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对证券市场的风险控制,必须以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为核心。信息公开制度对增强证券市场的透明度,防止内幕交易、欺诈客户和操纵市场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挥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减少市场风险,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对证券信息公开的现行监管仍存在制度不完备,程度操作性差等诸多弊端,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A股市场上股票价格在长期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投资者采用持有并卖出策略下收益率与大交易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上证综合指数、大盘蓝筹、中小盘组合的分析,发现不同市值规模的股票在大交易量发生后的30天里出现了显著的负收益率,市值规模越小,这种负收益率现象越明显,而且大交易量发生前期收益率的变化度随着市值规模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A股市场上股票价格在长期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投资者采用持有并卖出策略下收益率与大交易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A股市场上证综合指数、大盘蓝筹、中小盘组合的分析,发现不同市值规模的股票在大交易量发生后的30天里出现了显著的负收益率,市值规模越小,这种负收益率现象越明显,而且大交易量发生前期收益率的变化度随着市值规模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在混合分布假说(MDH)框架下,应用EGARCH-Volume(附加交易量的指数GARCH)模型,分阶段考察了收益率波性与交易量的关系。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对沪深股市分阶段的实证结果表明:在股市发展的过渡、调整阶段(1993~1996),同期交易量作为信息到达的代理变量,明显降低了沪深两市收益率中时变波动的持续性特征,而在规范、发展阶段(1997~2001)沪深两市的交易量基本不能解释收益率波动的持续性特征,收益率波的持续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混合发布假说对股市持续性解释力呈现阶段性差异,说明信息对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机制随着股市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熊市”和“牛市”两个角度,研究投资者情绪对黄金期货收益率的影响。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在QR模型中引入工具变量构建分位数回归IVQR模型,再分别用这两个模型分析投资者情绪和黄金期货收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熊市”的市场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对黄金期货收益率影响十分微小,甚至没有明显影响;在“牛市”的市场情况下,随着收益率分位数水平由低到高,投资者情绪与收益率由显著负影响、不相关到显著正相关变化,端点处影响程度最大;比较QR模型和IVQR模型,IVQR模型能避免内生性干扰,更具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中媒体关注负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探索,并且从公司特征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A股市场上受到媒体关注的公司在事件期内存在显著为负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质量较差的公司受其影响更为明显。累积超额收益率与权益的账面/市值比、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以及职务累积显著正相关,而规模和消息类型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进一步控制了反映我国市场特征的机构持股比例和反应交易量冲击的异常交易量后,原有结论不变,并且发现个人投资者比例的增加将加重媒体效应。  相似文献   

7.
指数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异常现象。利用事件分析方法,以沪深30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调整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检验个股在调整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和异常交易量,得出指数效应显著存在的结论,用行为金融理论解释其成因,同时提出指数效应的应用、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完善监管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损害的认定在探讨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在内幕交易行为中,内幕交易行为只对交易相对人造成民法上的损害,而对其他投资人的利益或许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或者与内幕交易无法律上的直接因果关系,或者是有联系但不宜以民事赔偿的方式给予救济。致损的原因在于内幕交易人私用内幕信息,在交易时依据的是不同于一般投资者的主观收益率,而主观收益率的不同对相对人形成了不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将交易量分解为信息交易量和非信息交易量,然后将信息交易量加入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模型),来分析信息对收益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冲击对收益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投资者对信息到达的反应存在过度反应、过度矫正、适度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混合分布假说(MDH)框架下,应用EGARCH—Volume(附加交易量的指数GARCH)模型,分阶段考察了收益率波动性与交易量的关系。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本文通过对沪深股市分阶段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股市发展的过渡、调整阶段(1993~1996),同期交易量作为信息到达的代理变量,明显降低了沪深两市收益率中时变波动的持续性特征,而在规范、发展阶段(1997~2001),沪深两市的交易量基本不能解释收益率波动的持续性特征,收益率波动的持续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混合分布假说对股市持续性解释力呈现阶段性差异,说明信息对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机制随着股市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鉴Bessembinder和Seguin建立的模型从价量角度实证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交易活动因素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市场预期成交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显著,且预期成交量对股票市场波动有正向影响,股指期货市场持仓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不显著;股票市场预期成交量与非预期成交量对股票市场波动均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高于股指期货市场预期成交量。