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3.施肥培育鱼种应注意哪些问题?鱼种的饲养较鱼苗简单些,通常鱼苗育成夏花后,各种鱼的食性已有了明显的分化,各自趋向于成鱼,这时培育一龄鱼种或二龄鱼种时,就应分开饲养,保证一定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比例。①以草鱼为主的池塘:以投青饲料为主,精料为辅,既有利于草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又可培肥水质,为搭配的鱼种提供饵料来源。若混有鲢、鳙或鲮等,必须定期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一般7~10天施追肥一次。②以鲢、鳙为主的池塘:池水要求肥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水库网箱养殖草鱼的农户越来越多,池塘培育的l龄草鱼鱼种在鱼种入箱时,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鱼种成活率很低,直接影响到网箱草鱼成鱼养殖的成败。2007年到2009年期间,笔者在江西省万安水库,尝试了在水库中用网箱培育l龄草鱼鱼种(乌仔培育成大规格鱼种)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团头鲂一龄鱼种的培育有两种方法:一是作为配养鱼,混养在一龄草鱼种池中;二是以团头鲂为主体鱼,搭配其他夏花鱼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团头鲂一龄鱼种的培育基本上以配养为主。鱼种的池塘主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佚名 《农家之友》2014,(12):54-54
<正>一龄鱼种一般包括冬片和春片。即夏花鱼种经过3~5个月的培育,养成全长10~17厘米间的鱼种,到了冬季出塘的称冬片,到次年春季出塘的称春片鱼种。一龄鱼种的质量优劣可采用"四看",的方法来鉴别:看出塘规格是否均匀同一品种的鱼种凡是出塘规格较均匀的,通常体质都比较健壮。个体规格差距大,往往群体成活率低,其中那些个体小的鱼种,体质消瘦,俗称"瘪子",不宜选购。看体色每一品种的鱼种都有自己的健康体色,因此,从鱼种体色可以判断鱼种质量的优劣。即通过  相似文献   

5.
条纹鲈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能够很好的适应池塘养殖,主要生活在自然水域的中上层,并喜在黎明前及黄昏时有弱光条件下跳出水面。冬季多集中于有溪流的深水水域中越冬,春季开始洄游到溪流上游产卵繁殖,形成自然种群。1、鱼苗培育与养成条纹鲈鱼的培育分成两个阶段:产卵、孵化至孵出30—45日龄结束,为培育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培育自45日龄左右开始至体重为125—225克结束;此后为养成阶段,一般经15—18个月的饲养,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在养成生产者中大多数是放养规格为1克以上的鱼种,便于池塘的饲养管理。因此,在进行鱼种培育时,必须将鱼种规格培…  相似文献   

6.
<正> 一、鱼池的选择面积适中,一般5—10亩,水深常年可保持在2.5米左右,成鱼池与二龄鱼种池、一龄鱼种池的比例为7∶2∶1,即成鱼池占70%,二龄鱼种池占20%,一龄鱼种池10%。二、套养的品种套养主要是解决吃食性鱼类青、草、鲤、鳊鱼的斤两鱼种为主。吃食鱼解决了,肥水鱼也就上去了。一  相似文献   

7.
<正> 一龄草鱼种常规培育成活率低(一般只有30%左右),规格小,数量严重不足,成为当前鱼种生产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们采取强化培育技术,改善池塘环境,提早放养,科学投饵,加强管理,结果使一龄草鱼种成活率达80%以上,出池规格达100—150克,每667m~2培育池总产达500千克以上(其中主养  相似文献   

8.
<正>鱼种是养鱼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到饲养过程中的成活率、成长速度和鱼产量。因此,对放养鱼种的要求是早放养、早开食,种类齐全,数量合适,规格整齐统一,个头适中,体质健壮无伤。一、优质鱼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 养鱼实践证明,要为成鱼池提供数量多、规格大、种类全的鱼种,单依靠1、2龄鱼种池远远不能满足成鱼池放养的需要。如果成鱼池的鱼种全部依靠鱼种池解决,那么约需鱼池总数的1/2饲养鱼种,这在生产上是无法接受的。而采用成鱼池套养的方法,将同一种类不同规格(大、中、小3档或大、小2档)鱼种按比例混养,随着鱼类生长,各档规格鱼种逐年提升,供翌年成鱼池放养用。成鱼池套养鱼种有以下优点: (1)挖掘了成鱼池的生产潜力,培育了大批大规格鱼种。一般成鱼池产量中约有80%上市,还余20%左右为来年成鱼池放养的大规格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武平县万安乡下镇村方清利用烧砖取土废弃的闲置地整理建成鱼池一口培育鱼种,去年利用早春鱼种出塘后到夏花鱼苗下塘前的空闲时间培植小青萍(小浮萍),5月投放6厘米的草鱼苗搭配少量的鲢鳙鱼苗培育鱼种,经一个月的饲养鱼苗体长增加一倍,然后改用水陆生青饲料搭配少量精饲料继续培育,今年1月出塘17~22厘米的草鱼种1.3万尾、花白鲢0.18万尾,产值1.3万元,纯利1.1万元以上。在鱼种培育前期使用小青萍饲养,由  相似文献   

