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气压治疗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118例重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充气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死亡2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死亡3例,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7.0%,治疗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间歇气压装置可降低ICU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结合内科综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隐藏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主要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病情重症化率、手术率、再手术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共出现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并且不增加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参芎葡萄糖与低分子肝素两者联用在慢性肺心病患者加重期高凝状态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处在急性加重期的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参芎葡萄糖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流指标,对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下的慢性肺心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0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瘀点、瘀斑,停药后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行腹部外科手术的214例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7%,对照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道溃疡出血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胃镜止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时间和生命体征恢复时间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资料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皮下积液、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效果明显、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6例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均接受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7%;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儿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干预组)33例和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3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指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指标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水平,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水平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较大,临床应用意义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54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皆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4.4%(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前状态致早期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8例血栓前状态致早期习惯性流产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D、TT及PAI-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足月产、流产、活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栓前状态,明显提高活产率,并发症少,可作为血栓前状态致早期习惯性流产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法和药物疗法(M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根据TIMI危险评分为患者划分危险等级。低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并定期随访;中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1个月,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并静脉给予硝酸酯类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高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年,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支架置入按照标准介入技术操作完成。治疗后进行随访。结果260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随访时间为(30±6)个月,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MACE(靶血管再形成术、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稳定型心绞痛和靶血管重建率均与观察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I 积分危险分级对患者预后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并不能降低患者MACE的发生率,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患者可采用加强冠心病2级预防、教育强化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质量,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复发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循环质控理念指导下风险预控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在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风险预控小组成立前)收治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风险预控小组成立后)收治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循环质控理念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相关指标、CRBSI发生情况、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各维度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首次穿刺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ICC管理方式及技术认可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环质控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肛吻合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肠贮袋代管吻合进行手术,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后20~30d内患者的大便次数为15~30次/d,手术后3~6月减少至5~15次/d;观察组手术后20~30d内患者大便次数为10~20次/d,手术后3~6个月大便次数下降至3~5次/d。对照组发生手术并发症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观察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0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回肠贮袋代管吻合手术的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双嘧达莫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D-D值、PT、APTT等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D-D值、PT、APTT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患者,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切口小、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恢复速度相对较快,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与小切口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乳化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裸眼视力(0.80±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散光度、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远期效果均较好,并发症少,但超声乳化吸出术近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经侧脑室引流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11例,好转26例,无效6例;对照组痊愈5例,好转22例,无效16例。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9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引流手术是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5例失眠,7例便秘,5例腹胀,11例腰酸背痛;观察组4例失眠,3例便秘,7例腹胀,8例腰酸背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