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航天工业管理》2009,(4):41-41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有限公司2009年3月24日正式签署“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项目合同。这一卫星将接替因故在轨失效的“尼星”1号。  相似文献   

2.
《航天工业管理》2011,(7):38-38
2011年6月21日,有着中国“大力神”火箭之称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10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中里”10号将接替已在轨运行13年的“中星”5B,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3.
《航天工业管理》2009,(1):41-41
按计划,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并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E星在轨测试工作将于2009年2月28日完成。据悉,在轨测试期间,工作人员将对星地总体技术指标、卫星技术指标进行定量测试和评估,实现星地业务的连续运行。在轨测试和试运行结束后,E星将进入在轨储存备份模式,并择机接替已经超期服役的“风云”二号C星。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1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向尼日利亚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正式在轨交付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尼星1R于2011年12月20日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变轨、在轨测试,定点在东经425度赤道上空,目前卫星性能稳定、状态正常。  相似文献   

5.
《航天工业管理》2009,(1):40-40
经过在轨测试和业务试运行,“风云”三号A星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满足研制任务要求。2009年1月12日,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将“风云”三号A星正式交付给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送入预定轨道。 尼星1R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研制的第8颗通信卫星,卫星波束可覆盖非洲中西部及南部、欧洲中东部和中亚部分地区,主要用于通信、广播、互联网接人、远程教育、宽带多媒体和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7.
《航天工业管理》2004,(5):43-43
自“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以来,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加紧研制我国新一代大容量、高可靠通信卫星,目前应用“东方红”四号大平台的首颗卫星———“鑫诺”二号的研制进入了关键阶段。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透露,大容量、大功率、长寿命、多用途、低成本、高可靠和系列化已成为当今通信卫星的主要发展趋势。为迎接国内外通信卫星市场的挑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按系列化、模块化、集成化的原则加紧研制新一代通信卫星。目前“鑫诺”二号卫星研制已突破大容量贮箱技术…  相似文献   

8.
《航天工业管理》2012,(9):40-41
"风云"二号F星完成在轨交付2012年8月20日,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二号F星在轨正式交付。卫星交付后将接续"风云"二号02批卫星业务,与目前在轨运行的"风云"二号D星和E星进行组网。"风云"二号F星成功发射后,经过在轨测试和业务试运行,目前星地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自2012年4月1日投入业务试运行以来,观测资料已经处理生成了17种定量产品,8种图像产品。  相似文献   

9.
“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实现在轨交付2007年6月27日,“风云”二号D星进行了在轨交付,标志着卫星由研制测试部门交由中国气象局正式运营。  相似文献   

10.
国内要闻     
<正>长城公司与玻利维亚签署卫星合作协议2010年4月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玻利维亚宇航署签署了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合作项目协议。按照合同规定,中方将向玻利维亚在轨交付一颗通信卫星及其配套的地面应用系统。卫星由  相似文献   

11.
在发射升空将近18个月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尼星”一号)因太阳翼故障,电能耗尽,卫星失效。 商业通信卫星项目系统庞大、技术复杂,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项目。“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获得的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实现的我国整星首次出口。目前,长城公司已同尼方就接替卫星及后续卫星的合作开展磋商。  相似文献   

12.
《航天工业管理》2009,(3):43-43
经过2个多月的在轨测试,2009年2月28日,“风云”二号E星在轨测试圆满完成,这标志着我国“风云磐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及地面业务系统步入成熟发展阶段。“风云”二号E星随即将进入在轨备份模式,并将根据需要接替已超期服役的C星。此次卫星的在轨存储备份模式是气象卫星的首次尝试,也是确保气象卫星业务连续稳定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8年10月30日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的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经过多次变轨后,于11月9日成功定点于西经78度赤道上空,这是我国继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之后实施的第二个整星出口项目。目前,卫星姿态稳定,工作正常,按计划开展在轨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14.
《航天工业管理》2005,(5):44-44
本刊讯2005年4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CZ-3B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首次进行的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侣日,由中国空间技水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遥感业务卫星“资源”一号02C卫星在轨交付给国土资源部。“资源”一号02C星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在轨测试表明,卫星运行稳定正常。“资源”一号02C卫星获得的2_36米的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16.
《航天工业管理》2012,(4):38-39
我国成功发射"亚太"7号通信卫星2012年3月3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亚太"7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任务是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亚太通信卫星有限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15日零时01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0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A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并于北京时间11月20日14时28分成功定点于东经103度赤道上空。“中星”20号是实用型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卫星质量为2.3吨,可以实现不同频段、不同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多种通信服务。这颗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所属的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负责经营。“中星”20号通信卫星属三轴稳定型卫星,对此类卫星实施精确控制的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用于发射的“长征…  相似文献   

18.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35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成功研制了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4艘“神舟”号飞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神舟”号飞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被国家主席江泽民誉为中国航天发展新的里程碑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35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研制、大型气象卫星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对地遥感卫星研制、载人飞船研制等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建立了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19.
《航天工业管理》2009,(2):40-40
我国具有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目前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计划将于2010年升空。据了解,空间实验室大致可分为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有发动机、电源装置等,可为空间实验室提供动力。空间实验室的重量和“神舟”七号差不多,约为8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3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亚太”7号通信卫星成功送人预定轨道。这次发射任务是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于2009年签署的发射服务合同实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