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伊欣 《活力》2013,(5):57-5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风行全国.不仅仅是前些年央视成立了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各大地方台也把收视率的焦点对准了民生新闻类节目。从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电视台的《看天下》、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有自己特色的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民生新闻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界少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者、采访者、引导者、评论者。在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福君 《活力》2012,(8):163-163
2002年1月1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60分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开播,首创这一栏目形式,创造收视率神话.两年后民生新闻在全国各地形成燎原之势。2005年3月山东齐鲁电视台推出的《拉呱》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在山东省高居榜首.2006年创收2亿3千万元。这个现象使得那些原本对民生新闻持有异议的理论界和学者也不能不重新审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3.
宋春玲  孙玉虎 《活力》2011,(6):203-203
随着新闻传媒的不断发展,民生新闻作为一个关注民生的节目,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地方台,以其关注社会、关注百姓的特点获得了很大的收视率。可以说在民生新闻发展的过程中,新闻采访占据了很重要的部分,本文就地方台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刘学文 《活力》2014,(16):51-51
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新闻和新闻评论性节目应该是质的支撑点;而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作用,也具有支撑和理性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以画面图像为主要传播形式的电视和以言论恩辨为主的评论很难结合在一起。但早在八十年代末,电视工作者就开始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探索和尝试。中央电视台最初在《经济半小时》栏目里.让经济新闻评论粉墨登场.继而有了《社会经纬》和《观察与思考》的摸索和修正,有了《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栏目雏形,终于在1994年4月1日郑重推出《焦点访谈》,后又有了《新闻调查》……地方台节目中,鹤岗电视台最初在《周末一刻》栏目中偶尔制作“经济观察”类的评论性节目,后《周末一刻》演变为《边城方圆》栏目,其中单独开辟了一块五分钟的小栏目《社会写真》用以“聚焦社会热点,评说百姓关心话题”。不到10年的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步在蔚为大观的视觉消费产品中凸现出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节目深受大众喜爱,以其独特的视觉解析社会新闻世界,并且其收视率领先于其它电视节目,但是随着各个电视台开设电视新闻节目的增加,结果造成电视新闻节目走向同质化道路,为避免出现节目的同质化现象,需要以独特的视角定位电视新闻节目,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本文以《东方时空》电视新闻栏目为例,分析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内容设置。  相似文献   

6.
林海 《经营者》2009,(9):58-60
没有炒作、没有宣传,但《潜伏》就是火。自2008年底在南方台首播,今年年初,《潜伏》在各地方台新一轮热播均创下当地收视率高峰。这种“火”的程度让人始料未及,而这种“火”胜过了所有的炒作。  相似文献   

7.
梁洪娜 《活力》2011,(3):223-223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最近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百家争鸣,甚至有的地方节目收视率全国领先。从湖南卫视的全民造星节目《超级女生》到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都创造了电视节目高收视率的纪录。通过这些节目能看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大致发展趋势:都在走平民化路线。把百姓与电视节目关联起来.把电视节目做的更加活泛,让百姓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表演.让百姓关注百姓,如果再加上潮流的元素,毋庸置疑.这样的节目不火都难。  相似文献   

8.
李岩 《活力》2012,(16):113-113
目前.各级广播电视台兴起一种以地方语言为特色的方言类节目,从现有状况看。这类节目收视率高,并且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方言节目指各地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地方语言为表达形式推出的一些节目。较有代表性的方言节目有《阿六头说新闻》(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拉呱》(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听我韶韶》(南京电视台)、《越策越开心》(湖南经视)、《师爷说新闻》(绍兴电视台)、《英子逗逗逗》(吉林卫视)等。但是,此类节目目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个别地方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9.
刘静杰 《活力》2013,(2):99-99
新闻是带着社会责任诞生的,地方台新闻就要从这个根本出发,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作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公民,制作公民需要的公民新闻,并与新时代的微博自媒体工具结合,完善公民新闻的功能实践。本文对新闻的社会公义和地方台新闻公义的实现进行了简单阐述,并说明了地方台公民新闻制作与微博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许丹萍 《活力》2010,(14):163-163
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开始走民生新闻的路子了.一时间各地的民生新闻盛行。哈尔滨电视台也先后创办了《都市发现》、《零距离》、《万家灯火》等几档民生新闻栏目。春去秋来.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民生新闻的栏目虽然还有说得过去的收视率,观众也算买账,但,观众已厌了,记者亦疲了。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10,(13):12-12
崔永元曾说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究竟有多“万恶”,电视人和广告人可谓是体会深刻。这是一个收视率为王的时代,收视率是衡量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硬指标,也是决定广告投放的硬指标,甚至它能决定电视节目和电视制作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玉虎  宋春玲 《活力》2011,(1):99-99
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电视编导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断进行节目创新,近年来,民生新闻作为一个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了群众的喜欢。本文就我国民生新闻存在发展的重要性做出了说明,并提出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民生节目长久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敬元 《活力》2013,(4):157-157
在当今的新闻宣传中,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功能,保持并提升地方台新闻的影响力。策划实施大型新闻行动是地方台新闻报道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董士涛 《活力》2011,(12):225-225
当今电视节目从播出的内容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新闻类节目,文艺类节目和广告类节目。而节目的播出形态几乎是非常的一致.那就是无论电视栏目、新闻类栏目也好,文艺类栏目也罢,这些都是传统的电视栏目,近几年又出现了广告类栏目,把看似枯燥和乏味的广告变成一个电视栏目来播出.以拉动广告的收视率。电视节目栏目化有很多优势,因其播出时间相对固定。既能整合电视台的人力、物力资源,又能使老百姓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使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徐力军 《活力》2011,(7):167-167
为突出民生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等特点。在内容上更加关注群众的生存条件、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不少电视台依托新闻栏目,策划’、组织。召集观众参与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广泛。栏目活动化、活动常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像黑龙江电视台全国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策划发起的《万里行医路》、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组织的《南京服务日“广场活动”》、  相似文献   

16.
刘亮 《活力》2014,(10):80-80
电视新闻作为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传播方式,画面所含信息量的大小和构图是否完美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收视率。因此,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电视摄像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审美高度和审美意识。只有拍摄出高水准、高质量、令人满意的电视新闻画面,才能使新闻得到更好呈现。  相似文献   

17.
王晓利 《活力》2011,(8):153-153
《焦点访谈》作为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代表之作,有着不同于其他电视节目的风格和特色,在节目形态,特别是表达媒体观点的“说话”方式等方面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彭艳玲 《活力》2010,(11):57-57
娱乐是人的天性,电视娱乐节目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富有趣味性的节目定位进行设置,吸引着广大受众的眼球,电视娱乐节目的好坏也是反映着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关键。当前许多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提高经济效益,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趋势,有人甚至把现在的电视发展趋势说成是“泛娱乐化时代”。对于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去对待,分析其成因,并形成有效的对策。以期创造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使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娱乐导向。  相似文献   

19.
由奥普拉·温芙瑞主持的《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节目从1986年12月8日开播到2011年5月17日录完最后一期,该节目累计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连总统奥巴马也为了当选该节目嘉宾而挤破头颅,成为了美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20.
由奥普拉·温芙瑞主持的《奥普拉脱口秀》是美国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节目从1986年12月8日开播到2011年5月17日录完最后一期,该节目累计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16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连总统奥巴马也为了当选该节目嘉宾而挤破头颅,成为了美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