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9年之前,当“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登陆中国内地并迅速以超过千家店面的规模赢得市场的时候,在台湾发展已经近15年的水和豆浆才正式大规模开始进军祖国大陆市场,在上海浦东建立全国加盟总部,向“洋快餐”发起挑战,并致力于打造全球中式餐点连锁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2.
新年将到之际,准备返台过年的台商林建雄因为忙碌没有定上"春节包机",但心情很好:"在不久前的一场诉讼中,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认定我公司的‘永和及图’商标为驰名商标,体现了国家法律对知名企业及品牌的有力保障。" 林建雄是永和豆浆国际连锁事业的总经理。从一个名不见经  相似文献   

3.
2月6日,菲律宾最大的快餐连锁集团快乐蜂(Jollibee)以2650万美元购买了总部设在上海的快餐公司永和大王85%的股份,从而成为永和大王的大股东。至此,作为本土餐饮土餐饮领头羊的永和大王的“东家”已经三易其主。  相似文献   

4.
3月29日,大陆作家莫言在与台湾作家张大春的一场主题对话活动中坦言:“相对于台湾作家专职写作面临生存危机来说,大陆作家因为有各级作家协会补贴。所以没有太多来自生存方面的压力,反倒过于养尊处优”。“整体看来,大陆作家缺少技术方面的训练,没有像台湾作家那样在一部小说中植入好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5.
台湾拟与祖国大陆进行“农业合作”据有关报道,台湾当局有关方面已完成两岸“农业合作”的具体规划。台湾方面暂不希望农业直接贸易,以免伤害台湾农民的利益,但农业间接投资进口将大幅放宽。台湾将以肥料、饲料、农机、种子、种畜等输往大陆,以大陆为市场腹地。将大陆...  相似文献   

6.
根据台湾人力资源机构“1111人力银行”6月底公布的调查发现,近54%的台湾“上班族”有赴大陆求职的意愿,而且随着两岸开放幅度加大,欲赴大陆求职的“上班族”出现年轻化趋势。寻找大陆工作机会的台湾求职者目前平均每天近2万名,创两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7.
江洁 《沪港经济》2002,(10):19-22
坐在餐厅里喝豆浆,在今日的上海也许算不上稀奇,但用出自名师之手的光滑细致的紫砂杯喝豆浆,恐怕就只能用一个“雅”字形容了。我坐在台北来来豆浆上海店优雅的店堂里,品味这冰凉的豆浆,顿时觉得沁人心脾。这儿的豆浆的确与众  相似文献   

8.
台商与洛阳有关方面联营“台贸中心”本刊讯台湾两岸工业协会理事长10月27日代表工业协会与洛阳市常务副市长签订了联合经营协议,在洛阳建立大陆第一家“台湾产品在陆贸易中心”,该中心争取在年底正式运作。理事长介绍说;该中心在洛阳建立,是因为洛阳位处大陆中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西进”大陆一直是台湾金融业者最大的梦想。由于岛内市场狭小,且银行竞争激烈,因此业者早已形成普遍共识,即台湾金融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走向海外。而最理想的去处,就是海峡对岸的大陆。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18日,“永和豆浆大王”在泉州开业,成为该市唯一的24小时营业豆浆店,生意兴隆,每天的营业额超过1万元,洗碗工几乎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间。2000年7月份后,洗碗工仍然干得很累,不轻易离开水槽,但要洗的碗明显少了,每天营业额仅在4000元左右。2001年8月份后,豆浆店的生意更糟了,顾客很少,洗碗工常工常因没有碗洗而闲坐着,每天营业额也锐减至1000多元。2002年,“永和豆浆大王”泉州店倒闭,洗碗工只能洗自家的碗了。  相似文献   

11.
台湾“南进投资政策”的策略与阻力章怡最近,台湾“经济部”在修改对大陆经贸政策的同时,积极推动“南进投资政策”.强调在“政府对政府”合作的框架下,针对各国的优越条件筛选合作伙伴国.在东盟市场取得先机早在80年代,由于台湾投资环境恶化,劳力不足,工资上升...  相似文献   

12.
易杳  蔡闻荣 《开放潮》2004,(10):8-11
据台湾“官方”统计,到2004年上半年.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累积达343亿美元;从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里,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高达1900多亿美元;岛内有专家提供数据;2003年台湾的经济增长为315%,其中近2.6%来自大陆……“大陆因素”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台湾经贸决策不可怒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现“一国三币”现象本刊讯由于大陆、香港、台湾民间交往越来越多,因此目前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就是“一国三币”。据有关报导,目前在大陆流通的港币现金已近50亿港元,占港币总发行量30%。而近年由台湾涌入香港和大陆的台币多达600亿元,新台币已...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与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一场长达五年的“文学的远征”。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的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是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也是他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相似文献   

15.
王雨佳 《新财经》2009,(10):64-66
大陆与台湾实现“两岸三通”,台湾就进一步向大陆敞开了大门。对于台湾经济和台湾企业来说,大陆企业的大手笔资金,是最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朝正向发展,使得台湾当局投资控股的台糖、中油等公营事业也在悄悄策划“西进”大陆。据台湾媒体报导,台糖早年即不断前往大陆探路,近几年大陆经济起飞,台糖动作更趋积极,一度想将兰花销往大陆,但因公营事业受政策限制,绑手绑脚,难以大展伸手,只得放弃。  相似文献   

17.
三年前西安豆制品消费市场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陕西永和食品公司投资近300万元,引进国内先进的大型豆制品生产线,一举拥有13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打造豆制品“永师傅”商标,从而结束了西安豆制品没有品牌的历史。可是今天,记者再次见到的永和豆制品却让人在跌眼镜,陕西永和食品公司竟然为了眼前利益,让脏乱不堪的黑作坊贴牌生产自己的“永师傅”。  相似文献   

18.
孙俪,女,27岁,在运作"永和置业"第一个项目中.曾带领团队屡创佳绩。现任郑州永和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19.
产业     
台湾人力资源业界盼两岸人才“自由流通” 台湾104人力银行董事长杨基宽10月20日在上海出席“沪台人力资源服务与产业发展论坛”时表示,期盼大陆与台湾的人才能够在两岸“自由流通”,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两岸没有了政治上的顾虑,两岸人才的工作价值观也趋于一致。虽然目前台湾人才可以到大陆工作,但是大陆企业的老板对台湾人才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我的脚下是厦门,我的对面是金门,两岸原是门对门,何时才能串串门?”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9月5日来到厦门参加第四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下称“旅博会”)时,接待导游的一首打油诗让人怦然心动。 令人心动的还不止于此。在旅博会的黄山旅游推介会上,60位台湾旅游业者同聚一堂。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理事詹静荣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请告诉大陆居民,台湾人民正引颈期盼你们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