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人都有那么点虚荣心,出于炫耀也好,出于社交尊重也好,我们或多或少都希望自己看起来体面光鲜、fashion十足  相似文献   

2.
1.忌攀比性消费。一些家庭成员 ,特别是年轻的男子和主妇 ,往往出于虚荣心 ,自觉不自觉地与同学、同事、邻居、亲戚比排场、比“实力”。你的彩电是18英寸 ,我就要20英寸的 ,你的冰箱150立升 ,我要180立升的……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攀比的结果 ,本来花2000元可以办成的事 ,就可能成倍花钱。这种攀比性消费只能刺激人们的不顾家情和财力的虚荣心 ,造成很大的浪费 ,对治家是很有害的。2.忌盲目性消费。家庭消费一定要有计划 ,量入为出。对计划外的开支应该谨慎从事 ,特别是不要听人家说什么东西便宜 ,或者看到许多人在抢购…  相似文献   

3.
独秀 《企业文化》2010,(7):76-77
“示弱”经常会被人当作退缩,但有时候“示弱”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争取更多优势的手段。职场中一味地逞强,处处表现出锋芒毕露未必就是好的,若处理不当反而适得其反,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拉锯战,工作也会遭遇更大的阻力。适当的“示弱”有时候更能让你把握机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今天讲到美国,我们想到盖茨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会有壹基金、贰基金、叁基金大伙都叫她AMY。周惟彦(AMY)是这13个人的公益团队的头儿。和其他人一样,她也穿了壹基金的大广告T恤,胸前是一张老大的蓝色笑脸。不过她还是在外面套了一件黑色修身西装,显出自己干练的一面,多少还是能看出以前做职业经理人的影子。其实周惟彦也是壹基金的义工。李连杰是她最重要的Partner,她有时候叫他连杰,有时候叫他JET。在大学毕业第10年,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又找到合适的人一起  相似文献   

5.
《秘书》2013,(9):32-32
很多人小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会马上向长辈或老师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慢慢消退,虚荣心却在慢慢地滋长,怕别人知道自己不懂会丢面子。在《不懂就问》这个案例中,当上司兴致勃勃谈起他喜欢的桥牌时,小茜没有问:"老板,我不太懂桥牌,七无将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她的虚荣心在作怪。如果小茜这么问,上司可能会有些失望,但是真心求教的秘书会给上司留下好印象,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能调适自己的能力,国家就能逐步富强;一个政党,能调适自己的能力,这个政党就会不断提高先进性;一个人,能调适自己的能力,这个人就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梁晓声说,对于一个国家,调适能力有时候是足够用伟大来形容的。而我说,对于一个人,能调适自己的能力,乃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可贵的品质,可贵的素养。一个人能不断调适自己的能力,会活得很有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多品牌策略的概念 多品牌策略就是给每一种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或是给每一类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多品牌策略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对同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二是在同一市场上,对某种产品同时或连续使用不同的品牌,突出品牌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了四个品牌的洗发水: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希望自己“免去头屑烦恼”的人会选择海飞丝;希望自己头发“营养、乌黑亮泽”的人会选择潘婷;希望自己头发“舒爽、柔顺、飘逸潇洒”的人会选择飘柔;希望自己头发“保湿、富有弹性”的人会选择沙宣。  相似文献   

8.
“虚荣心男女都有,但总的说来,女性的虚荣心比男性强。因此,虚荣心带给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大。”心理学教授说。 一位刚走入社会的女孩,家境贫寒。为了追求时髦,不惜借钱购买高档衣服,还借钱买了项链、戒指来炫耀自己。周围人对她说,你真有钱,  相似文献   

9.
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汛。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我们可能现在根本就挡不住。我近期观察各行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有很多人问潮流来了,知道该怎么变,但是好像做不到。因为有时候会跟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说DNA不适应。  相似文献   

