来什么?中国直销业将如何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初直销方式传入我国以来,曾引起巨大争议.在经历反复权衡与激烈博弈之后,直销业终于迎来了核心法规。2005年9月2日,中国直销法规的核心组成部分《直销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并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直销市场正式开放,众多直销企业不必再为没有取得被法律承认的地位而小心翼翼。同时也具有了约束直销企业行为合法性的法律规定。为了正确理解和掌握《直销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本刊将以法律知识问答的形式对《直销管理条例》在颁布、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以解答。以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掌握《直销管理条例》的法律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施光辉 《宁波经济》2010,(12):59-61
2010年,是中国直销立法5周年的日子。5年前,《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正式出台,中国直销行业迈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直销行业从混乱无序走向规范有序,迈上了长远、健康的发展轨道。纵观这5年的行业发展历史,清晰地传达出了这样一个讯息:中国直销行业,有规范才有未来。  相似文献   

17.
市场纵横     
马来西亚直销业兴旺发达 近年来由于马来西亚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不断增长,各行各业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直销业也不例外。这一行业通过他们庞大的传销网络和促销活动,几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据马国内贸易和消费事务部的资料显示,截至1996年7月31日止,马国内有执照的直销公司共有746家,其中199家是马国直销协会的会员。据直销协会的统计,其属下的直销公司的传销人数达100万,还不包括未参加协会的传销商人数,可见马国直销业的竞争十分激烈。马国内贸易和消费事务部的资料还显示,1995年,马国199家多层次直销公司的销售总值为16.8亿马元,其中的15.5亿马元是直销协会成员的销售值。这些直销公司销售的产品包括营养品、保健品、家具、个人护理品、化妆品、护肤品、护发品、滤水器、洗涤剂、电饭煲、汽车护理品等。由于马国内746家直销公司的销售产品相类似,它们的竞争非常激烈,必须以产品本身的优势及传销网络的扩大来开拓市场。 马来西亚的直销业成绩优良,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8.
对直销业而言,2004年是耐人寻味的一年,直销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尚未于预期的12月11日出台,但人们对直销立法关注的热情依然是与日俱增。2004年12月26日,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的“2004年首届环球(中国区)系统领导人峰会”在广州召开,这是首届探讨直销系统运作方法的一次高峰论坛会。本次峰会为副主席、香港纽莱芙(国际)有限公司大陆区总裁张皓提出,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再到21家直销企业获得直销牌照。历经坎坷后,直销行业成为经济体制中又一被认可的新兴行业。直销行业也进入了一个依法管理的新阶段。然而,条例中规定经营模式的转变却使直销行业进入了疲软期。究其原因,这是我国目前市场现状所决定的,也是直销行业必经的磨炼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连锁直销法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不少人打电话或写信给我们编辑部,询问连锁直销方面的有关事宜。《论连锁直销在工业企业营销中的应用》一文,结合浙江省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阐述了连锁直销的概念与作用、连锁直销的原则与实践、连锁直销的规范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