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重点之一就是盈余管理.本文以2065家深、沪两市2010~ 2011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视角研究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越集中,大股东越容易操纵应计利润.国有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而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流通股比例大幅度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林大庞 《商业科技》2011,(3):192-193
股权分置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顺利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之际,本文选取2000年—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048-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角度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效,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顺利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之际,本文选取2000年—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048-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角度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效,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来,股权分置和股权激励改革,为公司治理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从盈余管理角度来研究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可避免内生性的干扰,令检验结果更加可靠。本文对2002至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187-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究发现:CEO持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地低于CEO不持股公司,CEO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CEO持股能有效降低盈余管理,存在正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及效应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方案及其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相关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一、股权分置对投资者保护影响的文献朱小平、暴冰和杨妍(2006)探讨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给股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新情况下,利用盈余反应系数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前后2004年和200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进而说明股权结构变化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从而为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9年四年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改后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不相关,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其他股东受第一大股东影响较深,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出现大量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自家公司股票的现象。本文选取2007年~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大股东买卖股票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中表现出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卖出股票与向上的盈余管理相关,大股东买入股票与向下的盈余管理相关,且交易数额越大,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而大股东卖出股票与向上的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在民营上市公司中体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证实,大股东股票交易可视为盈余管理及其方向的信号,并已成为全流通时代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重点依据股权性质分组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风险承受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占绝大部分,其中私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稍大于国有控股企业;我国私有股权控股上市公司风险承受大于国有股权控股上市公司;公司盈余管理与风险承受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在私有产权控股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引进股权激励制度,直到2006年《公司法》、《证券法》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股权激励制度开始有所规范.之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公司治理中,然而也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有力动机.本文从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中与股权相关的激励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出发,随机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以多元回归为主要方法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所选取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但同时也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治理结构越完善,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小.  相似文献   

11.
财经资讯     
摘自《经济日报》国资委规范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应当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其他非流通股股东和A股市场流通股股东意见基础上,研究制订符合上市公司及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公司,而股权激励制度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采用的一种实现盈余的管理方式。本文阐述了股权激励制度发展的动因,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管理的方式,最后提出几点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机制下实现盈余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我国2014年首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和实施后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于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一年进行负向盈余管理;且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同向变化,股权激励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由其引发的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股权激励计划、规避盈余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又同时作为公司内外部治理的核心,这两者的发展应该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而在国内他们的作用都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不彻底,相关法规制度对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水平,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机构投资能够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时,保护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优化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大长期持股的比例,使机构投资者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天华 《商》2013,(15):24-24
本文以我国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差别。研究发现:提高激励股权数量对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更为显著,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影响盈余管理,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高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正式实施高管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计划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正相关.股权激励程度的增加会诱使经理人增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但随着经理人激励程度越来越高,管理层因股权激励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动机.并指出由于特殊的制度特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不同于股权分散两权分离下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  相似文献   

19.
肖建琳 《商场现代化》2006,(15):129-130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的影响因素,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是影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被广泛运用于现企业管理中。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中促进企业进行适当盈余管理、提升会计盈余管理信息的相关性是其正面影响;而负面影响在于可能会诱发盈余管理的不完备性契约、激发管理层进行过度盈余管理、预留股份比例与经理人盈余管理正相关等。上市公司应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标准,并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以规范公司盈余管理,完善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