10.
在管理中,主管常常会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主张"外圆内方",有的主张"外方内圆",有时候大家争论不休,各据己见.但是,到底谁做的对,各自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好像没有太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有句俗话说: "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门道",意思是说大家各有自己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当然,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在目的已定的情况下,可以灵活掌握的就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无论是"外圆内方"还是"外方内圆",对要解决的问题切实有效,才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1.
经理箴言     
雇用员工贵在适当各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老实说,人员的雇用,以适用公司的程度就好,程度过高,不见得一定有用,当然,较高水准的人受聘的也不少,可是,很多人会说:“这种烂公司真倒霉”,如果换成一个普通程度的人,他会感激地说:“这个公司还蛮不错的”,从而尽力地为公司工作,那不是更好吗!所以,招募过多高水准的人也是不行的。“适当”这两个字是很重要的,适当的公司,适当的商店,招募适当的人才,如果认真求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虽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七十大概不成问题。达到百分之七十,有时候反而会觉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任何企业都希望在竞争中找到让自己经营制胜的法宝,这里有十二条原则,虽然不能作为永葆企业发展的法宝,但借鉴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它,应该会物有所值。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文章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亲。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会有攀比。我是山里的孩子,初记事时,父辈们喜欢比谁家孩子先学说话,谁先会走路,谁长得个子高,块头大;上学了,比谁的成绩好。参加工作、娶了老婆后,哥们常拢到一块喝酒、闲谈,比谁的妻子会疼夫,善操家务,比谁的工作出色,进步快。在我不算太多的人生经历中,深感攀比有时虽会让人觉得自卑或骄满,但却又不能不比,只看君如何比法了。七年前的一个星期日,因公加班赶材料,不幸为电所伤,虽然生命得以延续下来,但右手及半身留下一生抹不去的伤痕,无名指和小指不能…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位贪污受贿者在自己的忏悔录中说:"我就是吃了好攀比的亏,事事好和人攀比。别人能,我为什么不能?看到大款们住别墅、驾宝马、喝茅台、养二奶,就眼红,就不服,我手中有权,认为不捞白不捞……""比"是客现存在的,关键是看如何去比,比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比",有"比"才有差别,有"比"才有矛盾,有"比"才有发展。国与国之间有比,比实力  相似文献   

15.
躺着也中枪     
杨与肖 《经营者》2012,(12):33-33
汽车企业不要只顾着在影视植入中大把过瘾,还得尽量“利己而不损人”,有时候把矛头刺向对手的时候,反而会被反作用力伤到自己  相似文献   

16.
孙盛起 《经营者》2002,(2):45-45
一个人的名字,绝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因为它还负载着一个人的利益、荣誉以及虚荣心。生意场上用心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非常重要往往会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利益。  相似文献   

17.
攀比妨碍幸福幸福的人生容不得攀比的苦恼,因为永无止境的攀比不会给人带来轻松、愉悦、豁达的心境。不攀比不等于没有追求。没有追求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也就谈不上进步,当然还得看追求的目的是否积极健康。而攀比则重在“攀”,攀比有贪心、盲目、刻意追...  相似文献   

18.
薛果 《秘书》2007,(5):22-23
交谈是人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一般而言,交谈中的人总希望自己的反应敏捷一点,至少不要给对方留下反应慢的印象。不过,摘取交谈的甜美果实,有时需要适当慢半拍,尤其在表达反应上别太敏捷。  相似文献   

19.
吴仕逵 《英才》2008,(4):116-117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他们没有推波助澜,也没有螳臂当车,他们只希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但是这个愿望有时候显得特别奢侈。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生就没有耐心的人,等车的时候如果长时间车子不来,往往会一伸手打辆taxi。如果等不到1.2元的夏利,我就打1.6元的富康或桑塔那。这样做往往会多花几十元钱,可我同时又是一个很会为自己开脱的人。我对自己说时间无价,节省的这段时间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创造多少价值啊。其实我什么价值也没创造,脑子里空荡荡的什么也不想,或者乱糟糟的什么都想。坐在taxi上,看着车站上鸭子一样翘首以盼的人们,有时候还会不自禁地生出一种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