11.
鱼种的饲养,即夏花养成1龄鱼种。鱼苗养成夏花后,便进入鱼种生长的旺季,在饲养管理及技术措施上,应抓好下列几个环节:一、改善环境,清塘消毒经过2—3个月培育,池塘一般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底质有机质、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富集,各种病原菌增多,因此,应将鱼种转入经过清塘消毒过的池塘进行培育。在水源和鱼塘周转有困难的地方,可将鱼种全部转出暂养,对原塘进行带水清塘,生石灰用量为每亩池塘水深1m用125—150kg;水源方便的用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为每亩60—75kg,按常规方法将水质培肥,待药性消失后再将鱼种转入原池。二、严格筛选,分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一龄草鱼种的培育成活率非常低,一般仅达40%左右,而且规格也偏小,多为10cm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那么,为什么一龄草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如此之低呢?如何提高一龄草鱼种的培育成活率呢?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在此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小池塘,深水位,高密度,精培细管,以粗代精,以草养鱼,多次轮捕,是如东县水产专家从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培育鱼种的新方式。几年来,专家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培育鱼种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在这口小池塘里共投资鱼种费180元,运输费30元,饲料费150元,合计360元。经过6个月的精心饲养,结果共培育鲢、鳙、草、鳊鱼种25000尾,亩产鱼种405公斤,总产值4050元,每亩获纯利3690元。一亩大的小池塘能培育出这么多的鱼种,获得如此高效,真使人难以置信。下边将其做法总结如下,供有关鱼种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年夏季长时间的高温酷热干旱天气,给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近期各地普降喜雨,旱情得到一定缓解,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鱼种的秋季强化培育工作,是减轻损失,保障明年渔业生产照常发展的关键环节。 1、调整密度,分级饲养,适当稀养 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拉网筛选,将较大规格的(20cm以上)鱼种放到成鱼池塘中套养或另池饲养;15cm左右的中号鱼种按一般密度正常饲养;10cm左右的小规格鱼种放到水质条件较好、水源方便的池塘中进行强化培育,一般15m水深的池塘,亩放3000—5000  相似文献   

15.
<正> 鱼种是成鱼生产稳产、丰产的物质条件。实践证明,大规格的鱼种对环境的适应、逃避敌害、抗病和摄食能力都较强,因而成活率高,起水规格大,达到高产目的。搞好大规格鱼种培育除了应做好“四定”投饵,“三看”施肥,日常巡塘和鱼病防治等饲养管理工作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在通常情况下,一龄鱼种池从冬季鱼种并塘到翌年放养夏花之前,大约有半年的闲置期。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冬闲鱼种池囤养成鱼,到春天起捕上市,不仅可以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增产成鱼,满足市场需要,而且可以赚取季节差价,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池越冬饲养。为使鱼种安全越冬,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走访了几处养殖户,他们就鱼种越冬饲养管理谈了自己的意见。现就他们所谈的点滴经验,总结为"坚持三好、做到三保、注重三防"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轮捕轮放是成鱼养殖中经常采用的措施之一。它对于鱼类的生长、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保证鲜活鱼均衡上市、资金周转及培育量多、质好的大规格鱼种等都非常有利。轮捕轮放,概括地说就是"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具体运用时,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轮捕轮放的条件一般采用轮捕轮放的条件有以下4个方面:①年初投放数量充足的大规格鱼种,只有投放了大规格鱼种,才能在饲养中期达到上市规格,轮捕出售。②投放  相似文献   

19.
<正> (四)夏花鱼种的饲养 夏花鱼种已能主动觅食,食量也日益增大,需要投喂饲料,并适当施肥。 1 主养草鱼的饲养:草鱼喜生活在较清新的水环境。以投喂青饲料为主,在夏花鱼种下塘后,最好投喂芜萍,平均每天每万尾投20—25千克,以后逐渐增至40千克。20天后幼鱼长至6—7厘米时,可改喂小浮萍,每天每万尾投50—60千克,体长8厘米以上时可投喂紫背浮萍,水草和嫩的陆草。日常投喂量增减,主要根据鱼类的食欲和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当天吃完为度。小草鱼容易暴食患病,成活率很不稳定。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投喂适口新鲜饵料,吃食均匀,一般吃八成饱即可。  相似文献   

20.
一龄草鱼种病害多,发病率高.不少地区一龄鱼种成活率仅为30-40%。草鱼在一龄阶段易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