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古东 《企业活力》2001,(9):16-17
还处于初生期的中国股市是典型的"资金推动型"市场,中国股市的涨跌与围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关联度较低,与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关联度也很低.初生期的中国股市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具有"政策市"和"投机市"的明显特征.今年初,<财经>杂志大揭"基金黑幕",一位有政府大背景的著名经济学家实话实说一语惊天,批评中国股市投机盛行像个大赌场,竟惹得股市连日暴跌,险些造成一场股灾,引出一群著名经济学家和政府权威人士为中国股市辩护,这才暂时避免了一场因言毁市的股灾.这就活生生地印证了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和"投机市"的本质特性.用民间股评家的话说,叫作"政策当道"、"投机盛行".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完善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房屋就是商品,商品就要根据市场供求的规律来流动,政府并不直接干预房地产市场的运作。或许可以说,这就是有别于别国的美国“国情”。说到过去几年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经济分析人士常常用“火热”来形容。这确实一点也不过分。近年来美国新建住房销量每年都在100~200万套之间,旧房销量每年在五六百万套以上。火热的住房建设和销售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与股市的长期平淡形成鲜明对照。因此,除了自己居住外,买房也成了不少人投资的一种手段。去年一年,美国人从房地产…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中国房地产住房体制改革和2005年中国股权分置、全流通股改革顺利进行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这几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研究中国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微观角度而言,它既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如提供有效投资组合)有现实意义,也对宏观经济,尤其是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规避也有重要意义。一、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负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中国城市房价快速上升,对百姓民生、社会公平、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房地产制度和政策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达到房地产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必须消除房地产投机因素,回归房地产的基本价值,才能遏制房地产泡沫。建立科学合理、长期稳定的房地产制度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政策的"投机"只会引发不断的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持续推升房地产泡沫。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最大的国情是股权的分裂,股权结构的规范化是当前的首要工作。由此基础出发,判断中国股市的“泡沫”成份大多都是结构性泡沫,不能用总量办法来解决结构矛盾,国有股减持争论的背后是市场“三公原则”和法治精神的觉醒。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中国股市只能根据国际惯例来调整政策和重布结构,尽管这是一条荆棘之路,但却是走向“市场化”广阔天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杨鸿 《楼市》2007,(23)
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可以用热火朝天也可以用汹涌澎湃形容,深圳广州如此,杭州也大致如此。面对这一波上涨,目前没有直接针对的政策措施,2007年房地产政策的着力点在"住房保障",这是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的老百姓办实事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北京房地产》2008,(1):8-9
中国房地产市场四大特点特点一:股市与楼市互动 2007年下半年的股市与楼市有着明显的联动效应,近期股市大盘下挫探底,楼市出现价格上涨成交量下降,市场展开博弈局面。究其原因,中大恒基市场研究中心认为,这与政府对流动性过剩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有着直接关系,而股市与楼市是首当其冲的两个阵地。  相似文献   

8.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重度调整阶段。我们认为可以用"三九"的眼光来解读市场我们可以用"三九"的眼光来解读市场。"一九":2007年9月,"9·27"政策的出台成为市场发展的转折点;"二九":2008年9月,期盼中的"金九"没有出现,市场进入中度调整阶段的趋势已经很清晰;  相似文献   

