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盈余管理源于管理人员和股东对委托代理关系中企业代理人工作的认知差异。本文通过对态度和行为的关系、自我关注、自我服务偏见、归因理论、社会比较、心理博弈、从众行为等因素的分析,探讨了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发现管理者和股东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改进认知方式,并针对二者的认知心理特点,提出了普及心理学知识、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连锁股东在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常见,分析连锁股东对企业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通过手工整理季度层面十大股东信息,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连锁股东的治理协同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视角分析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锁股东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降低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连锁股东主要是减少了企业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异常的酌量性费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控股股东的身份有助于连锁股东发挥自身的协同效应;连锁股东对受分析师关注较多的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连锁股东通过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及产品市场势力,降低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进而降低企业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企业预算管理中产生的预算松驰行为是预算副作用的主要方面,预算松驰的存在很可能是预算执行人代理成本的表现。通过对预算松驰行为产生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公司治理因素、信息披露因素、报酬方案等是影响预算松驰大小的因素,同时,预算松驰大小也与预算委托人的风险偏好等个人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2007年~2012年沪深交易所4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家风险偏好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公司政治治理对过度投资和企业家风险偏好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家承担风险的意愿越强,企业过度投资程度越高;公司政治治理对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相比没有政治治理的公司,具有政治治理的公司会削弱企业家风险偏好与过度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表明,党组织(党委书记)参与公司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同时考虑了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审计质量差异对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控制权比例的增加由"壕沟效应"转向"协同效应";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身份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两权分离程度以及金字塔控制层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助于识别和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能够抑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公司治理框架下,通过对所有权结构研究与盈余管理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揭示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应该包括公司管理层、直接控股股东及终极控股股东等内部控制人,并以此构建了新的盈余管理定义,同时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对控股股东实施盈余管理进行了经验验证,最后进一步说明了新定义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及实证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2006-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方向盈余管理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内部控制对该现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降低薪酬-业绩敏感性,将盈余管理按照不同方向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当管理者进行向上调增的盈余管理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当管理者进行向下调减的盈余管理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减弱。对此,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能够削弱盈余管理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但针对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在采用业绩性薪酬制度的背景下,管理者权利的存在会诱使高管通过盈余操纵来影响自身收益,现行的内部控制虽然具有治理效应,但仍存在缺陷,实践中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执行方式,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使其实现应有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控股股东是否通过关联交易掠夺中小股东利益,文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1年的数据分析与控股股东有关的因素对关联交易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控股股东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无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关联交易的数量和程度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成"∩"型关系;此外,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度越高,发生关联交易的可能性越低、金额越小;独立董事在董事中的比例越高,关联交易的可能性越低。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它是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 - 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借助修正的Jones模型就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情形下,企业高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报酬有积极性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同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博弈论与Jones模型,通过博弈论分析审计全过程后发现审计双方存在着带有可信承诺的博弈,因此当期审计意见有可能影响当期盈余管理。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即盈余管理不仅会影响审计意见,审计意见也会影响盈余管理。之后的分组回归结果显示,2007年之前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但2007年之后审计意见显著影响了盈余管理,这说明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实施增强了审计师的博弈能力,使审计意见能够通过可信承诺的方式显著压缩可控应计利润,提高了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中的一些因素会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起到限制作用,其是否也会影响公司管理层进行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尚未有充足的证据。因此,本文就股权制衡这一治理结构安排与公司管理层进行的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权制衡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管理层在产品成本方面和可操纵性费用方面的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和整体调节利润的操纵程度。本文对股权制衡会抑制真实交易盈余管理的研究结论提供了新的解释,为进一步认识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功效提供了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会计信息,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关键作用。盈余管理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公司治理结构产生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向盈余管理还是负向盈余管理公司,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反而刺激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倾向,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4.
从外部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了媒体关注、机构投资者、分析师等外部治理因素对公司盈余操控行为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之后,越多的新闻报道伴随着越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新闻媒体能够发现、揭露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没有纠正功能;机构投资者交易越活跃,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盈余的操控程度越小,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盈余...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政府控制下,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向相关,说明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反而构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之一;在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并不显著,说明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发挥了治理功能并不构成盈余管理的动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高管薪酬激励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等多个方面.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已取得明显进步,并获得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把盈余管理与股价、经理报酬及债务契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及探讨符合中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形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盈余管理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有可能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它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等,合法地调节企业对外报告盈余的行为。当前,我国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规范,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和管理者薪酬制度,以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它是股票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借助修正的Jones模型就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情形下,企业高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报酬有积极性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同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9.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深入分析控股股东在获取共享收益时如何影响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也没有考察控股股东实施影响的特定渠道。文章考察控股股东委派董事这一特定渠道在实现控股股东共享收益目标时,对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是否表现出非对称性。文章使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14—2011年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高管向上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发挥了有效的监督作用,显著降低了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当公司高管向下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并没有发挥监督作用。使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与分组测试的结果表明结果具有稳健性。进一步测试控股股东委派董事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公司高管向上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并没有加强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只有当公司高管向下操纵盈余时,控股股东委派董事才会加强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文章结论对于理解公司董事会构成和治理功能的发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企业治理理论、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内容以及企业治理与企 业管理的内在联系,重新构造了企业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