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趋势的一种特殊表现。早在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就出现了城区人口郊外化、城市化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模式。我国实施“小城镇、大战略”,了解国外小城镇建设的一些模式,对于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小城镇的定位与发展思路要有特色。我国有近2万个小城镇,每个小城镇的自然条件,历史化,经济结构,特点与优势均不相同,不应该也不可能走相同的发展道路,每个小城镇均应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自己的定位,确立自己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经济信息》2002,(18):11-1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小城镇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十五"计划把小城镇建设列为农村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小城镇,大战略"成为事关全国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又一“热点”问题,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切入点,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快慢的重大问题。小城镇作为城乡一体、工农结合的枢纽,在带动广大农村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提出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为  相似文献   

8.
9.
10.
本通过对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贵州小城镇建设要以实现农村工业、城镇化、现代化为目标,并提出了如何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鲁鱼  余晖 《开放导报》2001,(10):28-29
国际上,最典型的城市化道路主要有两种:在19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等国,依据“极核增长”理论,走以发展中心城市劳动城市化的道路。虽然在短期内造成了大城市表面的繁荣,但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在城市中形成了巨大的贫民窟。20世纪50年代后,各国反思“极核增长”理论,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人口与资源适度分散的特点,即开始依循以发展中小城镇或新城镇为主线的城市化道路。在人们经济生活的文明与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状况下,后一种道路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主流,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将发展小城镇放在重要的位置,不仅顺应了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也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2.
世界之交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在经济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前景下,城化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本从市场适应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市场化的城镇建设运作模式等方面,。探讨安徽省小城镇发展如何构建新的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试论实施城镇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改革先声》2000,(1):4-4
小城镇辐射经济是以小城镇形制为载体,以小城镇主导产业为纽带,带动一定区域内经济的连片开发,具有产品生产或商贸流通相对集中、成本较低。总量较大、竞争力较强、群众参与广泛、地方特色浓厚等特点,通过发挥对经济。文化等的聚集和扩散双重功能,实现对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小城镇辐射经济是富民的关键,兴县的基础。山西的农村占了很大比重,农村的工业化纵向比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城市化发展比较缓慢,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城乡二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  相似文献   

15.
沿边口岸小城镇在黑龙江省"富民强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确边境口岸城镇地域功能,找准开发建设位置,明确开发方略和方向,是"内联外开,全方位开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二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笔者多年参与农村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建设的有关问题有较深认识,现根据本人在这方面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发展小城镇,是缩小城乡差别,拉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改革以后,农民种粮的自给有余和经济作物的大幅度增加,农民为了支出自己的产品,购回自己生产所需的物资和技术,必然要依赖于市场。然而我国的大中城币过于集中,离乡村…  相似文献   

18.
胡隽秋 《改革与发展》2001,(3):14-17,13
小城镇是指县城以下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和其他集镇。中央确定的“小城镇,大战略”的建设方略,是继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推进乡镇企业发展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和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丰富了农产品,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公认的成就。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协高速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校正城乡发展偏差的重大措施。随着中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进入供求平衡、丰有余发展阶段以来,原来固有的围绕着以增产粮食总量作为促进农业向镇区集中外,又明确提出要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机遇,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并鼓励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小城镇发展。这表明,小城镇战略同国家的经济结构2高速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小城镇已不仅仅是带动农村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而且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战略。近年来,我国农民就业机会养活,农民收入水平下降,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农民收入水平低直接抑制了农村市场的扩大,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门路狭窄。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红平 《四川改革》2002,(12):34-36
据调查,在大城市安排一个劳动力就业,需要提供生产性投资1万元以上;在小城镇就业成本低,提供生产性投资和服务性投资共约1500元。小城镇既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企业兴办加工业的有效载体。打好小城镇建设这张牌,可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活跃,带动区域经济整体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商业企业的发展是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商业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整合。入世以来,海外成熟的商业资本在逐步向中国市场渗透,我国的商业企业开始遭遇强大的竞争对手,面临的挑战日趋白热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只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竞争优势,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在分析小商业企业发展中面临自身和外界的困难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