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周建楠 《商》2014,(44):221-22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进程逐渐加快,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高校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对扶助弱势群体和促进法学教育以尻缓解社会法律援助压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仍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和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探索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如何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已经成为了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锐  谢鹏 《华商》2008,(12):41-42
随着《法律援助条例》的颁行,我国己经初步确立了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但由于立法的缺乏,导致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因而加强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立法研究,推进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立法,是切实加强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现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立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探讨了加强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立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今女性在社会稳定、家庭和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性的合法权益维护不可忽视。作为汉川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名女律师,为了让法律援助更加贴近农村妇女这一群体,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助弱扶贫的职能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我就农村妇女法律援助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思考,同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闫本光 《新晋商》2020,(6):0171-0172
法律援助工作是贴近群众、直接面对群众、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在 于基层,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重点也在基层。因此,基层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是否科学合理,与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特 别是困难群众的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有关。考虑到这个问题,笔者考察了一些基本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 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试图为法律援助工作者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商》2016,(11)
法律援助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实施的民心工程,更是塑造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政府责任,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彰显着司法正义的光辉,也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如何发挥好法律援助尤其是非诉讼法律援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突出作用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法律援助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是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具有重要的法律教育意义。法学教育是应用型精英教育,所培养的是法学应用技能。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它依赖于制度化的保障,是对法律资源的最佳利用。  相似文献   

7.
《商》2015,(32):239-240
国内研究法律援助问题的学者们大多数把注意力放在政府法律援助机构以及社会法律援助组织上,较少关心高校法律援助的问题。关于高校的大学生法律援助研究,特别是单独研究大学生法律援助整体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及其问题的实证调查报告相当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法律援助组织大多仍停留在形式层面,大学生实际自主参与法律援助活动的深度不够,尚未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主办"的科学体系。本课题以高校大学生法律援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一条更适合我院法律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一个为大众所关心的话题尼司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它是指国家制定的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并提供无偿法律帮助,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诉讼公平、司法公正的一项法律制度.最近几年间,法律援助这一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义举,已...  相似文献   

9.
胡成洋  张松亮 《商》2014,(1):376-377
我国高校学生法律援助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在笔者看来,高校学生法律援助是面向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无论从对接受援助者负责还是对提供援助者负责的角度,都应当加强其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条例>将于 2003年 9月 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全国性立法. 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扶助,是由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减免法律服务费用,以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其实质是法律扶贫、扶弱.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利益,而且代表了一个地区法治文化发展和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姜岩 《消费导刊》2009,(11):120-120
法律援助制度是法律对于社会公平和人格平等的重要保障制度之一,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和进步的重要尺度之一。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但可以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等手段加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对我市建筑业服务业农民工现状的描述入手,总结我市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的特点,并分析对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3)
2014年,广州市中级法院首次引入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但从驻广州市中级法院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方式、管理制度、律师的值班时间来看,广州市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发展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下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经济贫困而打不起官司或者无法打赢官司而陷入贫困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法律援助也成为推进和巩固精准扶贫事业的必要措施之一。从赣县区当地的法律援助情况切入,通过赣县区法律援助视角,折射出我国贫困地区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助推贫困地区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促进法治社会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扎西 《商》2014,(28):197-19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体系,法律援助的社会作用也得到了认可。然而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由于环境的闭塞,生活水平低,以及浓厚的民族观念,对于法律援助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援助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援助问题,成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水平,促进民族融合,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探讨,不应仅停留于具体的制度层面,而应上升到理论基础的高度.目前学界对法律援助制度理论进行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研究较少,未能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为此,本文试图从价值基点、经济基石、政治基源、人文基础等方面对和谐社会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苗正达  周桂菊 《北方经贸》2014,(6):100-101,103
法律援助制度的出现,能够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得以实现,实现社会稳定,这一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司法制度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不断进步的标志,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起步比较晚,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不断的完善,建议如下:将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制度联合起来;法律援助非政府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抓好农村的法治是关键,搞好农村法治,抓好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是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封建传统思想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我国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举步维艰。而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盼 《商》2014,(24):209+153-209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和政府将某些制度以法律化的形式,为一些经济困难或者案件比较特殊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来保护他们利益的一项法律制度。目前各国普遍采用这种国家义务行为,是现代法制国家必须承担的一种国家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种利益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矛盾呈现出多样性,社会群体对政府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而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晚,发展不完善,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与不足,已经不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的需求,展望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前景,必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本文将着力从这些方面论述,以期对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荆培才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9):170-171
依托高等院校而建立的大学生法律援助服务组织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无偿为公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学生自治性公益组织。大学生法律援助服务作为适应现阶段社会法治发展需要而应用而生的新生事物,是我国法律援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大学生法律援助服务组织在实践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鉴于此,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