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现行制度设计下,新农保替代率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较低。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方法有三种,即提高个人的缴费档次、提高政府的缴费补贴和提高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因此,新农保基金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运营,同时,应继续强化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正常发展需要公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要求其自身必须践行社会公平的理念,在近年的试点中,新农保制度一方面在筹资模式、给付方式和弱势群体照顾等方面表现出力求公平的制度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在制度执行中又出现捆绑缴费、低层次统筹、受益群体的不公平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多渠道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完善新农保基金管理监督机制,通过政策扶持提高统筹层次、保险待遇,从而推动新农保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的道路上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9]131号)。在此项文件中确立了以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来有效应对我省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本文从新农保的供求关系出发,建立新农保替代率精算模型,然后以《山东省实施意见》中的政策为基础,估算出了我省的新农保替代率水平,且对影响替代率的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新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制度的运行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到这些问题,将可能影响新农保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五个新农保试点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搞好政策宣传工作、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提高公共投入的效率、加强监督管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步伐是解决问题、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目前我国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为139。以此政策规定为出发点,通过精算模型对个人账户计发系数进行测算评价,发现其计发系数偏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的改革对策。结论表明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额目前不适宜建立待遇增长机制,计发系数调整为186比较符合现实要求,同时应建立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待遇增长机制,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应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以提高个人账户收益率。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辽宁省新农保试点正式启动。本文根据辽宁省试点县的调研情况,对新农保制度的社会经济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基础养老金的保障程度、农民缴费倾向、农村非农业户的参保问题、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新农保试点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农村居民生存需求及生活需求的理论界定,运用国家统计数据库的资料,测算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适度水平,对新农保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补助金额的适度性进行估计。认为基本生存需求应突出公平,全国统一标准。基本生活需求应注重效率,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制定。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筹资能力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运用2009年数据,通过短期静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农民个人具备新农保的筹资能力;分地区来看,除陕西省外,全国其他省份的农民都具备新农保的筹资能力;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组的户数比重来看,中国大约有5.60%的农户负担不起新农保个人缴费.运用ARMA模型,通过长期动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只要农民的收入能实现持续增长,未来农民完全有能力承担新农保缴费.为实现新农保个人筹资的可持续性,建议明确界定“缴费困难群体”的范围,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养老权而不是财产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财户权益的根本意义在于保障企业职工的社会养老权。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行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这不仅未能化解养老金支付风险,而且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基金贬值程度也随着做实比例的提高而增大。另外,做实个人账户抬高了储蓄率并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挤出效应。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通过名义账户制从根本上体现企业职工的财产权和社会养老权,解决做实账户制所出现的效用损耗问题,化解养老金贬值风险和支付危机,从而使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农保试点J县H村为例,对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包括缴费能力、参保意愿及保障待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加大宣传、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做好制度衔接等方面保障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精算数学理论推出的三类“新人”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模型,笔者认为:三类“新人”(即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群体)选择现行法定发放方式和两种假设发放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应让不同群体根据其退休后的经济状况和偏好不同而自由选择,同时应允许退休人员选择专门的寿险公司竞争发放,最后可进行适当的遗产税率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居民消费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后危机时代的"碎片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削弱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也影响到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政府从财政政策角度———财政补贴、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引导机制、财政专户管理和财政监督———逐步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碎片化"转为"体系化",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13.
从2009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两年多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各省市顺利推进。资金筹集、待遇水平、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等方面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本文分析、总结和比较了河南省郑州市和罗山县新农保试点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全国正在进行的新农保试点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积极开展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工作。基于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中心2011年对团风和宜都地区的调查,运用stata软件,了解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原因,新农保制度的推广手段和途径,农村居民对新农保服务的满意度,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估,对新农保制度的实施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允许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结合自己的身份和就业计划,拥有选择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农村社会保险的权利。对已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只要其继续在原籍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并能提供参保缴费证明,就业地政府社保管理部门就应该承认其已经建立的养老保险关系。对这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必再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应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缴费并以此建立失业保险关系。同时终止实施现行的农民工失业保险一次性生活补助金制度,农民工失业后按照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和支付周期的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长沙县黄花镇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户的满意度状况。结果表明,农户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但是,在农民看来政策本身以及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新农保制度缴费档次设置不合理、待遇保障水平偏低以及基层经办工作人员在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等,因此,制度在全面推广中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是农民工养老险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法律法规、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工自身和企业的原因,现阶段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存在困难。文章从现有研究成果出发,提出了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的对策,即做实个人账户,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资金双转移,加快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实行强制性参保,改革相关制度,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以及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中,要明确形成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规范,这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的突破口。能否坚持“三个有利于”是衡量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成败的标准。推行“一卡通”是实现全国共担养老风险路径的最佳选择。组建社会保障政策银行,是实现养老保障基金持续安全运转的组织保证。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工作地和户籍所在地政府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是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政府对养老保障事业的投入,形成养老保障的公平效率机制,变“养老保险缴费”为“养老保险投资”,变“要我缴费”为“我要缴费”,是形成养老保障事业发展内在激励机制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