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试论战后日本的经济改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起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总是以经济史上的奇迹而叹为观止。究其原因,国内外学者一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笔者以为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战后初期一系列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尤其是经济领域里的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劳动立法等三大民主改革。诚如日本经济学家正村公宏在其《日本经济论》中明确断言的那样:“离开战后民主改革,就谈不上日本的‘战后体制’,也谈不上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本文试就这场经济改革及其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进行了空前广泛、深刻的民主化改革。这场改革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消除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经过改革,整个日本社会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它为日本战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并确定了基本发展方向。今年是《日本国宪法》实施40周年。可以说,新宪法是战后民主化改革的总结和结晶,它确定了国民主权、和平主义和尊重人权的三大原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  相似文献   

3.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西藏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在60年间也经历了两次深刻的变迁.西藏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相信,西藏的社会阶层结构一定会向着更加合理,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人口开始了加速老龄化的过程。随着日本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出生数量的逐年下降,日本的老龄化率逐年攀升,2007年日本老龄化率达到21.5%,进入了超老龄社会。截至目前,全世界仅有日本一个国家进入了超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影响,带来多方面经济因素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超老龄社会意味着将面临新的经济结构,并且对正在发生老龄化的国家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欧阳秀 《北方经济》2013,(12):77-79
贸易立国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两大支撑.本文利用战后日本货物贸易的数据,分析了1950-2011年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揭示日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变化,并结合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贸易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日本贸易结构演变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战后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大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所有权结构的变化对其经营战略乃至于整个日本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日本所有权安排与大企业经营战略的联系,对正处于高增长阶段并致力于产权改革和企业机制重建的我国有效地借鉴别国的经验,提供点几参考。  相似文献   

7.
战后的日本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战后25年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0%,为世界各国所望尘莫及。在这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财政的状况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强调民主改革的作用,有的则更重视对六十年代廉价国际石油的利用,有的认为得力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的说主要是自由竞争的推动力,等等。据我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如果从经济方面看,似更应重视两点:一是在宏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农户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及产业化也迅速发展,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由此导致日本农户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户数目大量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萎缩及老龄化、兼业农户比重迅速增加等.农户结构的变化对日本农协的组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由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而工业的迅速发展又与工业结构的变化分不开。工业结构的变化使日本工业的发展得以扬长避短,用较短的时间赶上和超过了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1.
社会均等化发展的首要标志是经济收入差距缩小。日本在战后持续1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用”、“年功序列”等日本式企业经营制度促使日本实现了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就业率。日本政府的税收制度有效地发挥了缩小阶层差异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社会再生的各种制度援助。1973年战前和战后初期最大的社会差别是农户与城市工薪者家庭的消费支出水平发生逆转,农户的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了城市工薪阶层,从而成功地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在国际上建立了“富裕社会”的形象。日本的相关经验值得正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和阶层差异扩大困扰的中国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它是由生产决定的。也就是说,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改变人民的消费结构;但消费作为再生产运行机制的一环又不是被动的,它反作用于生产,促进生产结构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使再生产发生结构型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战后日本消费结构的考察,说明个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日本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日本企业集团的结构和机能做些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人口总量的变化和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的人口结构已进入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这将进一步加速日本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从而影响劳动力供应、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和消费领域等方面。近年来,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延长退休年龄、提高生育率、大力发展科技、提升人口素质以及制度创新等措施,以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措施不仅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正面临人口红利减少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至今,日本经济从迅速发展到陷入长期低迷。这给日本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带来了影响,使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究其变革的原因,则正如企业所有权状态随机依存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企业所有权安排随企业效益的变化而变化,即随企业的经营状态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体现了战后日本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理性;而90年代后日本经济长期低逃,企业原有的所有权安排模式已不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竞争要求,面对重重压力,改革势在必行。日本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与中国虽有差异,但在当今中国国有企业在所有权安排亟待变革的情况下,日本企业所有权的演变仍对我国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主义”是日本1890年代初兴起,在1900年前后盛极一时的一种国家主义社会思潮。它的出现和盛行,突出地反映了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化。深入分析“日本主义”的实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近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化,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形成期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舆论动向,究明近代日本向外扩张侵略政策的社会思想根源。这对于进一步探讨战后日本几十年来社会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经济的兴起与其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对政策的及时调整有很大关系。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看,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日本企业走过了联合、兼并的道路。企业联合和兼并使得战后日本大量闲置或利用率很低的资产流动起来,从总体上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同时,资产存量的流动又促进了资产增量的革命,从而挖掘了已有的社会生产力,减少了重复建设,改善了日本的投资结构,使不同国有经济主体拥有的资金流向资金产出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使有限的资金得到了合理的配置。通过企业的联合和兼并,战  相似文献   

18.
纵观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至今五十年人权事业的发展历程,西藏民主改革后与民主改革前的人权法制保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质的变化.事实也充分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西藏人权法制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十分正确和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家长制,实行资本与经营分离,于此同时,引进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现代经营方式与方法,并加以消化改造,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经营管理方式,收到了举世瞩目的效果,致使世界各国的经营专家与学者,纷纷起而探索日本式经营管理的奥秘。那么,什么是日本式经营呢?对此,日本国内以及世界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着并不一致的理解。笔者认为,所谓日本式  相似文献   

20.
五、法人资本主义如前所述,战后资本主义是法人(主要是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法人资本主义。它既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所有制中的集体成份大为增加。战后由于制度上的民主改革,大中企业的所有者由资本家变成法人企业和广大群众。据日本全国证券交易所协会调查1800多个大企业的股份所有者分布情况是,金融法人和事业法人(生产性企业等)占70%,而个人仅占2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