9.
2011年注定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极不平静的一年。一方面是限购、信贷收紧、房产税试点等政策调控的冲击;另一面是通胀压力加大、股市低迷、“泡沫论”横行的现实经济环境……这一切让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面对充斥着各种各样变数的房地产市场,你还敢投资买房吗?对于这个问题,坊间众说纷纭。问题本身已经远远超脱“敢”或“不敢”的勇气较量,我们的关注视点也随之延伸至这份较量之下所衍生出的楼市众生相。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导刊》2007,(17):3-3
8月,源自美国的次债危机导致了一场遍及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受此影响,欧亚整个股市大幅下挫,韩国、香港股市曾一度出现大盘跌停的"惨剧"。作为一体化经济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在这场风波中也难以幸免。8月中旬,一直对外围市场动荡"免疫"的 A 股市场也开始与周边股市"联动",沪深两地股市在大盘股及 H 股板块带领下大幅下挫,出现短暂的恐慌。为避免重蹈"覆辙",中国各大商业银行不约而同收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继而启动新一轮的利息调控。对于中国的举动,学者给予了足够的理解。"虽然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经济表现出了足够的抗压性,但在资本全球化流动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复杂性正在进一步体现。"表现在房地产领域,如果美国次债风波持续发酵,那么将迫使更多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银行撤资,继而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硬着陆。(详见本期杂志新闻追踪)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这样一些矛盾与冲突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市场发展与讨论忽视了中国已经存在的三个基本前提:即个人居住权的天赋性;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性;中国土地的国有性。如果能够在这三个基本的前提下来制订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和法律、来发展国内房地产市场,那么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声音/数字     
《楼市》2008,(18)
易宪容:开发商"难温旧梦"谁都无法打败市场对于房地产开发商不降价销售而又大喊房地产市场有多少危险的现象,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开发商认为自己有实力来对抗市场,相信政府会出台政策来救房地产,总希望回到2007年房地产市场"奇迹"的时代。他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13.
你认为"轻"是什么?是自在无拘的"飞花轻似梦"?是人生短暂的"轻尘栖弱草"?你若单看一个字,说不出它好,也说不出它哪里不好。2015年也是这么一年,你尚且辨不出好坏优劣,只觉得单单用一个"轻"字就仿佛能够预示出未来的365日。泡沫式复苏——泡沫轻2014年三季度后,股市发生大幅度的波动,并在第四季度进入结构性牛市。与此同时,由于限购限贷政策的放松,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这两大与泡沫经济息息相关的元素,几乎在同一时间搓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确立,以及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刺激、扶持政策,房地产市场又进入了短暂的政策微调期。所谓"微调期"是指政府出台刺激政策之后,房地产市场会在短期内改变原有的发展趋势,顺应政府政策意图,而刺激政策一旦结束或者被市场消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行情又回重回市场的轨道的时间周期。根据监测,我国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进入调控期以来,政策调控的有效期(即"微调期")的时限越来越短。此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是否依然顺应这个规律,需要我们密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国际,国内两大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对上海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反,上海房地产市场是全国的龙头.其走势将会影响全国。倒是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游走在这两大市场中的资金流向,对本市房地产市场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此外,股市和汇市的变化趋势,对上海房市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2006年影响上海房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行业刺激计划,其中,房地产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国务院于2008年12月份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住房合理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这一政策的促进下,200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迅速走出低迷,实现反转,投资、销售实现较快增长,但与此同时,房价出现涨幅过快的苗头。针对这一情况,随后几年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房地产政策逐渐收紧。  相似文献   

17.
牛虎 《会计之友》2021,(10):30-36
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吸引了众多实体经济进行房地产投资,为此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房地产税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以求资金"脱虚向实",推动企业"去房地产化",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以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房地产税与企业"去房地产化"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房地产税政策的实施将降低实体企业进入房地产的概率与程度,加快企业"去房地产化"的步伐;房地产税政策对国有企业"去房地产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税收征管强度将会加大房地产税对实体企业"去房地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萧琴 《楼市》2011,(Z1):12-16
已经走过的2010,注定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中值得警醒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楼市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严厉的政策。已经走过的2010,注定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中极不平静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里楼市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难忘的记忆。已经过去的2010,注定是跌宕起伏、百转千回、亦悲亦喜,因为这一年里我们一起作出了很多很多艰难的决定。已经走过的2010,《楼市》杂志见证并经历了这一年楼市巨变的全过程。为了与市场和购房者保持同步,满足愈来愈多元化、不断细分的购房需求,《楼市》杂志在2010年初正式"变脸",将"市场细分""、有效服务"进行到底。为了让读者对这一年的房地产市场有全局性的认识,我们将《楼市》杂志过去一年中的月度重点选题进行梳理,以"新闻"的名义,一起回味我们共同走过的不平静的2010。  相似文献   

19.
增发潮再起     
楼市火暴,股市飘红,对资本"贪得无厌"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增发竞赛,一时间——刚刚过去的7月份,可谓一场上市房地产企业增发的盛宴。谁在增发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的一年间,有20多家房企有增发意向,其中大多数因为市场原因搁浅;随着楼市、股市上扬,这些"资本点金术"正在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20.
《东南置业》2007,(5):16-16
多年以来,中国的楼市与股市一样,是彻头彻尾的政策市,一旦房地产政策有风吹草动,楼市必然会有所反应。以致有的开发商戏称,中国楼市最大的风险不是市场风险,而是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