这说明自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以来,股指期货市场顺利运行,其中,套期保值者交易活动对股票市场波动无影响,而股指期货市场整体交易活动则对股票市场波动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OLS、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从交易量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视角,剖析了中国股市股票价格和成交量之间的关系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对交易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说明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成交量之间包含了对股价预测有用的信息,它对技术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面板数据对中国股市价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上海股票市场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120支股票的月成交量和收益率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Pool对象进行了计量分析,应用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相关分析这些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表明,上海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和成交量正相关,并且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也说明了上海股票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票市场成交量与价格波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个股数据资料和非对称成分GARCH-M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量价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股价的短期波动主要由非预期交易量解释,即非预期交易量所揭示的新信息是产生价格波动的根源;中国股票市场部分个股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利空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冲击大于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冲击;非预期交易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冲击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正的交易量冲击(交易量放量冲击)比同等程度的负交易量冲击(交易量缩量冲击)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股指期货的交易类型包括开仓交易、平仓交易和换手交易,不同交易类型会对成交量和持仓量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对股指期货市场质量包括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产生不同影响。采用一定指标测度市场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以成交量和持仓量作为中间变量,研究股指期货的不同交易类型对股指期货的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影响的差异性,并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IF1201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平仓交易对流动性的影响最强,且为正向影响;平仓交易对波动性的影响最强,且为正向影响;平仓交易对有效性的影响最强,且为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了我国CDM项目交易的有效性,即将衡量碳交易有效性的标准设定为能够使企业股票产生价值溢价,实证检验了碳交易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市表现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发布CDM项目注册公告当日,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对事件窗及事件发生后15个交易日的检验显示,公告没有使股市产生显著为正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对沪市和深市的对比检验表明,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当日,两市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研究股市波动与成交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了解股市的信息传导机制与微观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广义混合分布假说理论,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中国股市上证综指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股市波动具有长期的持续性,负向消息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大于正向消息;成交量与股市波动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即较大(小)的波动伴随着较大(小)的交易量,且这种关系随着波动增加而逐渐增强,同时具有不对称的特点.相对于传统实证方法,分位数回归对二者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更完整的描述,能够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股票代码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数字偏好效应的存在,投资者刻意回避代码以“4”结尾的股票。在较长时间内,尾数是“4”的股票收益低于给定风险水平下的市场必要收益。但这一现象受到股市行情的影响,牛市行情时,投资者回避“4”的行为表现明显,而熊市行情时则会趋向消失。具体表现为:牛市行情下,“4”组合的资产收益小于给定风险水平下的市场必要收益,熊市行情则无此现象。本文从行为金融莹晶当磨时杖一仑蜃由市扬耳夔讲符T觎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在每天的交易时段是否存在特定的价格模式,如果存在某种模式,那么意味着可以建立某种获利的交易策略。基于日内交易价格模式建立的获利策略可以验证效率市场假说。本文利用有关指数每30分钟的收盘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系统性的日内交易价格模式。在整个交易期间股票收益遵循着近似U形分布的特点,对所有的指数而言,收益在10:00时统计上显著为负,在收盘时显著为正。因此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的交易策略可以产生比单纯的"买入并持有"策略产生更高的收益,同时风险还大为降低。文章最后对上述现象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借鉴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公式,讨论了股票二级市场的货币流通次数,认为它就是换手率,从而得出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所需货币量的计算方法,即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所需货币量等于成交金额除以换手率。以沪、深两市股票交易现实数据对此计算方法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按照这一计算方法可以对二级市场货币流量运动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判断,从而为证券投资决策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